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江苏省连云港市2015年的中考历史试题,总分60分,包含四道选择题和三道非选择题。选择题部分共24分,涵盖了中国古代、近现代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的多个重要知识点。非选择题部分每题12分,共计36分,涉及史实的提取、概念的定义、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及历史人物的传记等内容。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数学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贡献、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等多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

(共60分)

四、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9-29题,每小题1分;第29-35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9.“古代这里土质虽不好,但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这里描述的可能是

A.河姆渡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半坡遗址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A.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

21.被后人称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名著是

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22.明朝时期,收集了1892种药物,11096则药方的“医学巨典”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23.“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24.《海国图志》中使用“新闻纸、铁路”等新名词,反映了魏源

A.关注西方新知识和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D.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25.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发展到“民主政治顶峰”。此时的执政者是

A.屋大维 B.伯利克里 C.亚历山大 D.亚里士多德

26.1862年,林肯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这里“文件”的主要内容是

A.反对北部分离 B.赋予人民主权 C.解放黑人奴隶 D.建立民主共和

27.右侧谴责战争暴行的名画作者是

A.毕加索 B.梵高

C.达·芬奇 D.贝多芬

28.1999年,在俄罗斯等国的斡旋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恐怖主义日趋泛滥 B.全球一体化持续加强

C.单极世界逐渐形成 D.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

29.右侧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兵权的因素,汉武帝

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0.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31.“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增强国力 B.地方自治 C.拥蒋反共 D.逼蒋抗日

33.阅读右侧“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中共八大的召开

34.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依次为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③“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④“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35.右侧为美国1997年和2006年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示意图。导致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经济区域化的加强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C.联合国积极作用的发挥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五、非选择题。(每题12分,三题共36分。)

36.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史实来源于史料。下列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分别描述了这一史实的什么方面?(3分)

(2)史实提炼为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洋务运动”:“清朝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写出“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具体表现(各一例),并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定义“戊戌变法”。(4分)

(3)史实形成于节点。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从图一推测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简述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3分)

(4)上述特性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启示?(2分)

37.史学家往往依据自己的标准,选择和研究事件。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下列目录,体现了研究者眼中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应分别属于目录中的哪一章?(4分)

(2)如果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主题整理史实,应包括18世纪六十年代的哪些史实?“工业革命”在这一主题下,应强调哪些成果?(4分)

(3)右侧是《全球通史》中的第二十章的目录,你认为“战争的根源”是什么?其中,第四部分应讲述什么具体内容?目录反映了本章叙述的视角是什么?(4分)

38.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的借鉴性等特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传记的真实性依赖于史料。下列史料再现了邓小平革命生涯的片段,甲描述了哪一事件?此前的1939年,欧洲爆发了什么战事?此后的1941年,日本又挑起了什么战争?乙中的“胜利”主要指哪一战事?此后,邓小平又参与指挥了哪一战略决战?(5分)

(2)传记的描述需有广阔的视野。下列史料中,“轰然坍塌”指什么历史事件?为挽救“国民经济”,邓小平在农业和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领域各提议了什么重大举措?受“四小龙”兴起的启示,他在20世纪80年代采取了哪些开放措施?(5分)

(3)传记的价值在于借鉴。下列史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平哪些优秀品质?(2分)

参 考 答 案

四、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9-29题,每小题1分;第29-35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五、非选择题。(每题12分,三题共36分。)

36.(1)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甲:条约内容;乙:条约影响。(3分)

(2)军事: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等;(任意1点1分)民用: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官局等。(任意1点1分)康有为等在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依靠光绪帝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变法运动。(2分)

(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损害中国权益)。(1分)学生爱国斗争得到上海民众支持,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类似表述均可给分。2分)

(4)利用史料理解史实;利用概念掌握史实;利用知识结构把握史实等。(类似表述均可给分。任意2点2分)

37.(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2分)第一编第二章;第一编第三章或第一编第五章。(2分)

(2)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2分)蒸汽机的改良和推广、机器大生产、工厂的建立、交通运输业发展等。(任意2点2分)

(3)争夺殖民地。(1分)十月革命。(1分)全球视角。(2分)

38.(1)百团大战;(1分)德国突袭波兰;(1分)太平洋战争;(1分)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1分)淮海战役。(1分)

(2)苏联解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设立经济特区、放开沿海港口城市和经济开放区。(任意2点2分)

(3)以人民为生;自我反思。(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表述,均可得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523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