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精品解析: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是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历史真题,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第Ⅰ卷)和非选择题(第Ⅱ卷)。选择题包含28个小题,总分56分;非选择题包含6个大题,总分64分。试卷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以及相关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涉及古代文明、政治制度、科技发明、社会变迁等多个方面。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历史真题

亲爱的同学:

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成。全卷共10页,两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第1页右上“贴条形码区”

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下面各小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 B. 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 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 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2. 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下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

A. 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 简练明快,势巧形密

C. 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 棱角分明,骨力遒劲

3. 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 )

A.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宋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政策,设立了专门的社会福利机构,救济的对象包括孤寡老人、贫困人口等诸多无法自立的群体。专业的消防队伍、巡夜队伍也在京城建立(见下图)。可见,宋朝( )

A. 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南移完成 B. 儒家学说和传统节日备受欢迎

C. 城市管理和社会保障受到重视 D. 民族交融和科举取士范围扩大

5. 阅读下列图表,促成来华使节次数变化和技术交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郑和下西洋 C. 戚继光抗倭 D. 哥伦布远航

6. 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他雷厉风行,沿途拜访有经验的士绅,了解和掌握鸦片贩子的活动情况。到达广州后,他与邓廷桢、关天培等研究和商讨有效的解决办法。这表明,林则徐禁烟时( )

A. 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B. 英勇善战,知难而进

C. 办事干练,善于合作 D. 清正廉洁,成效卓著

7. 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 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 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 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 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8. 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

A.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 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

9. “一五计划”期间,新工业部门纷纷建立,主要有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在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同时,华中、西北等地区的新工业区也初步形成。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 )

A. 加速推进航空业,注重自主研发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区域均衡

C. 突出建设交通业,关注协调发展 D. 大力投资制造业,完成三大改造

10. 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其中一枚画面中有神舟五号、青藏铁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家体育场(鸟巢)等。这展示了21世纪以来我国( )

A 新时代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 新时代社会生活与环保蓝图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蓝图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

11. 有学者写道: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打败波斯,重修巴比伦,试图实现希腊和波斯的完全统一。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这说明亚历山大治理国家时特别重视( )

A. 文化和精神的力量 B. 民主和法制的影响

C. 商业和贸易的作用 D. 礼仪和服饰的规范

12. 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物质宇宙的奥秘:行星围绕太阳转,卫星围绕行星转,彗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这主要反映了人类对( )

A. 社会转型的回应 B. 现世生活的批判

C. 客观世界认识 D. 自由平等的渴望

13. 下图是某同学学习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笔记,可见该政策的实施,苏维埃俄国( )

A. 消灭了外国的干涉势力 B. 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改革

C. 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 D. 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14. 下图是20世纪80~90年代联合国参与非洲地区部分事务示意图。由此可知,联合国在非洲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是( )

A. 促进合作与进步 B. 发展教育与科技

C. 维护和平与安全 D. 保障卫生与健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4分)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4分)

15. 【古今建筑的变迁】

材料一

——根据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等整理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建筑体系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在梁架上,建造富有装饰效果的斗拱,用来减少横梁与立柱交接点的剪力,在平面布置上,中国建筑一般由若干座个体建筑和一些回廊、围墙之类组成,并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这种建筑组群,在艺术效果上和欧洲建筑有着一些根本的区别。

——摘编自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

材料三 中国古建筑的精华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是从设计到施工,还是从总体布局到艺术装修都有特色,像古代建筑上的构造、装饰、装修、处理手法都有一些精彩之处古为今用,就是对这些建筑特点的运用。我们要学习古建筑,学习建筑历史,运用古建筑手法和艺术风格来做文章。

——摘编自张驭寰《中国古建筑知识一点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处建筑,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3)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保护与利用古建筑的策略。

16. 【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一 几十个女工,挤在一个屋子里做衣服。她们实行分工,有的缝袖子,有的钉扣子。每道工序一做做一辈子,比如缝袖子的一缝就缝几十年,闭着眼睛也缝得很好。结果,她们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变成了做这件事的大专家和能工巧匠。尽管这里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虽然20世纪制衣业才实现机械化,但是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工厂化、劳动分工,它也完成了工业化政造。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互联网开辟了“空间革命”,使实时与全世界链接成为现实,我们不必千里迢迢奔赴现场,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教学、视频会议,让政治、社会、商业产生连锁变化;智能手机的出现,带来了“时间革命”,通过各种应用软件,我们可以实现最快交易、快速送达,让生活、工作、消费产生巨大变化;而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有望掀起“思维革命”,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创意创作、咨询解答……改变了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将重塑各行业生态,乃至重塑整个世界。

——摘编自王喜文《工业4.0》等

材料三

——根据吴军《智能时代》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判断女工们工作的场所是否为工厂,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应用场景,简述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概况。

17. 【抗战家书的记忆】

材料一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抗日英雄的家书内容或恳切、或温情,或牵挂……以下为他们家书的节选:

赵一曼:宁儿啊!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左权: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程雄: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

胡孟晋:惠,最亲爱的人,请不要依恋,要知道你爱人的走,不是故意的抛弃你,而是为着革命,为着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

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栖姓,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抗战家书》等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家书中的抗战精神”,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300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