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史记》中记载的名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 )
A.商鞅 B.屈原
C.刘邦 D.魏征
【答案】A
2.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张骞
【答案】B
3.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如右图)出现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C
4.清政府有效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新疆职能的是( )
A.澎湖巡检司 B.元宣政院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答案】C
5.《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答案】A
6.【美】特里尔在《把握未来》一文中写到:“长征创造了他,使他成为一个把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的人,长征把他置于中国最有希望的政治领袖的边缘,为他提供了一支铁打的队伍。”“他”指( )
A.邓小平 B.刘少奇
C.毛泽东 D.陈独秀
【答案】C
7.舒国惠在《红色大地》中记载:“对张学良来说,蒋介石反共和拖抗日后腿的做法,到1936年秋天时已忍无可忍”,这个晚动感情的人是东北军的头领,东北军的士兵特别反日,因为他们在东北的家乡,在___▲___之后就被日本军队占领。”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A
8.解放战争中取得的首场决战胜利——辽沈战役,其意义在于( )
A.解放了华北全境 B.基本上解放了华东和中原地区
C.解放了东北全境 D.形成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态势
【答案】C
9.新中国的外交由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到打开外交新局面,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其间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
①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②中苏正式建交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答案】C
10.1979年1月,邓小平宣布中国对台湾和香港拥有主权和终控制权,但允许这些地区高度自治,这一思想在1984年得到了深入而系统的阐述,正式形成为( )
A.祖国统一方针 B.八项建议和主张
C.高度自治的方针 D.“一国两制”方针
【答案】D
11.我国没有设立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
A.广东 B.福建
C.海南 D.浙江
【答案】D
12.下列事件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严重失误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一五”计划
【答案】C
13.1964年的秋天,中国___▲___,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近程导弹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答案】A
14.14世纪意大利的彼特拉克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课程强调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种办学理念体现的是( )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D
15.《全球通史》记载:“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指( )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C.富尔敦制成的汽船 D.本茨创制的三轮汽车
【答案】A
16.“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
A.《独立战争》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A
17.摧毁了长期盛行的唯心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是( )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
【答案】D
1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如果挑选一幅美术名作来揭露和控诉法西斯屠杀无辜平民的血腥罪行,下面哪一幅最合适( )
A.《向日葵》 B.《亚威农少女》 C.《最后的晚餐》 D.《格尔尼卡》
【答案】D
19.20世纪80年代,下列国家中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是( )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A
20.瑞士雀巢公司是世界食品跨国程度最大的一家公司。它所属的分公司遍及五大洲的50 多个国家,有8500种以上产品在100多个国家出售。这说明世界( )
A.南北间经济差距缩小 B.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C.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D.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1题9分,第22题7分,第23题7分,第24题7分,共30分。
21.(9分)世界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渐进缓慢、曲折艰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著《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是什么制度?皇帝的权力有何特征?(2分)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
——钱乘旦著《世界现代化历程》
(2)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其确立的依据主要是哪部法律文献?()2分
材料三 其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党人希望借此来限制袁世凯,束缚他专制独裁的手脚……
——卢菡著《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3)材料三中“其和”“此”共同代指什么法律文献?它的性质是什么?(2分)
材料四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4)材料四中新宪法的根本任务是什么?(1分)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2分)
【答案】21.(1)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分)至高无上。(1 分)
(2)君主立宪制。(1 分)《权利法案》。(1 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 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1 分)
(4)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分)
(5)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2 分)
22.(7分)东西方经济体制各有利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谋求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俄共(布)十大通过的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二 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命令所有银行关闭四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 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阿瑟·林克等著《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怎样的体制造成“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1分)
材料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创新意义的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关键性突破。
——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哪次会议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将建立何种经济体制?(2分)
(5)习近平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中美苏三国经济发展的启示》(1分)
【答案】22.(1)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2 分)
(2)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 分)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1 分)
(4)中共十四大。(1 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分)
(5)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注重市场和计划的合理结合,不断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开放。
23.(7分)改革往往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闪光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卢菡著《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请任意列举一项其改革旧习俗的措施。(2分)
材料二 在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下,变法改革也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朝廷在戊戌变法年间颁布了改革科举、汰冗员、办学堂、修铁路、开银行等学习西方措施的新诏书。
——海天著《沉重的转身》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两个改革措施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分)
材料三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实际上,克里米亚的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朽和落后,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推动两个改革的相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改革的不同结果。(3分)
【答案】23.(1)巩固政权。(1 分)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1 分)
(2)前者侧重改革社会习俗,后者侧重学习西方。(2 分)
(3)战争失败。(1 分)前者失败,后者成功。(2 分)
24.(7分)世界格局总是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加速了哪一场世界性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什么?(2分)
(2)图二中的现象出现在怎样的世界格局之下?(1分)
(3)图三中现象的发生对世界体系和世界格局各有何影响?表明世界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
(4)综合上述问题,指出影响世界格局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
【答案】24.(1)第一次世界大战。(1 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 分)
(2)两极格局。(1 分)
(3)雅尔塔体系崩溃,两极格局瓦解。(2 分)多极化趋势。(1 分)
(4)国家实力(综合国力)。(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