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江西省南昌市2016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针对江西省南昌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的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包含选择题、改错题和综合题三种题型,全面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中选择题部分涉及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包括左宗棠收复新疆、辛亥革命、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土地改革、改革开放等;改错题部分则考察了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准确记忆;综合题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和文字材料进行分析和作答。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套试卷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知识点,包括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以及国际关系中的重大转折点,重点考察了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及世界历史的理解和掌握。

江西省南昌市2016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华莱士评述左宗棠的历史事件是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收复台湾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收复新疆

2.201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纪念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三民主义 C.自由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如图《新申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

4.“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在卢沟桥事变中为国牺牲的将领有

①邓世昌 ②佟麟阁 ③赵登禹 ④王铭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材料中“打到外线去”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主力部队是

A.东北解放军 B.刘邓大军 C.中原解放军 D.华北解放军

6.“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悼词花圈献碑前,周围广场尽萧然。总想恩人功和绩,理应哀痛泪连绵”。这首“藏头诗”悼念的历史人物是

A.刘少奇 B.彭德怀 C.周恩来 D.朱德

8.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9.7893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倍以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479万人。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9.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宏伟蓝图。最早提出“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0.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国公使杨•马萨里克曾说过:“如果你们[英国]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材料表明当时英国奉行的政策是

A.绥靖政策 B.坚决抵抗法西斯的政策

C.“门户开放”政策 D.敌视社会主义的政策

11.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此次军事行动”是指

A.敦刻尔克撤退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 D.诺曼底登陆

12.“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美苏争霸 D.苏联解体

二、改错题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分,共3分,每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写出错误的内容并加以订正)

13.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州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错误:      ; 订正:      。

14.公元前27年,凯撒实行元首制,实际上成了罗马第一个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错误:      ; 订正:      。

15.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错误:      ; 订正:      。

13.错误: 福州 ;订正: 厦门 .

14. 错误: 凯撒 ;订正: 屋大维 

15. 错误: 空想社会主义 ;订正: 科学社会主义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6.读图,回答问题:

(1)请指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如图中( )处;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1)B(2分)

(2)意义:中国共产党探索了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7年,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克莱武指挥军队侵占了孟加拉,他放手让部下抢劫,自己一人就抢走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

——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1814年﹣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而同一时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纺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

——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英国侵略印度方式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变化:从武力劫掠到商品输出(2分)

(2)主要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

材料一 如图

新航路的开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文明史交流中的作用。

【文明的借鉴】

材料二 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材料二评述了日本借用东西方文明的哪两件大事?

【文明的传播】

材料三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五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促进文明传播的根本原因,经济上的“隔离消失了”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文明的共享】

(4)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互联网是人类的共有家园,各国应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试运用所学知识论述人类文明为世界各国共享。

(1)作用: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2)大事: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2分)

(3)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1分)

趋势:经济全球化。(2分)

(4)评分标准:本题 为探究性试题,运用所学知识阐明观点(1分),表达清晰、逻辑性强。(1分)

例答一: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作品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成了世界文化的瑰宝。(2分)

例答二: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它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2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525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