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精品解析:湖北省鄂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多个历史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近代历史事件、世界现代史以及国际关系等。题目类型多样,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分析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考察了学生对于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理解与掌握,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主要知识点包括:百家争鸣的思想流派、近代中外历史事件(如马关条约、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与经济发展、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的区别、美国的政治体制、日本现代化改革、罗斯福新政、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的作用、以及中美贸易关系等。

鄂州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第I卷(选择题)

1.读下表

表中对人物“主张”的表述错误的是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点:百家争鸣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孔子主张以德治国,(4)说法错误,本题是逆向思维选择题,故D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故排除A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排除B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故排除C项。故选D。

2.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

导致列强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开辟五口通商 B.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点:《马关条约》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898年、1900年”,根据材料所给提示信息“列强办厂数目”可知,1898年后,列强在中国开始工厂的数目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导致列强在中国办厂增多,故C正确;五口通商、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在中国卖商品增多,不能工厂增多,故排除AD项;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与列强办厂无关,故排除B项。故选C。

3.用关键词标志重大历史内容是学习历史重要方法。以下历史内容与关键词对应正确的是

A. 人文主义一自强求富一民主科学一三民主义

B. 自强求富一人文主义一三民主义一民主科学

C. 人文主义一三民主义一自强求富一民主科学

D. 人文主义一自强求富一三民主义一民主科学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点:文艺复兴、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洋务运动的主张是自强求富;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是民主科学;辛亥革命的主张是三民主义,故A正确;BCD项的顺序不正确,故排除BCD项。故选A。

4.“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A. 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 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参与五四运动的社会各界形成整体的合力,相互配合。故体现“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是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原因,A正确;五四运动前期游行、示威、罢课转三罢斗争即罢课工罢工商罢市,没有“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排除B;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人民开始觉醒”,排除D。故选A。

5.新华社文章《在历史关节点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指导思想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星火燎原”指的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之建立了一系列的革命根据地。从此,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B正确;“日出东方”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排除A项;“灯塔指引”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故排除D项。故选B。

6.历史动因带来历史结果,追寻动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动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A. 中共独立掌握革命武装一南昌起义 B.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秋收起义

C. 日本摆脱经济政治困境一九一八事变 D. 实行全民族抗战一西安事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点:七七事变。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繁荣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D项符合题意;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掌握革命武装的开始,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议结束后,发动了秋收起义,B不符合题意,排除;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了转嫁危机,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爆发了九一八事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7.读《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

该表凸显了中国当时

A. 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可行性 B. 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

C. 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D. 发展电力工业的紧迫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点:一五计划。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均钢产量不如印度,远远落在美国后面,我国人均发电量不如印度,远远落在美国后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基础十分薄弱,十分落后,远远不如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一五计划。因此该表凸显了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发展交通运输业,A排除;科教兴国战略在当时没有提出,C排除;发展电力工业这是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的一个方面,D排除。故选B。

8.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 《权利法案》是英王和议会互相妥协的产物

B. 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C. 1789年5月法国三级会议召开

D. 《拿破仑法典》对各国制定民法产生很大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可知,1789年5月法国三级会议召开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属于历史史实,C符合题意;《权利法案》是英王和议会互相妥协的产物是对《权利法案》之一历史史实的观点,属于历史结论,排除A;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对萨拉托加大捷这一史实的基本判断,属于历史结论,排除B;《拿破仑法典》对各国制定民法产生很大影响是对《拿破仑法典》这一史实的观点,属于历史结论,排除D。故选C。

9.读如图

该图反映了哪个国家的政体形式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俄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点:美国的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所给的图示“总统拥有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这三权之间分权制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战争胜利后,为了巩固胜利成功,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行政、司法、和立法三权分立,总统、法院和国会各司其职,互相制衡,故B正确;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故排除A项;法国是共和制,故排除C项;俄国保留了沙皇,仍然是君主专制政体,故排除D项。故选B。

10.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以下为日本侵略扩张奠定强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A. 废藩置县 B. 建立新式军队 C. 文明开化 D. 殖产兴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日本侵略扩张奠定强大基础”结合所学知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过改革,日本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日本侵略扩张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B正确;废藩置县属于政治上的改革措施,排除A;文明开化属于社会生活方面的改革措施,排除C;殖产兴业属于经济上的改革措施,排除D。故选B。

11.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法案:1933年,通过《紧急银行法案》,调整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有效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稳定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协调企业活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1933年,通过《社会保障法》,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 实行以工代赈政策 B. 大力调整工业

C. 国家加强干预指导 D. 实行社会救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调整金融、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协调企业活动、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的描述。罗斯福新政主要特点就是国家加强干预指导,C正确;ABD只是罗斯福新政的其中一项内容,排除。故选C。

12.小明同学为了比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制作了以如图示。你觉得图中“共同点”处不应填上

A. 关注重点都在欧洲 B. 都形成于大战之后

C. 都被大国操纵 D. 初期都维护了世界局势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点:比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解题思路:根据“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列出它们的相同点,从中找出不同的内容,就是本题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图片“比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二战后,美国成为最强军事、经济国家,推行民主制度、自由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有侵略性;苏联认为美国是潜在防御对象。因此随着美苏崛起,两极格局形成;这样美苏两极力量为国际结构中心,大西洋时代逐渐过渡到太平洋时代。所以图中“共同点”处不应填上“关注重点都在欧洲”。选项A符合题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都形成于大战之后,都被大国操纵,初期都维护了世界局势稳定,选项BCD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13.“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持之以强,企业持之以贏,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衰落了。”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元时期由阿拉伯人从我国传到欧洲并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重大发明是什么?

(2)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机器分别发明于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标志性的成就分别是什么?

(3)“工业革命使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人类感受到的最大的“欢欣”是什么?体验到的新的“痛苦”又是什么?(分别答1点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为什么没有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而当时的美国为什么能成功抓住这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分别答1点即可)

【答案】(1)火药。 (2)蒸汽机;电力广泛使用。 (3)“欢欣”是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促使欧洲国家推广大众教育;城市化进程加快;“痛苦”是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使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各答一点即可) (4)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文化专制统治等;美国:南北战争和西进运动之后美国废除了黑奴制度,扩大了国内市场,领土资源,也有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等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的火药在 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进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

(3)“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指的是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利弊两方面的影响,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又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环,资源短缺、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问题。各答一点即可。

(4)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的原因。如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文化专制统治等;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进行了南北战争和西进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领土资源,解放黑奴为工业革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加上科技发展等等,美国成功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各答一点即可。

14.追溯历史,人类文明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管理好“地球村”,实现共赢共享,是各国政治家应有的担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联合国的出现是国际机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即全球化进程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国际和平与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等事务需要全球管理。国际联盟是建立世界性和平与安全机制的创新尝试。威尔逊理想主义的火炬为富兰克林.罗斯福传承,成为《联合国宪章》的理论来源。1944年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提出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这是对世界和平与安全领域国际机制的一种总结……

——门洪华《联 合国机制浅析》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所示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2)2020年如果美、英、法、俄、中等国军人举行大型周年纪念活动,纪念内容最可能会是什么?

【答案】(1)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使人类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材料二:联合国和国际联盟的建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材料三“一带一路”的提出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2)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5周年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使人类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根据材料二“联合国的出现是国际机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即全球化进程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国际和平与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等事务需要全球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根据“国际联盟是建立世界性和平与安全机制的创新尝试”可知,国际联盟的建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根据材料三“一带一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的提出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2)2020年如果美、英、法、俄、中等国军人举行大型周年纪念活动,纪念内容最可能会是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5周年。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终。

15.大国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已为人类历史所证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表展示的是20世纪70年代三个年份中美贸易趋向

材料二 2018年3月以来,美国政府采取加征关税等措施,单方面挑起中美经贸摩擦。美国此种霸凌主义行为损害了中美两国和全球利益,违背了经济全球化历史发展潮流。

——摘编自《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美贸易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奠定两国关系基础的最重要文件是什么?

(2)2018年以来,美国在挑起中美贸易摩擦方面,通常采取的手段是什么?(回答1点即可)

(3)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争端必将以失败而告终,试以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回答1点即可)

(4)中美关系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处理好中美关系,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中美开关系始走向正常化;《中美联合公报》。 (2)加征关税。 (3)中国崛起,国际竞争力增强,威胁到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4)中美应该秉承合作共赢的心态去发展中美关系,解决问题,寻找更多的共同点,深入展开经贸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

【解析】

详解】考查点:中美贸易

解题思路:(1)根据材料所给信息“美国对中国出口、中国对美国出口”,材料所给时间“1972年”可知,1972-1978年,中美关系改善,因此中美贸易稳定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贸易稳定增长。

(2)根据材料“2018年3月以来,美国政府采取加征关税等措施,单方面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可知,2018年以来,美国在挑起中美贸易摩擦方面,通常采取的手段是加征关税。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尤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崛起,国际竞争力增强,威胁到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因此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摩擦。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随着中国的力量不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中美应该秉承合作共赢的心态去发展中美关系,解决问题,寻找更多的共同点,深入展开经贸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900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139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