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精品解析: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了多个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覆盖了从中国古代历史到近现代历史的内容。选择题部分涵盖了博物馆展览、古代思想、秦朝的历史影响、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唐朝的开放政策、宋代的政治、明朝的法制、清朝的疆域管理、晚清时期的西学输入、民国时期的文化变迁、抗日战争中的教育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建设、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迁等多个知识点。非选择题部分则要求考生分析西方殖民者获取财富的方式、清朝对外贸易的优势、西方殖民者加速抢夺殖民地的原因以及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情况,并探讨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的理解和记忆,涉及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阶段,重点在于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真题

一、选择题

1. 博物馆参观展览是学习历史的方式。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参观下列哪一展览( )

A. 瓷器 清淡含蓄 故宫博物馆汝窑瓷器展

B. 壁画 交流互鉴 敦煌石窟与河西走廊丝路艺术展

C. 鼎 鼎盛千秋 上海博物馆铜器特展

D. 陶 远古回声 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

2. 颜渊曾说,学了满身本领,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宁肯藏而不用。这体现了( )

A. 尊崇自然 B. 仁德为先 C. 学以致用 D. 以法治国

3. “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灭六国 B. 焚诗书 C. 行郡县 D. 筑长城

4. 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在炙肉时,将整只动物放在火上烧烤,再分块分食。南北朝时,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南齐高帝曾赐给江淹鹅炙和美酒,奖励他草拟诏书有功。说明这一时期( )

A. 北人大量迁往南方 B.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 南北方饮食基本一致 D. 民族之间相互交融

5. 唐朝政府中,中央和地方都有外国人担任各类官职。据统计,总数不下3000人,有一些还身居高位。这说明唐朝( )

A. 开放包容 B. 经济繁荣 C. 文化昌盛 D. 政治腐败

6 了解宋代政治,下列哪一史料最合适( )

A. 《梦溪笔谈》 B. 《宋史·职官志》

C. 《清明上河图》 D. 《马可·波罗行纪》

7. 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降一级。此措施体现了( )

A. 追求法律平等 B. 加强思想禁锢

C. 维护官员利益 D. 强化君主专制

8. 1691年,康熙帝把蒙古的所有王公、新疆的部分王公和西藏的喇嘛请到多伦诺尔兵营,在这里阅兵和会盟。之后,清廷把漠北地区纳入直接管辖。凭借着喀尔喀部落在北部边疆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这次会盟( )

A. 加强了东南海防 B. 促进了中外联系

C. 巩固了清朝疆域 D. 激化了社会矛盾

9. 有学者认为,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慢,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和日本相对比。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0. 19世纪80年代,《点石斋画报》记载了北京的风俗,比如《超度孤魂》等。20年之后却受到了批判,《北京画报》里记载“七月十五是鬼节,烧法船……这种有碍风化的事情,警厅应当管一管”。这一变化说明( )

A. 时人崇洋媚外 B. 地区发展有差异

C. 不记得了 D. 科学思想的传播

11. 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机关报《红色中华》上开辟“红板”专栏,表彰革命精神模范

上表说明( )

A. 体现共产党注重价值引领 B. 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范围

C. 表达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D. 有利于赢得北伐战争的最终胜利

12. 1937.7-1938.10,我国有108所高校其中有91所被轰炸,教师和学生减员20%,财产损失3360多万元,更有一些损失无法估算。这说明( )

A. 晚清教育发展艰难 B. 北洋政府统治黑暗

C. 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 侵华日军残暴的本质

13. 彭德怀在挺进大别山时说:“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这体现了( )

A. 振奋抗日信心 B. 消灭国军主力

C. 牵制敌军部队 D. 进攻长江以南

1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建立了工业基础,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材料意在说明(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15. 如图反映的是1984年山东胶县某乡妇女正在围观上海发廊的画报。据统计,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这体现了(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 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D. 全面对外开放的影响

16. 罗马不再是拉丁-罗马城邦和城邦文化象征,它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材料指出罗马( )

A. 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 B. 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

C. 文化交流和传播影响 D. 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特征

17. 某班历史复习课展示了三张图片。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三大学分布图。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

A. 古代亚非文明 B. 欧洲封建时代

C. 近代文明的曙光 D. 早期殖民掠夺

18. 位于佛罗伦萨的某大教堂,1420—1435年时改建了教堂穹顶,将原本封闭的穹顶打通,使阳光能够照入教堂,这反映了( )

A 近代法制 B. 人文主义 C. 近代民主 D. 君权神授

19. “这个重要的文件,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从财政和军队招募两方面保证对国王的监督权。”这个重要的文件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20. 有学者认为“在19世纪的第一个四分之一时间里,玻利瓦尔就是美洲。”该学者观点的依据是,玻利瓦尔( )

A. 领导了美洲独立运动 B. 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C. 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阿芙乐意为“黎明”、“曙光”。在1917年11月7日晚上9点45分,阿芙乐号巡洋舰率先对临时政府政权所在地冬宫进行炮击,革命开始了……法西斯对列宁格勒攻击时,阿芙乐号巡洋舰选择在此海港自沉。在战争后期被打捞起来并维修……此后阿芙乐号就在涅瓦河畔上,供人们参观、瞻仰。

21. “革命开始了”,这场“革命”( )

A. 让民族获得了独立 B. 废除了农奴制度

C.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2. 与“此海港”有关的事件是( )

A. 苏德战争 B. 珍珠港事件 C. 东欧剧变 D. 雅尔塔会议

23. 2023年6月23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北约将在日本建立联络处。这将是北约在亚洲建立的第一个联络处。北约的举动体现了( )

A. 遏制苏联的需要 B. 冷战思维的延续

C.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 多极化的强化

二、非选择题

24. 当前中国是近代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而西方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思危图安。

材料一:美洲金银矿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绞杀、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的征服和掠夺,美洲成为了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些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种田园诗式的过程也是原始积累的过程。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材料二:18世纪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都是出超,在1781-1790年,中国销往英国的商品仅茶叶就达9600万元,而在1781-1793年,英国销往中国的所有工业品为1600万元,仅为茶叶的6/1。19世纪初广州流入中国的白银每年为100万两到400万两。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三:19世纪末30年,抢夺殖民地再度成为热点。1914年,世界被占殖民地总和为749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55%。如果按照各区域被占殖民地的百分比算的话,被占殖民土地,澳洲100%,非洲90.4%,亚洲56.6%,美洲20.7%。

——摘编自徐天新、许平等《世界通史(现代篇)》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在持续发展(如下图)。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位。

1979-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图

——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殖民者获得黄金白银的手段有哪些?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田园诗式的过程?

(2)阅读材料二,清朝前中期,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有哪些?西方殖民者通过哪些方式来改变这种状态的?

(3)阅读材料三,西方殖民者为什么要加速抢夺殖民地?中国是否属于“亚洲56.6%”?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4)根据材料四,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财富的中心之一。你认为现在是否还会出现清朝的危机?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5.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某学习小组以“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的资料如下:

请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上述资料,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297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