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图片共同体现了( )
A. 早期文明的产生 B. 青铜文明的辉煌
C. 中外文明的交流 D. 中华文明的灿烂
2. 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2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10~20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这一小组研究任务应是侧重追寻迁都的( )
A. 政治因素 B. 文化因素 C. 军事因素 D. 环境因素
3. “宋代初年年平均铸币量为13万至31万贯,到了11世纪则高达183万贯,但仍是供不应求,这时出现了一种有趣的解决办法,即发行纸币。”这反映出宋代( )
A. 商贸的繁荣 B. 手工业的兴盛
C. 农业的发展 D. 铸币业的发达
4. 地方政区设置标定行政疆域的划分,将自然、人文及历史传承熔铸其中,塑造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故乡。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
A. 宣政院 B. 澎湖巡检司 C. 驻藏大臣 D. 台湾府
5. "中国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材料可以说明( )
A. 闭关锁国的影响 B. 洋务运动的特征
C. 民族工业发展 D. 戊戌变法的目的
6. "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
A. 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 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7. 下图反映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最终,革命行动( )
A 推翻了北洋政府 B. 终结了封建专制
C. 结束了清朝统治 D. 创建了人民军队
8.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
A. 变法图强 B. 三民主义 C. 打倒列强 D. 抗日救亡
9. 郑振铎曾谈到:"自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种关切代表了广大民众( )
A. 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 B. 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
C. 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 D. 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
10. 随着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中农已成为农村人口中的大多数。但农业生产效率还是很低,使用最传统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种,解决不了翻身农户缺乏口粮的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决定逐步推开(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分田包产到户
11. 不同视角共同记录历史的关键进程,以下各方反应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A. 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12.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这一国家战略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 邓稼先 B. 屠呦呦 C. 袁隆平 D. 焦裕禄
13.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A. 真理标准问题 B. 姓"资"姓"社"
C. 党的工作中心 D. 平反冤假错案
14.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 )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5. 《荷马史诗》是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这一遗产可以用来研究( )
A. 希腊的早期社会 B. 雅典的民主政治
C. 罗马的法制建设 D. 两河流域的文明
16. 14世纪晚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新创办了一批学校,强调古典文学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并重,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教育理念( )
A.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B.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 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D. 加速了近代科学发展
17. "国王顽固地拒绝了宣言的革命原则,而巴黎民众再一次战胜了王室的反对,以妇女为主的饥饿民众袭击了巴黎的面包铺,然后向凡尔赛的王宫进军。""宣言"指的是 ( )
A. 《独立宣言》 B.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人权宣言》 D. 《联合国家宣言》
18. 在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就职典礼上,南美“解放者”用过的佩剑被展示时,出席典礼的各国领导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备受尊崇,主要因为他推动了( )
A. 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 B. 君主立宪的确立
C. 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D. 民主法治的进步
19.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之时,银行挤兑现象依然严重,然而短短一周左右,如漫画《排队存款(1933年3月13日之后)》所反映,情况迅速改观,其直接原因是新政( )
A. 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B. 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
C. 杜绝了银行的破产现象 D. 开启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20. 二战后,昔日称雄世界的欧洲列强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来自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而来自美国的政治控制也在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为此,他们主张( )
A. 成立欧盟 B. 对抗苏联的威胁
C. 欧洲联合 D. 摆脱美国的控制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7分,第23题8分,第24题7分,共30分。请把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2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矗立于世界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2月,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他在潜心翻译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受挫后,起义部队先后退至文家市。当晚,前委召开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指出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在事实上已不可能。经过讨论,否定了师长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到莲花、宁冈一带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去,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
——陈旭麓《五四后的三十年》
材料三 西安事变消息传出后,国内舆论多认为,一旦诉诸武力,中国可能陷于纷争割据的局面,给日本以可乘之机。12月1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如何处置西安事变问题……,17日,周恩来等作为中共代表乘机抵达西安,与张、杨等人紧急磋商,并表示只要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决心抗日,中共就愿与他合作。
一《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真理"指的是哪一学说?
(2)概括材料二中起义部队进军方向由长沙转至"莲花、宁冈一带"原因。并据此指出毛泽东开辟了哪一革命新道路?
(3)材料三中中共对解决西安事变采取了怎样的主张?
(4)结合以上问题,请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艰难严酷的环境中,能够从弱小并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22. 一包瓜子,折射中国经济变革的伟大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7年,年广久跟着一位老人学会了炒瓜子。从此,他开始卖起了瓜子,但是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这还是个有风险的生意。瓜子属于统购统销物资,由供销社统一控制,通常只有到过春节时,人们凭票才能买上一两斤,平常根本吃不到。这就给年广久这样的小商贩提供了机会,年广久开始学会了把瓜子装成小包,藏在大衣兜里到人群中偷偷卖。"管理的人来了,我就走,人走了,我又来。"
--《"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九去世《新安晚报》2023年1月13日
材料二 年广久写给邓小平的信(节选)
(1)材料一中"当时的经济体制"指的是哪一经济体制?材料反映了这一体制下生产生活存在哪些问题?
(2)概括材料二中以"傻子瓜子"为代表的民营经济的主要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2年的哪一次会议提出的什么目标推动了中国经济变革的进程
23. 历史的困境往往需要强力的改革予以突破。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当西欧资本主义已蓬勃发展时,俄国广阔的土地上到17世纪末一共只有30个手工工场,图拉是最先发展的地区,但到17世纪60年代,这里总共7个铁工场中只有119个工人。经济的落后也反映在文化方面,直到17世纪多数贵族还未受过教育,全国识字的人非常稀少。因循守旧的思想十分浓厚,人们对外部世界很少了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俄国1801年到1825年间爆发农奴起义281次;1826年到1854年间有712次;废除农奴制前的六年零四个月间则发生了474次。这些起义无论在时间长度、激烈程度还是人员和经济的损失方面以及为恢复秩序,军队所必须作的努力方面都在不断地增加。
最后,克里米亚战争为农奴制的缺陷和危险提供了另一个明证。不论是士兵的孱弱和懒散,还是国家全面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都可看出农奴制的弊病。
一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
(1)概括材料一中17世纪俄国落后的主要表现。
(2)概括材料二中19世纪中期俄国统治者所面临的主要危机。
(3)俄国通过哪两场改革分别突破了上述危机?从俄国近代化的角度,分别
概括两次改革的作用。
24. 科技革命包含科学单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技术装备都已陈旧落后,因此生产的增长速度相当缓慢。而19世纪末,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实现了转型,转型产生的一大成效是: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所与工业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工业生产力,成为国家力量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组成部分,更迅速地改变着全球的经济力量对比。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连线》是一本面向年轻、精通计算机操作的读者的科技杂志。1998年1月,《连线》杂志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新电子科技时代乐观前景的无限向往,同样表达了1990年代热衷于电脑和互联网人群的共同信念。
﹣艾伦·布林克林《美国史》
(1)材料一中图1、图2体现出哪一社会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英国、美国工业发展的状况。
(3)材料三中"新电子科技时代"指的是哪一新时代?这一时代科技的进步强化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
(4)综合以上问题,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