山东省日照市2015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015·山东日照)1.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西周时期,管理今日照一带的机构最有可能是( )
A.莒国 B.莒县
C.邯郸郡 D.沂州郡
【答案】A
2.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著名的战役。以下典故与这一战役有关的是( )
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臣薪尝胆 D.风声鹤唳
【答案】B
3.“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对哪位古代著名诗人的评价?(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清照
【答案】B
4.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史书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反映了( )
A.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流 B.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C.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D.元代民族融合空前加强
【答案】C
5.某历史教材一课中,有“废丞相”“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三个子目。该 课的课题应该是( )
A.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B.明朝君主权力的加强
C.清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案】B
6.1816年,清嘉庆帝与大臣孙玉玺有以下对话。帝问:英国是否富强?孙答: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帝问:何以见解?孙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手卖给其它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由于中国富吗?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这反映了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
A.愚昧无知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顽固不化
【答案】B
7.近代某一时期,胡适、黄侃、鲁迅等学者曾就文言文和白话文孰优孰劣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论战。这一论战发生在哪次运动中?(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C
8.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志士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图一(油画《飞夺泸定桥》)体现的是( )
图一
A.井冈山精神 B.红军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铁人”精神
【答案】B
9.《义勇军进行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 )
A.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C.《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D.20世纪30年代日本扩大侵略使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答案】D
10.图二是某一战争形势图。这场战争是( )
图二
A.甲午中日战争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朝鲜战争
【答案】D
11.宣传画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重的时代信息。宣传画(图三)反映的是( )
图三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D.社会主义建设严重失误
【答案】D
1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出现了重大突破。这主要是指( )
A.发展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C.改善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D.促进了亚太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答案】C
13.1978年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路线
C.回答了姓社姓资的问题 D.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答案】A
14.右图为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图四)。画中女主人公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 )
图四
A.人文主义 B.民主共和
C.社会主义 D.自由平等
【答案】A
15.进化论思想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宗教势力狂呼“粉碎进化论”,“打倒达尔文”。这是因为进化论思想( )
A.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B.批判了天主教会的黑暗
C.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D.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答案】C
16.作为一个面积仅有24万平方千米的岛国,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近代历史上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第一”。以下各项与这一说法相符的是( )
①率先开辟新航路 ②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 ③最先进入信息化社会 ④首先完成工业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17.针对某一事件,列宁说:“臭名元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当时的一位官员则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这一事件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共产党宣言》
C.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D.法国《人权宣言》颁布
【答案】A
18.1938年10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女士们,先生们。安心睡觉去吧!”丘吉尔则尖锐地指出:“我们正在遭到了一场全面、十足的失败!”这场争论针对的是( )
A.《凡尔赛和约》签订 B.华盛顿会议召开
C.《慕尼黑协定》签定 D.杜鲁门主义提出
【答案】C
19.在布置复习任务时,老师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玻利瓦尔、尼赫鲁、纳赛尔、卡斯特罗的相关资料。该复习课的内容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B.亚非拉的独立和振兴
C.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答案】B
20.以下三幅新闻图片(图五:波兰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图六:推倒柏林墙;图七: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图五 图六 图七
A.两极格局形成 B.政治多极化
C.苏联东欧剧变 D.经济全球化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21题10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8分,共30分)
21.自古以来,团结统一的“大一统”情怀便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写出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重大举措2例。(2分)
(2)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3)“2000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总能重新走向统一、安定”。试举一例说明。(2分)
材料二 (乾隆)三十五年,舍棱诱渥巴锡所部之土尔扈特、和硕特、辉特、杜尔伯特等人众於十月越俄罗斯之境之坑格图喇纳卡伦而南,俄罗斯遣兵追之不及。渥巴锡既入国境……无水草,人皆取马牛之血而饮,瘟疫大作……三十六年九月,渥巴锡等入觐热河。(乾隆)封建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意为英武勇敢的汗)……
——《清史稿》
(4)材料二所述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精神?(3分)
【答案】21.(10 分)(1)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服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任答 2 点即可。2 分)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民族关系: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3 分) (3)秦始皇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最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长期的分裂与动荡,隋朝最终完成了国家统一。蒙古族经过长期的战争,结束了民族政权并存、战乱纷争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元朝。(任答一点。2 分) (4)事件:土尔扈特回归祖国。(1 分) 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民族团结;爱国主义;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任答两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 分)
22.“冲击—反应”是中外史学界解释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冲击”主要是指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古老国家的侵略;“反应”是指列强的侵略促使这些国家发生的剧烈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150多年前,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迎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大国崛起》
(1)19世纪20年代,面对“千年变局和强敌”,中、日两国为实现自强,各作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这两自强运动在性质上有何差异?(4分)
材料二 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2)甲午战败惊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中国社会各阶级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试举两例说明。(4分)
材料三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顾维钧回忆录》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4)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不能”签字的原因。简要评价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拒签”行动。(4分)
【答案】22.(12 分)(1)选择: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2 分)
性质: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明治维新——资产阶级改革。(2 分)
(2)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4 分)
(3)原因:列强拒绝中国代表团的合理要求;五四运动期间各阶层要求拒签和约斗争的压力。(任答一点 2 分)
评价:反侵略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给予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显示了中国人民
的力量;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任答一点 2 分)
23.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到1918年一战结束时,美国已拥有了世界40%的财富。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诞生仅仅142年。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新国新梦”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一时期的相关史料,探寻美国崛起之路(如下表所示)。
(1)研究该课题时,表格中②⑥有两处空缺,试依据相关知识补充完整。(2分)
(2)以上表格中,有两知识性错误。请指出这两处错误(用代号表示),并说明你的理由。(4分)
(3)从对相关史实的分析研究中,你认为美国崛起的基本经验有哪些?(2分)
【答案】23.(8 分)(1)②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⑥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2 分)
(2)③飞机的动力来源是内燃机,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题干中内容明确限制为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而罗斯福实施新政是从 1933 年开始的。(4 分)
(3)重视科技发展;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保障民主法治等,(任答两点给 4 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