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2.《诗经》中的“千耜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A. 劳动力充足
B. 技术落后
C. 生产工具简陋
D. 农作物品料单一
3.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诲人不惓
D. 温故知新
4.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统一黄河流域
B 开发江南经济
C. 笼络守旧势力
D. 学习先进文化
5.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调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A. 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 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 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其中,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论数起。”这表明,交子
A. 产生于商业纠纷中
B. 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 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D. 只在少数育人之间流通
7.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分裂割据
B. 实现国家统一
C. 强化思想控制
D. 开发边疆地区
8.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木》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利益于
A. 民族关系的和谐
B. 社会的急剧转型
C. 西方科技的传入
D. 国家力量的支持
9.恩格斯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这次战争”中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0.当某条约若干条款传出后,清朝皇帝发出“台湾无则天下人心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湾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皇帝是
A. 道光帝
B 咸丰帝
C. 光绪帝
D. 宣统帝
11.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迁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A. 中西文化融合
B. 习惯完全西方化
C. 天文学发展迅速
D. 汉语词汇丰富
12.林伯渠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来说,这次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见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这次革命”是指
A. 明治维新
B. 辛亥革命
C. 十月革命
D. 国民革命
13.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该漫画的寓意主要是
A. 得道多县,失道寡助
B.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C.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D. 地大物博,中国必胜
1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A. 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恢复
B. 保障了土改革的完成
C.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 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15.《时代》周刊把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称为“漫长而刺激的旅行”,而不称之为“访问”。其主要原因是,尼克松来华前
A. 中美长期处于对立状态
B. 中国尚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
D. 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16.1950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布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体营业执照。这表明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 国营企业改革起步
C. 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D.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7.“萃取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动。”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下列哪一人物?
A. 袁隆平
B. 屠呦呦
C. 邓稼先
D. 钱学森
18.如果组织学生开展以“探寻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应首选
A. 胡夫金字塔
B. 帕特农神庙遗址
C. 罗马半兽场遗址
D. 麦加清真寺
19.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病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文艺复兴的兴起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工业革命的爆发
20.下面是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情况简表。这些工人组织建立
A. 反映出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B. 说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D. 表明工人阶级斗争联运性增加
21.下边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下列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
A. 内燃机
B. 蒸汽机
C. 发电机
D. 计算机
22.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中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这段话评价的是下列哪一条约?
A. 《凡尔登条约》
B. 《凡尔赛条约》
C. 《洛桑条约》
D. 《欧洲联盟条约》
23.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 新经济政策深得民心
B. 农业集体化稳步推进
C.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D. 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24.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欧洲)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 联合国
B. 华沙条约组织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25.2018年10月,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雄多表示,如果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可能导致全球贸易下降17.5%。使全球经济损失1.9%。他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当今世界的哪一特征?
A. 政治格局多极化
B. 区域经济集团化
C. 世界变化多元化
D. 世界经济全球化
二、填空题(毎空1分,共10分)
26.张仲景的《________》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贾思勰的《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7.________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________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28.________年,郑成功收复台湾。________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9.世界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诞生于________国。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诞生于________国。
30.________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________被称为现代印度的“国父”。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文帝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商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重要思想?据此,西汉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什么主张?应如何评价这一主张?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简表
——摘编自邓俊民、孙立舟《历史时间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意义》
(1)表格中的“器物”代指什么?写出“第二阶段”的名称。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1920年前后推动“苏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因素。
(3)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时指出,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要适时结束,要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扩大企业的权力,打破平均主义。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我们关起门来是不行的,史称“北方谈话”。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对“北方谈话”的理解。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用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2)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这段讲话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三 两年多来,我们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2015年3月29日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成员时的谈话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4.文艺复兴、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引进了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是自然科学向宗教权威发出和挑战书,是自然科学借以宣布独立的宣言。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跳步地前进
——改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段材料的理解。
材料二 1648年革命是17世纪对16世纪的胜利,这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发生革命的地区即英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改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段材料的理解。
材料三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却在进行一场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局部战争渐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始终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虽处劣势,但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他们以为有限战争方式,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
——黄安年《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遏制法西斯侵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评述《联合国家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