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第Ⅰ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6.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各项中能代表商朝文明的是( )
A.甲骨文 B.儒家学派创立 C.“百家争鸣” D.雕版印刷术
17.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这一年处于( )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后期
18.唐朝时能从外地远距离,大批量运输粮食经洛阳到长安,直接得益于( )
A.都江堰的修筑 B.筒车的创制 C.赵州桥的建造 D.大运河的开通
19.唐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李白诗句“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反映了唐朝( )
A.科举制度完善 B.汉藏关系融洽 C.中外交流活跃 D.国家由盛转衰
20.下图是漫画《枪矛并用》,它可以帮助理解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1.从1927年起的十年,中国革命道路极为艰难曲折。下列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昌起义 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④遵义会议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
22.到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途径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3.南通是我省外商投资企业比较多的城市,这种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该地区( )
A.是我国国际化的金融中心 B.是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C.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 D.在全国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24.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保持了持续的稳定和繁荣。这主要说明( )
A.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践
C.坚持“九二共识”不可动摇 D.经济特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5.示意图有助于直观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图中箭头指向可看出右图反映的是( )
A.希波战争
B.罗马帝国扩张
C.佛教的传播
D.马可·波罗来华
26.1701年,英国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限定了国王的继承顺序和宗教信仰,重申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王位继承法》继承和发展了( )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27.右图的场景源自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为图中生产设备提供动力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达·芬奇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卡尔·本茨
28.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也接受和保护了不少犹太人。当时犹太人主要受害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日本法西斯 C.意大利法西斯 D.德国法西斯
29.下面是部分年份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表。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补填表中1985年的数据,最有可能的是( )
A.9.5 B.8.9 C.3.3 D.-3.8
30.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一时期( )
A.《九国公约》签订 B.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C.欧洲共同体成立 D.苏联解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0分)
31.(10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回顾历史,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
——摘编自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非少数士兵违犯军纪而产生的偶然事件。”驻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向德国政府报告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本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
——王建明、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一叙述的是中国抗战史上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与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分别占有怎样的地位?(3分)
(2)说出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人数和被害者身份。依据材料二,揭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实质。(4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什么重大意义?(3分)
32.(10分)世界市场形成以来,各国间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成为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图二集中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该国为应对这一事件采取的举措及其特点各是什么?(4分)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首先,它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其次,全球化在创造更多的增长财富机会的同时,又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对主权国家来说,经济的无国界化已经把经济安全提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徐 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2)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1995年诞生了哪一国际经济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趋势,材料二作者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请作归纳概括。(不得照抄原文)(3分)
(3)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为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分)
南通市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第Ⅰ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0分)
31.(1)事件:九一八事变。地位: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3分)
(2)遇难者人数:30万人以上;被害者身份:普通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 实质: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医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4分)
(3)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3分)
32.(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一事件首先从美国开始。措施:实行罗斯福新政。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分)
(2)世界贸易组织。观点:经济全球化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风险加大,主权国家开始重视经济安全问题。(3分)
(3)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1年在上海承办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在北京举办APEC会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