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港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60分钟,赋分6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并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相应的英文字母。每小题2分,共30分)
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该词风格豪放,充满爱国热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其作者是( )
A. 苏轼 B. 司马光 C. 辛弃疾 D. 李清照
2.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一规定( )
A. 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 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 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3.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它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它最后无法实施主要是因为残酷的战争环境
C. 它主张建立“无处不均匀”的平均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D.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以下对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相同之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经过了长期的组织准备 B. 都是由青年学生首先发起
C. 都发展成全国性的爱国运动 D. 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5.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红军长征 D. 挺进大别山
6. 1946年8月,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沦断。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
A.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B. 西北野战军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C.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7. 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5%,农民收入大大提高这直接归因于( )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土地公有制建立 D.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8.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9. 我国航天技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 B.
C. D.
10.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党的十六大 B. 党的十七大 C. 党的十八大 D. 党的十九大
11. 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欧洲殖民者从事黑奴贸易,赚取高额利润
B. 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C. 欧洲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D.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居民采取种族灭绝政策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三个历史事件的相同目标是( )
A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B. 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C. 实现民族解放独立 D. 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13.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右1942年的是( )
A. 日本偷袭珍珠港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
C. 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D. 苏军攻克柏林
14. 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苏联成立宣言》以及宣告苏联停止存在的《阿拉木图宣言》等文献资料,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学习。其最重要探究价值在于( )
A. 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B. 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C. 剖析冷战格局的形成原因 D. 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主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下列关于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B. 安理会成员国拥有否决权
C. 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经济秩序 D. 首要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0分,第18题8分,共3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它的统治范围之内。这时期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摘编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 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一一摘编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三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一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一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立元朝的“北方少数民族”是指哪个少数民族?元朝设置什么机构管辖今台湾地区?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谈谈元朝统一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主要外因是什么?是哪一位杰出人物领导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有何意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各少数民族积极投身抗日,请说出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抗日武装。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5)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些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日本采取了强有力的对策,不但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道路。
-------摘编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二 张謇为晚清状元,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他最先创办了著名的大生纱厂,后又建成了广生油厂、资生铁厂、通海垦牧公司、大达外江轮船公司等许多企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集团发展遇到困难,逐渐走上衰败破产的道路。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实行,到1957年底超额完成各项指标,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到1965年,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救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是哪一个国家首先打破这一政策?面对内忧外患,日本国内掀起了什么运动?之后,又通过什么事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是什么原因促使张謇毅然放弃高官厚禄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否能成功?请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为了保障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新中国实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工业化和民族独立两者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并不是晚近才开始的过程,它本身是人类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往并日益普遍化和紧密化的表现,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渊源。
一一摘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芳察》
材料二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前倡导计划经济的国家纷纷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主导构建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全球化获得了加速发展。
------摘编自陈建奇《逆全球化浪潮的根源及其应对》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把人类社会的联系与交往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又引发了大量全球性问题。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化最早可追溯到哪一历史事件?请说出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获得了加速发展的原因。1995年,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全球性问题两例。
(4)当今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坚决抵制和积极参与的立场始终并存。请选择其中一种立场,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所选择立场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