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4分。)
1. 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远古传说时代 D. 金石并用时代
2. 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 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 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 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 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3.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 公元2世纪前期 B. 公元2世纪后期
C 公元3世纪前期 D. 公元3世纪后期
4. 下边两幅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造缸和采煤技术。由此判断这部著作应该是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5. “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的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玄奘西游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6.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表格中《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
A. 割香港岛 B. 五口通商 C. 协定税款 D. 战后赔款
7. 观察下列图示的遗迹、遗物,证明古埃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水平的是( )
A. B.
C D.
8. 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要求的反映。这说明文艺复兴实质上反映的是( )
A. 新兴无产阶级要求 B. 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C. 庄园领主们的要求 D. 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
9.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法案的通过,预示着英国( )
A. 国内战争爆发 B. 进入共和时代
C. 摆脱殖民统治 D. 确立君主立宪制
10.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中的这段话深受
A. 启蒙思想的影响 B. 等级制度的影响 C. 专制主义的影响 D. 殖民主义的影响
11.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
A. 斯大林模式 B. 罗斯福新政 C. 法西斯专政 D. 新经济政策
12. 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是
A. 自然灾害 B. 环境恶化 C. 地区冲突 D. 人口增长
二、材料解析题(第13题9分,第14题9分,第15题10分,共28分。)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世界工厂”的转移(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1)分析材料一数据,指出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的哪些政策导致出现了公元1501——1840年间的这种发展状况?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4. “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在列强入侵、战火频仍、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那时起,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感悟中国共产党28年的浴血奋战历程。
材料三 “40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大江南北涌动滚滚春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迸发勃勃生机。从1.8%到15%,这是4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的攀升幅度;从97.5%到3.1%,这是40年来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幅度,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摘编自新华社《风雨砥砺壮丽史诗》从改革开放40年看中国奇迹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片反映的史实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或历史意义。(任选两幅)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
15.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发展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创新思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起支撑公允和持久和平的国际体系,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也是基于大国划分势力范围。苏美争霸使世界陷入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尽管竞争和对抗激烈,但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并且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发挥着作用。”
——傅莹《看世界》
材料二 我们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在博鏊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确立的国际体系是什么?美苏“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分析美苏争霸没有引发新的大规模战争的原因。并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3)综合材料一、二,你认为在21世纪,应建立怎样的大国关系?
三、问答题(共8分)
16. 中国历史的主流是统一,统一是历史大势,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问题:
(1)元朝结束了唐以后3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统一,成为我国古代版图最辽阔的朝代。元朝设置的正式管辖台湾和西藏两地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2)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清政府是怎样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的?
(3)依据“一国两制”的方针,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这一方针最重要的前提是什么?
(4)请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