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盘锦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28道题 满分50分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考试时间共100分钟)
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通,但当这些话语成为形声表意的方块字时,却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彼此沟通。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2. 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 B. 都在长安定都
C.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D. 都实行科举制
3.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的兴盛 C. 文化的昌盛 D. 商业贸易的繁荣
4. 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5. 历史离我们很近,我们可以从文物和遗存中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脉搏。下列文物和遗存,可以反映的主题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6.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评价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
7.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绩是( )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 使中国实现独立自主
8. 下面示意图中★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 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B.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
C.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9. 在历史学习中应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B.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甲午战败后,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D.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等法令
10. 直接威胁南京、武汉,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军事行动是( )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淮海战役 C. 青化砭战役 D. 平津战役
11.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2. 下面图表可以反映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加入联合国 B. 中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13. 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邓稼先 B. 屠呦呦 C. 袁隆平 D. 钱学森
14. “法者,治之端也”。下列关于法律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 《罗马民法大全》——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C. 《查士丁尼法典》——集中了古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条文
D. 《拿破仑法典》——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15.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近代西方文学、艺术、史学等无不发端于此。以下建筑,属于古希腊的是( )
A. 金字塔 B. 帕特农神庙 C. 罗马大竞技场 D. 八达岭长城
16. 因地处欧亚之间,他们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他们传入欧洲。“他们”是( )
A. 古埃及人 B. 苏美尔人 C. 古印度人 D. 阿拉伯人
17. “13-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材料中的“新思想”指( )
A. 专制主义 B. 人文主义 C. 理性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18.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使非洲( )
A. 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B. 获得了大量劳动力
C. 丧失近1亿的精壮人口 D. 牟取了巨额的利润
19. “这场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是俄国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俄国在保留了许多农奴制残余的情况下正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场革”的领导者是( )
A. 查理一世 B. 亚历山大二世 C. 詹姆士一世 D. 彼得一世
20. 追光文学巨匠,感知近代文化。下图所示的主要生平对应的文学家是( )
A. 但丁 B. 莎士比亚 C. 列夫·托尔斯泰 D. 巴尔扎克
21.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上述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十月革命的( )
A. 背景 B. 目 C. 过程 D. 影响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美苏冷战开始于( )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
23. 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离不开民族觉醒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将下列民族解放运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甘地发动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纳米比亚独立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24. 某国际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2001年12月,中国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加入该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该国际组织是( )
A. 亚太经合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欧共体 D. 不结盟运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26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包括4小题,25题7分,26题7分,27题5分,28题7分,共26分)
25. 绘画、伟人题词是人类智慧与历史的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1)材料一壁画所绘历史事件,与哪条沟通中外通道的开辟直接相关?
(2)材料二中图画所绘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对外政策的一个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个对外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
(3)材料三中所绘场景,与哪场战争直接相关?
(4)材料四中邓小平的题词,反映了我国哪个历史性决策的实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的作用。
(5)纵观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对外交往变化趋势。
26.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重要引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改善民生】
材料一
【科技助力壮举】
材料二
【科技改变世界】
材料三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教、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在诺曼底则达90%)。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科技成就梦想】
材料四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9月28日)
(1)依据材料一,写出图一典籍的作者和图二典籍的成书朝代。
(2)将材料二中★补充完整。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为材料二中的事件提供了助力?
(3)依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实现科技强国梦的途径。
27. 某同学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探究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请你与他一起完成探究。
【资料研读】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归纳整理】
材料二
【论从史出】
材料三
(1)通过查找资料,这位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2)通过绘制时间轴,这位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的主要史实进行了归纳整理。请你将下面的表述与时间轴中的事件对应。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3)通过查找史料,这位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抗战有了更深的认识。请你根据该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作用。
28. 赓续红色血脉,继承使命担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