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面向初中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现代中国的历史事件。试卷设计合理,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考察了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目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材料解析题,全面检验学生的历史素养。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以及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和记忆能力。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二〇二二年全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6页。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

A. 旧石器时代 B. 河姆渡文化时期 C. 半坡文化时期 D. 尧舜禹时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时期,早期人类会制作工具和使用火,A项正确;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时期过定居生活,会种植农作物,排除BC项;尧舜禹时代不是早期人类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 我国省级行政区简称的由来大体有三种:第一,取全称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第二,因境内山、河、湖而得名;第三,由古地名或古国名演化而来。下列省份简称的由来属于第三种的是( )

A 河南湖南 B. 江西陕西 C. 辽宁浙江 D. 山东山西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都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国名演化而来的,D项正确;河南简称豫,湖南简称湘,江西简称赣,陕西简称陕,辽宁简称辽,浙江简称浙,都与古国名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3. 古代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集中体现。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A.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B.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答案】A

【解析】

【详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指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体现了以民为本思想,A项正确;法与时变,礼与俗化体现了法治与礼,排除B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的是忧患意识,排除C项;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体现的是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

4. “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西汉政论家主父偃的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应是( )

A. 齐桓公 B. 秦孝公 C. 秦始皇 D. 汉武帝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在秦孝公主持下,商鞅进行变法,排除B项;汉武帝使西汉王朝国力达到了顶峰的君王,排除D项。故选C项。

5.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 全国文字的统一 B. 纸的发明与改进 C. 科举制度的创立 D. 雕版印刷的成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汉时期发明和改进了造纸术,有利于文明的保存和传播,B项正确;全国文字的统一是在秦朝,排除A项;科举制的创立是在隋朝排除C项;雕版印刷的成熟是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B项。

6. 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

秦半两钱 唐开元通宝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

A. 民族交融的加强 B. 冶铁技术的进步 C. 抑商政策的演变 D. 征税方式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秦朝的货币和唐朝的货币,在货币制造方面结合中国“天圆地方”的文化进行创制。而契丹和西夏的货币形态与中原王朝货币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了其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都是货币,不能看出冶铸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是货币的形制,不能反映抑商政策,征税方式的变化,排除CD项。故选A项。

7. 《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A. 便利赋税征收 B. 改善民族关系 C. 促进物资交流 D. 加强各地联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有天下, 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反映的正是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加强各地联系,便利赋税征收、改善民族关系、促进物资交流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BC项。故选D项。

8. 明末学者黄道周曾这样评述某位历史人物:“因练三军,短长互组。南北并驱,利于险走。阵名鸳鸯,可暂可久。分守浙东,岛夷时吼。”该历史人物应是( )

A. 岳飞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渥巴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阵名鸳鸯,可暂可久。分守浙东,岛夷时吼”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戚继光练兵和抗倭的描述,所以该历史人物是戚继光,与岳飞、郑成功以及渥巴锡无关,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9. 与汉代“千里不贩柔”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 交子的出现 B. 市舶司的设置 C. 商帮的兴起 D. 十三行的设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为长途运输提供了可能,C项正确;交子是最早的纸币,与商品运输无关,排除A项;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B项;广州十三行负责管理进出口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10.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 西欧手工工场兴起 B. 世界贸易总额骤减

C.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获得市场和原料,发动对外战争,因此鸦片战争具有不可避免性,C项正确;手工工场兴起仅仅是工业革命的前奏,排除A项;世界贸易总额骤减,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 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 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 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D项正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与“社会文化运动”关联不大,排除A项;戊戌变法并未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排除B项;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写道:“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这一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___________。”文中横线处的内容应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民军队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B项正确;人民军队定型于古田会议,与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中共七大无关,排除ACD项项。故选B项。

13.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指出:“从红军1934年10月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段话突出说明了( )

A. 长征及其精神的影响 B. 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C. 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 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从红军1934年10月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分析可知,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认为长征及其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革命根据地、统一战线”的内容,排除CD项。故选A项。

14. 下面是我国民政部2014年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统计表。据此表可知,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是( )

A. 持久战 B. 大兵团作战 C. 游击战 D. 全民族抗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抗日英烈的出身广泛,由此可知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D项正确;抗日英烈的出身广泛体现了全民族抗战,没有体现持久战、大兵团作战和游击战,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 1953年,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为此,党和政府( )

A. 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B. 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出了“大跃进”的号召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1953年”、“所有制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将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没有改变所有制的问题,排除A项;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大跃进”与改变所有制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16. 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毛泽东发出这一号召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出现 B. 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

C. 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 D. 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59年——1961年是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而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正确;1949年、1955年先后建立了北约、华约两大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排除A项;1957年已完成一五计划,改变了工业落后的状况,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与“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7. 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国家全面实施了( )

A. 科教兴国战略 B. 人才强国战略 C. 西部大开发战略 D. “三步走”发展战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与东部相比越来越低,社会发展不均衡越来越突出,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全面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C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三步走”发展战略都不是针对西部发展而提出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 右面所列内容为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的目录(部分)。据此推断,第三章的标题应是( )

A. 古代希腊文明 B. 古代印度文明 C. 古代罗马文明 D. 古代阿拉伯文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世界史中,农业文明时代包括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华文明,B项正确;古代希腊文明、 古代罗马文明是海洋文明, 古代阿拉伯文明是封建社会的文明,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9.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这( )

A. 标志着世界首部成文法诞生 B. 有利于遏制贵族滥用法律

C. 消除了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 D. 奠定了近代欧洲民法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的颁布有利于遏制贵族任意解释和滥用法律的趋势,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首部成文法,不是世界首部成文法,排除A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奠定了近代欧洲民法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20.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传入欧、亚、非等大洲;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如小麦、水稻等。促使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亚历山大东征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阿拉伯帝国扩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世界其他地区,世界其他地区的很多作物也传入美洲,这是因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开辟了新航路,C项正确;促使作物传播的主要因素是新航路的开辟,与亚历山大东征、郑和下西洋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 “他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的荒谬。”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句话中的“他”应是( )

A. 牛顿 B. 法拉第 C. 达尔文 D. 诺贝尔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牛顿赞美,所以“他”应该是牛顿,A项正确;法拉第、达尔文和诺贝尔都与“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的描述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 马克思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据此可知,革命理论主要来源于( )

A. 革命实践 B. 经典著作 C. 经验积累 D. 科技创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可知,马克思指出,革命理论的来源是革命实践,A项正确;根据“阶级斗争”等信息可知来源是革命实践,而非经典著作、经验积累和科技创新,排除BCD项。故选A项。

23. 19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这反映了(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19世纪六十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范围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著名的有: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B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是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排除A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美国内战”等无关,排除C项;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B项。

24. 二战后,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非殖民化的决议和宣言。1960年,《反殖民主义宣言》的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的非殖民化运动进人新阶段。与该宣言的通过关联最为密切的是( )

A. “冷战”发生 B. “非洲年”出现 C. 东欧剧变 D. “欧共体”成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反殖民主义宣言》的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的非殖民化运动进人新阶段。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B项正确;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此后、东欧政局剧列动荡,排除C项;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排除D项。故选B项。

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在全球迅速普及,并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文中的“它”是指( )

A. 电气技术 B. 化工技术 C. 生物技术 D. 互联网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D项正确;电气技术、化工技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已出现,与材料不符,排除AB项;材料与生物技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__________;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__________。

【答案】 ①. 洛阳 ②. 北京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

27. 东汉末年的名医__________发明“麻沸散”;明代医药学家__________著有《本草纲目》。

【答案】 ①. 华佗 ②. 李时珍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

28. 1895年,《__________》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__________》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答案】 ①. 马关条约 ②. 辛丑条约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9. __________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史称“十月革命”;__________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答案】 ①. 1917 ②. 1936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7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史称“十月革命”;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30. 1972年_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 ① 尼克松 ②. 田中角荣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本空填尼克松。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故本空填田中角荣。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 某同学学习《盛唐气象》一课时,搜集到如下图片。读图,回答问题。

(1)以上四幅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分别体现了“盛唐气象”的什么内容?

(2)“盛唐气象”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从中,你得到哪些重要启示?

【答案】(1)

(2)启示: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繁荣的前提;政治清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制度创新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改善民生是国家发展的要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外开放交流有助于增强国力。【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筒车,农业灌溉工具,体现了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图二为唐蕃会盟碑,体现出民族政策开明,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图三为唐女子骑马俑,根据所学知识,骑马出行是唐代贵族女子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可以看出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图四为颜真卿作品,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反映出唐朝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成就斐然。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知识,盛唐气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对外交流频繁等,故得到的启示为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繁荣的前提;政治清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制度创新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改善民生是国家发展的要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外开放交流有助于增强国力。

32.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对纪念碑底座浮雕主题的定位是,要选用最能代表人民革命的历史题材来展现纪念碑的主题思想。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虎门销烟、武昌起义、五四运动、胜利渡长江等8个历史题材。

——摘编自贾英廷《六百年间天安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民英雄”的含义。

(2)从材料二所列四个历史题材中,任选一个并阐明其被兴建委员会“选用”的理由。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要意义。

【答案】(1)含义: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英雄烈士。

(2)

(3)意义:以国家的名义表示对革命英烈的崇敬和缅怀;有利于鼓舞生者,激励后人;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精神象征。【解析】

【小问1详解】

依据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分析可知,“人民英雄”指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烈士。

【小问2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城。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讯而动,相继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武昌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以武昌起义为开端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小问3详解】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以国家的名义表示对革命英烈的崇敬和缅怀,有利于鼓舞生者,激励后人,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精神象征。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中国大事记(部分)

材料二 2013年秋,习近平在访问中亚、东南亚国家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一倡议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和响应。2017年5月,习近平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强调,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材料一、二均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呈现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

【答案】(1)趋势: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并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断丰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生活逐步迈向全面小康。

(2)意义: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弘扬丝路精神;有利于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促进经贸文化交流;有利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小问1详解】

趋势:根据“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并深化;根据“深圳、珠海、油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根据“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归纳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根据“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可归纳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根据“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可归纳出人民生活逐步迈向全面小康;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断丰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小问2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二“习近平在访问中亚、东南亚国家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一倡议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和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弘扬丝路精神;有利于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促进经贸文化交流;有利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根据“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4. 阅读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过分。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人类也由此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新能源。

材料二 1830年,乔治·史蒂芬孙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14英里的时速行驶了31英里,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驶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就因为它能够以比公路或运河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而支配了长途运输。

——材料一、二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根据《世界历史》编制

材料四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英]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对19世纪中期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

(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概述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

(2)上述变化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1)变化: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近代铁路时代到来;社会流动性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或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2)道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能改变人类生活和世界面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体制机制创新有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人类也由此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可归纳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根据材料二“短短数年内,铁路就因为它能够以比公路或运河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而支配了长途运输”可归纳出近代铁路时代到来;社会流动性增强;根据材料三“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数据可归纳出城市化进程加快(或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根据材料四“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可归纳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小问2详解】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能改变人类生活和世界面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体制机制创新有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

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

材料二 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在发展方面,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在和平与安全方面,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材料一、二均根据《中外历史纲要》等编制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三次会议所作历史贡献的相似之处。

(2)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1)相似之处:都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都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都为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现实意义: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应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大国应承担大国责任;应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要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召开都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都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都为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根据“在发展方面,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在和平与安全方面,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对于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各国携手解决;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大国应承担大国责任;应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要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222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