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分(3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12分。)
1. 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 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 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 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 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2. 下边两幅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造缸和采煤技术。由此判断这部著作应该是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3.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表格中《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A 割香港岛 B. 五口通商口 C. 协定税款 D. 战后赔款
4.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中的这段话深受
A. 启蒙思想影响 B. 等级制度的影响 C. 专制主义的影响 D. 殖民主义的影响
5.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有效药方是( )
A. 斯大林模式 B. 罗斯福新政 C. 法西斯专政 D. 新经济政策
6. 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是
A. 自然灾害 B. 环境恶化 C. 地区冲突 D. 人口增长
二、材料解析题(第7题12分,第8题6分,共18分。)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决定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世界工厂”的转移(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材料三:“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起支撑公允和持久和平的国际体系,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也是基于大国划分势力范围。苏美争霸使世界陷入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尽管竞争和对抗激烈,但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并且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发挥着作用。”
——傅莹《看世界》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数据,指出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的哪些政策导致出现了公元1501—1840年间的这种发展状况?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英国和美国先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苏争霸没有引发新的大规模战争的原因。并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8. “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列图片,感悟中国共产党28年的浴血奋战历程。
材料二:“40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大江南北涌动滚滚春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迸发勃勃生机。从1.8%到15%,这是40年来中国经济总占世界份额的攀升幅度;从97.5%到3.1%,这是40年来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幅度……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摘编自新华社《风雨砥砺壮丽史诗》从改革开放40年看中国奇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片反映的史实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或历史意义。(任选两幅)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抉择的会议是哪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