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岳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历史(闭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两道大题,24小题,满分100分。和道德与法治合堂考试,考试时量各60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答题区域内;
3.考试结束时,考生不得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汉朝
2.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3.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为了避免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他的船队主要采用的一项伟大发明是( )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4.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清朝初年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5.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出自(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6.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①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②遵义会议 ③南昌起义 ④渡江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③④①
7. 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人民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8.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中国成立以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的措施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批……”这反映此法典维护的是( )
A. 奴隶的利益 B. 奴隶主的利益 C. 手工业者的利益 D. 婆罗门的利益
10.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它构思奇妙,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还有( )
①创立了“儒略历” ②改造了0-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
③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④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1. 如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四位航海家开辟的航线,其中与哥伦布和麦哲伦开辟的航线相对应的数字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2. 历史事实是指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历史观点是观察历史所持有的“看法”。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B. 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C.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13. 比较分析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下表是英国1770—1821年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据表分析,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三角贸易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14.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该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资本论》的发表
C. “第一国际”的成立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15. 小明正在复习“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他复习的主题是( )
A. 走向近代 B.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6.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解决“这一任务”,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整顿金融体系 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 推行“以工代赈” D. 调整农业政策
17.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要参观“中国最早的城市”,我们应去( )
A. 玉蟾岩遗址 B. 高庙遗址 C. 彭头山遗址 D. 城头山遗址
18. 书院是古代进行教育、学术研究和书籍校勘的重要场所。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位于湖南的是( )
①岳麓书院 ②应天书院 ③白鹿洞书院 ④石鼓书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9.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A. 毛泽东 B. 朱德 C. 彭德怀 D. 贺龙
20. 地洼学说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地震、水文,以及找油、煤、金属矿产等方面。这一学说创立者是( )
A. 陈国达 B. 黄伯云 C. 袁隆平 D. 刘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41小题14分,第42小题16分,第43小题14分,第44小题16分,共60分。)
2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等物种,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
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材料一中,“他”是谁?西域(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具体事例。
(3)根据材料三,写出元朝为管辖今西藏地区而设立的机构名称。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为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为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22.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仁人志士不懈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康有为、梁启超是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中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引进外国器物”指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哪一政治变革?在这场政治变革中,最富朝气的是哪一个省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试述“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产物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近代不同阶级救亡图存所产生的不同结果的认识。
23. 外交是政治的延续,是实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原因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什么状况?
(2)材料二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试举一例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亚非会议上所贡献的“中国智慧”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24. 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914年 萨拉热窝事件
1921年 华盛顿会议
1929年 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6年 “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5年 雅尔塔会议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上述大事年表中,哪次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2)《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产生了什么影响?试述“二战”的转折点。
(3)根据上述大事年表,“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终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
(4)在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相邻且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历史事件。
(5)请归纳上述大事年表的主题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