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湖南省株洲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试卷简介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出土于湖南宁乡,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

所涉及的知识点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出土于湖南宁乡,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现存最大的青铜酒尊。□□□□处应填入的是( )

A. 司母戊鼎 B. 猪纹陶钵 C. 四羊方尊 D. 战国铜壶

2. 如图是张华同学做的历史笔记,与该笔记内容相符的著作是( )

A. 《天工开物》 B. 《农政全书》

C. 《齐民要术》 D. 《本草纲目》

3.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B.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 政治中心逐渐南移 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4. 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5. 株洲某初中正在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某题的提示信息为:“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此题的答案应是( )

A. 义和团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李自成起义 D. 陈胜、吴广起义

6.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

A. 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 华北事变,华北形势危急

C. 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8. “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9.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闪耀着智慧”的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 ②——①——④——③ B. ③——④——②——①

C. ④——①——③——② D. ①——④——③——②

10. 从1953年到2021年,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一幅治国蓝图。下面属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是( )

A. 港珠澳大桥 B. 青藏铁路 C. 武汉长江大桥 D. 天问一号

11. “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

A. 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 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 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 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

12. “这是全盛的雅典,这是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雅典。”这一时期雅典的主政者是( )

A. 汉谟拉比 B. 屋大维 C. 查理大帝 D. 伯里克利

13.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B.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

D. 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14. 世界近代科学与文化领域群星璀璨,成就斐然。下列名人与其代表作搭配正确的是( )

A. 牛顿——《物种起源》 B. 达尔文——《向日葵》

C.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 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

15. “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发现新大陆 B. 三角贸易 C. 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16. “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关于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有误的是( )

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D.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7. 2020年,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这一切都离不开2001年年底的那一声槌响。“那一声槌响”指的是(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南方谈话的发表 D. 设立经济特区

18.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这里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他还对这里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进行了全新解读。“这里”是指( )

A. 石鼓书院 B. 岳麓书院 C. 白鹿洞书院 D. 渌江书院

19. 他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周恩来曾称赞他“是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这位军事家是( )

A 左权 B. 杨靖宇 C. 蔡锷 D. 赵登禹

20. 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是( )

A. 屠呦呦 B. 钱学森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

各民族间的不断交融、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等因素共同推动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沿袭与创新】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交融与发展】

材料二 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治理与巩固】

材料三 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的努力,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目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为“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了哪些“努力”?

(4)纵观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历程,你有何启示?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今年是拿破仑逝世200周年,两个世纪以来,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称他是“继亚历山大、恺撒以后最伟大的人物”、“世纪的巨人”“法国革命的体现者”、“历史上最惊人的奇才之一”。也有人骂他为“匪徒”、“暴君”、“篡位者”、“法国革命的扼杀者”。

——摘编自《法国通史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请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材料中的某一观点或自己的新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23. 阅读下列材料

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无疑是我们党(中国共产党)一条宝贵经验。

材料一 1927年是血雨腥风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自诞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难。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们)被人家(蒋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摘自李颖等《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求索“可爱中国”》《北京日报》(2013年3月4日)

材料二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桂林日报》(1936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中国共产党“孵小鸡”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陕变事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共于变局中开新局,促成“陕变事起”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思考:百年党史,多少跌宕起伏,几多惊心动魄,中国共产党总能绝处逢生、化危为机靠的是什么?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西方经济变得一团糟。与此同时,苏联的五年计划经济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独特的经验虽然伴随着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袖抨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批评罗斯福抛弃了自由政策。不过,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讴歌了“新政”,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据[美]布林克利《美国史》等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材料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2020年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用短短8年时间使得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摘编自孙明增《书写人类减贫史上最壮丽的史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新政哪些措施使“广大中下层民众”视罗斯福为“救星”?

(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的共同点。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的主要原因。假如你是脱贫群众中的一员,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想。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180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解决的问题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