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精品解析: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试卷简介

南充市二〇二二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文科综合试卷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部分,满分200分。其中道德与法治100分(按50分折合计入总成绩),历史100分(按50

所涉及的知识点

南充市二〇二二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1.文科综合试卷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部分,满分200分。其中道德与法治100分(按50分折合计入总成绩),历史100分(按50分折合计入总成绩)。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将姓名、座位号、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

4.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

5.非选择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求的一项,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

1.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材料体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

A. 统一度量衡 B. 统一货币 C. 统一文字 D. 统一车轨

2. “一带一路”使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生,小王想通过旅行去探访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他应该到达图中的地点是

A. A B. B

C. C D. D

3. 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起了不计其数的变化”。在航行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A. 火药 B. 指南针 C. 印刷术 D. 造纸术

4.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5. 综合分析下面材料,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 是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的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 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分不开

6. 南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这片红色士地,是朱德、张澜、罗瑞卿等一代伟人和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的故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事件与朱德有关的是

A. 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B. 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参加谈判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 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军长

7. 电影《长津湖》再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捍卫了国家安全。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还有

A. 《共同纲领》的通过 B. 进行“三大改造”

C. 土地改革运动的实施 D.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8. 今年5月22日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对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A. 改变兰考面貌的“党的好干部” B. 率领钻井队参加石油大会战的“铁人”

C. 研发杂交水稻技术的农业科学家 D. 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

9. 历史解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下列史实和结论表述正确的是

A. 《资政新篇》——调动了农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B. 五四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0.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中,“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  )

A. 邓小平理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 中世纪时,大多数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地是平的,还有四个角,彻底颠覆这一观点的是

A.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B. 哥伦布“发现”美洲

C. 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 D.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2. 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他生活极度腐化,挥霍无度,征收苛捐杂税,压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农民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随之逐渐蓬勃兴起,越演越烈。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主要是

A. 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极大限制 B. 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

C. 议会已能行使国家最高权利 D. 农民阶级是反对国王的主力军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首次在一个国家成功实践的是

A. 巴黎公社 B. 第一国际 C. 俄国十月革命 D. 新中国的诞生

14. 林肯在演讲中说道:“一幢裂开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该材料体现林肯作为总统,他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A. 废除奴隶制 B. 维护国家统一 C.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 争取国家独立

15. “都市人及知识分子摄取西方文明,启蒙了日本人千年以来禁锢封闭的思想状态,打开了向西方先进国家贪婪的汲取营养的大门,引进了西方的‘天赋人权’”。下列改革措施最能体现材料内容的是

A. 提倡“文明开化” B.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C. 推行地税改革 D.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16. 优秀文艺作品可以彰显审美旨趣,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下列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是

A. 《高老头》 B. 《战争与和平》 C. 《英雄交响曲》 D. 《向日葵》

17. 下面的思维导图是某同学在学习时整理的笔记,图中3空缺处最合适的选项是

A. 推广大众教育 B. 注重垄断组织的发展

C. 注重环境保护 D. 大力开展城市化建设

18. 俄乌冲突已持续3个多月,国际局势仍然错综复杂。某班学习小组受此启发,对“一战”进行合作探究,整理了以下内容,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 “一战”的背景 B. “一战”的性质 C. “一战”的经过 D. “一战”的影响

19. 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纳粹主义强调种族优越论,违背平等相待,开放包容的理念。下列史实中最能体现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及德国法西斯政权反人类罪行的是

A. 残酷迫害和屠杀大量犹太人 B. 纳粹党煽动复仇情绪

C.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D. 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

20. 某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首次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文件是

A. 《凡尔赛条约》 B. 《九国公约》 C. 《开罗宣言》 D. 《波茨坦公告》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20分,共的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哪次大会首次提出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工业生产的状况。为改变这一现状实施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知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3)1988年哪一个地区被国家划为“经济特区”?据材料三概括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22. 革命和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式。

材料一 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他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

——《旧制度与大革命》

(1)材料一中“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2)据材料二归纳影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有哪些?为解决这些问题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材料三 1929年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

——《大崩溃》

(3)材料三中“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什么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3. 文明交流与碰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1)以上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由谁颁布的?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率先开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客观上也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分别是什么?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

材料三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等)也促进新的思想产生,促进思想解放。总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与发展。

(3)请从材料三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218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解决的问题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