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宁夏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从中国古代历史到现代中国历史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分封制度、中医学理论、纪年方法、盛世标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洋务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土地改革、支付方式演变、世界格局变化等内容。题目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涉及到了一些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套试卷主要考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从古代的分封制度、中医学理论、盛世标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到近现代的洋务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土地改革、支付方式演变,再到世界格局的变化,涵盖了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2021年宁夏中考历史试题

2021, Ningxia High School History test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2 sub-questions, 1 sub-question, 12 sub-questions)

1. 从周文王开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亲戚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这是为了

A. 加强王权,君主专制 B. “以藩屏周”,巩固疆土

C. 打击贵族,增强国力 D. 结束割据,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朝通过姻亲关系同异性贵族建立血缘关系,主要目的是为了“以藩屏周”,巩固疆土,B项正确;周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说法错误,排除AD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异性贵族的拉拢,非打击,排除C项。故选B项。

2. 从周文王开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亲戚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这是为了

A. 加强王权,君主专制 B. “以藩屏周”,巩固疆土

C. 打击贵族,增强国力 D. 结束割据,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朝通过姻亲关系同异性贵族建立血缘关系,主要目的是为了“以藩屏周”,巩固疆土,B项正确;周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说法错误,排除AD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异性贵族的拉拢,非打击,排除C项。故选B项。

3.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这种原则与下列哪家学派思想相一致

A 道家 B. 墨家 C. 法家 D. 兵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属于辩证法的思想。可见,辨证论治与道家的辩证法思想相符,A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等,排除B项;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等,排除C项;兵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排除D项。故选A项。

4.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这种原则与下列哪家学派思想相一致

A. 道家 B. 墨家 C. 法家 D. 兵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属于辩证法的思想。可见,辨证论治与道家的辩证法思想相符,A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等,排除B项;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等,排除C项;兵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排除D项。故选A项。

5. 某兴趣小组在整理史料时,遇到了不同的纪年方法。以下史料中采用的纪年方法在今天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中依然使用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属于天干地支纪年法,现在社会生活中依然使用,C项正确;“(鲁值公)三十三年春”是年次纪年法,现在已经不使用,排除A项;“贞观十五年”是帝王纪年法,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排除B项;“民国38年4月23日” 属于民国纪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6. 某兴趣小组在整理史料时,遇到了不同的纪年方法。以下史料中采用的纪年方法在今天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中依然使用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属于天干地支纪年法,现在社会生活中依然使用,C项正确;“(鲁值公)三十三年春”是年次纪年法,现在已经不使用,排除A项;“贞观十五年”是帝王纪年法,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排除B项;“民国38年4月23日” 属于民国纪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 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判断是否成为“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

A.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B. 有开明君主出现

C 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D. 老百姓安居乐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老百姓是否安居乐业,经济是否发展,因此D项正确;ABC项均属于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但是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D项。

8. 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判断是否成为“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

A.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B. 有开明君主出现

C. 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D. 老百姓安居乐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老百姓是否安居乐业,经济是否发展,因此D项正确;ABC项均属于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但是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D项。

9.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唐朝时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时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根据这些史实可知

A. 西汉奠定了当今疆域版图的雏形 B. 元朝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始建立

C. 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D. 中央政府逐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唐朝时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时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D项正确;清朝时期奠定了我国疆域版图的雏形,排除A项;秦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非西南边疆,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唐朝时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时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根据这些史实可知

A. 西汉奠定了当今疆域版图的雏形 B. 元朝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始建立

C. 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D. 中央政府逐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唐朝时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时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D项正确;清朝时期奠定了我国疆域版图的雏形,排除A项;秦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非西南边疆,排除C项。故选D项。

11. 中国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洋务派的事业在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封建的范围,又有保卫封建的一面。这是因为洋务运动

A.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列强侵略

C. 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 创办近代民族工业,实现“实业教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清政府中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可以说“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封建的范围,又有保卫封建的一面”,A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排除B项;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是维新派的主张,排除C项;“实业教国”是晚清民族资本家提出的救国方案,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中国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洋务派的事业在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封建的范围,又有保卫封建的一面。这是因为洋务运动

A.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列强侵略

C. 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 创办近代民族工业,实现“实业教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清政府中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可以说“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封建的范围,又有保卫封建的一面”,A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排除B项;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是维新派的主张,排除C项;“实业教国”是晚清民族资本家提出的救国方案,排除D项。故选A项。

13. “五四”发生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刑猛增至400余种诸如《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等等,它们”无不言马列”。新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约有三四百个。这表明五四运动后

A. 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B. 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C. 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D.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五四’发生后的一年里”“新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约有三四百个”体现的是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项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排除B项;五四运动爆发之前中国人就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排除C项。故选D项。

14. “五四”发生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刑猛增至400余种诸如《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等等,它们”无不言马列”。新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约有三四百个。这表明五四运动后

A. 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B. 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C. 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D.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五四’发生后的一年里”“新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约有三四百个”体现的是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项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排除B项;五四运动爆发之前中国人就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排除C项。故选D项。

15.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以上史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 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从幼年走向成熟

C. 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体现的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结合,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A是中共二大的内容,排除;B项是遵义会议的意义,排除;D项是南昌起义的意义,排除。故选C项。

16.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以上史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B. 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从幼年走向成熟

C. 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体现的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结合,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A是中共二大的内容,排除;B项是遵义会议的意义,排除;D项是南昌起义的意义,排除。故选C项。

17. 下图是中国漫画家刘元创作于1938年的时政漫画。该漫画旨在告诉国人

A. 分散力量,血战到底 B. 齐心协力,战略反攻

C. 团结御辱,全民抗战 D. 游击战争,胜利关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 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漫画中八路军、新四军、民兵和国民党军共同打击日寇。可见,漫画体现出的主旨是团结一致,共同抗日,C项正确;漫画体现出的是团结一致,不是分散力量,排除A项;战略反攻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不是游击战,是团结一致的抗日决心,排除D项。故选C项。

18. 下图是中国漫画家刘元创作于1938年的时政漫画。该漫画旨在告诉国人

A 分散力量,血战到底 B. 齐心协力,战略反攻

C. 团结御辱,全民抗战 D. 游击战争,胜利关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 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漫画中八路军、新四军、民兵和国民党军共同打击日寇。可见,漫画体现出的主旨是团结一致,共同抗日,C项正确;漫画体现出的是团结一致,不是分散力量,排除A项;战略反攻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不是游击战,是团结一致的抗日决心,排除D项。故选C项。

19. 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到1952年中国广大农村

A.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B.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度

C. 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D. 基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表格中地主总人数和占有耕地数比例下降,农民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主要是土地改革带来的效果,D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是1956年,排除A项;建国初的土地改革没有废除土地私有制度,排除B项;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属于三大改造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0. 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到1952年中国广大农村

A.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B.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度

C. 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D. 基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表格中地主总人数和占有耕地数比例下降,农民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主要是土地改革带来的效果,D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是1956年,排除A项;建国初的土地改革没有废除土地私有制度,排除B项;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属于三大改造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1. 不同时代有不同支付方式。下图是中国支付方式的演变,反映出

A. 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 B. 支付方式趋于单一

C. 传统支付方式退出生活 D. 科技彻底改变生活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传统的以物易物到金属货币的出现,在到纸币的出现,最后到移动支付的出现,说明的是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支付方式呈现多样化,并非趋向单一,排除B项;传统的支付方式仍然存在,排除C项;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项。

22. 不同时代有不同支付方式。下图是中国支付方式的演变,反映出

A. 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 B. 支付方式趋于单一

C. 传统支付方式退出生活 D. 科技彻底改变生活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传统的以物易物到金属货币的出现,在到纸币的出现,最后到移动支付的出现,说明的是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支付方式呈现多样化,并非趋向单一,排除B项;传统的支付方式仍然存在,排除C项;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项。

23. 两极格局结束后,欧盟成立,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俄罗斯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体现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

A 被霸权主义所左右 B. 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C. 向区域集团化发展 D. 由两极向一极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欧盟成立,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俄罗斯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体现的是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项正确;材料与霸权主义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C项;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一极”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24. 两极格局结束后,欧盟成立,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俄罗斯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体现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

A. 被霸权主义所左右 B. 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C. 向区域集团化发展 D. 由两极向一极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欧盟成立,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俄罗斯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体现的是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项正确;材料与霸权主义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C项;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一极”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题,共18分)

2. Material Analysis (18 points)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庆历年间,毕异发明了泥活字。用胶泥做出规格统一的字模,一字一模,用火烤硬后即可。按照韵部放入不同的木格收纳,印刷时根据文稿内容进行现场排版,制版省时省力。字模能重复使用,打破了雕版印刷文字固定无法变动的缺陷。泥活字比大块雕版更便于存储,也不用担心受潮或开裂问题。

——据沈括(梦溪笔谈》译编

材料二在欧洲,活字印刷术得以改进。这样,书籍得以大量生产,接受教育和自学知识成为可能。人们从书籍中得到启迪,自我意识得到增长,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都认为地球是圆的。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发起了向外面世界的冲锋,建立起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融合。

——摘编自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活字印刷术的主要优点。

(2)材料二中“向外面世界的冲锋”指的是哪-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事件的世界影响。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活字印刷术与“向外面世界的冲锋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制作便利,子模可以重复使用,便于存储。

(2)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相对孤立的各大洲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融合。

(3)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又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思想基础之一。

【解析】

【详解】(1)根据“,一字一模,用火烤硬后即可”可知制作便利,根据“制版省时省力。字模能重复使用,打破了雕版印刷文字固定无法变动的缺陷。泥活字比大块雕版更便于存储”得出子模可以重复使用,便于存储。

(2)根据“欧洲人发起了向外面世界的冲锋,建立起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融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事件是新航路开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相对孤立的各大洲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融合。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在内的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又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思想基础之一。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庆历年间,毕异发明了泥活字。用胶泥做出规格统一的字模,一字一模,用火烤硬后即可。按照韵部放入不同的木格收纳,印刷时根据文稿内容进行现场排版,制版省时省力。字模能重复使用,打破了雕版印刷文字固定无法变动的缺陷。泥活字比大块雕版更便于存储,也不用担心受潮或开裂问题。

——据沈括(梦溪笔谈》译编

材料二在欧洲,活字印刷术得以改进。这样,书籍得以大量生产,接受教育和自学知识成为可能。人们从书籍中得到启迪,自我意识得到增长,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都认为地球是圆的。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发起了向外面世界的冲锋,建立起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融合。

——摘编自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活字印刷术的主要优点。

(2)材料二中“向外面世界的冲锋”指的是哪-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事件的世界影响。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活字印刷术与“向外面世界的冲锋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制作便利,子模可以重复使用,便于存储。

(2)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相对孤立的各大洲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融合。

(3)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又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思想基础之一。

【解析】

【详解】(1)根据“,一字一模,用火烤硬后即可”可知制作便利,根据“制版省时省力。字模能重复使用,打破了雕版印刷文字固定无法变动的缺陷。泥活字比大块雕版更便于存储”得出子模可以重复使用,便于存储。

(2)根据“欧洲人发起了向外面世界的冲锋,建立起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融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事件是新航路开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相对孤立的各大洲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融合。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在内的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又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思想基础之一。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事年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四川广汉率先改社建乡,承包责任制推广

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普遍实行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指出本大事年表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个事件,并说明理由。

(2)请为该大事年表确定一个主题名称。

【答案】(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理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理由:南方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 革开放要敢于试验,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些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解析】

【详解】(1)选取两个事件说明理由。可以依据材料中选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结合所学从该会议的内容和意义说明理由。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还可以选取“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依据所学从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说明理由。比如南方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 革开放要敢于试验,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些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还可以从其他事件任意选取,说明理由即可。

(2)材料中大事年表都是围绕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列举事件,因此,可以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确定主题名称。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事年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四川广汉率先改社建乡,承包责任制推广

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普遍实行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指出本大事年表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个事件,并说明理由。

(2)请为该大事年表确定一个主题名称。

【答案】(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理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理由:南方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 革开放要敢于试验,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些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解析】

【详解】(1)选取两个事件说明理由。可以依据材料中选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结合所学从该会议的内容和意义说明理由。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还可以选取“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依据所学从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说明理由。比如南方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 革开放要敢于试验,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些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还可以从其他事件任意选取,说明理由即可。

(2)材料中大事年表都是围绕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列举事件,因此,可以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确定主题名称。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176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