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精品解析: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历史真题,共分为两大部分: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选择题包括24个小题,总分48分;材料分析题包括4个大题,总分52分。试卷覆盖了中国古代、近现代以及世界历史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的基本认知和理解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涵盖了中国古代、近现代以及世界历史的主要知识点,重点考察了学生对于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理解和记忆。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大一统思想、朝代沿革、经济重心南移、民族交融、货币演变、香港回归、鸦片战争、上甘岭战役、民族精神、古代亚非文明、庄园经济、时代划分方法、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民族独立与统一、近代民族抗争、民族复兴探索、国际秩序变迁等。

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历史真题

考生注意:1、请考生在试题卷卷首填写好准考证号及姓名。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3、本学科试题卷共6页,两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

A. 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 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他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 D.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 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秦→□→东汉→三国→西晋→……□→唐→……→□→明→清( )

A. 西汉、宋、元 B. 汉、东晋、元

C. 西汉、隋、元 D. 汉、五代、宋

3.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其谜底应是( )

A. 秦汉时期特征 B. 明清时期特征

C. 隋唐时期特征 D. 宋元时期特征

4. 下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

唐(750)人口占比分布 北宋初期(1078年)人口占比分布

A. 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 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 耕地面积逐渐增加

5. 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

A. 文化昌盛 B. 中央集权加强 C. 江南地区开发 D. 民族交融发展

6. 秦朝和隋朝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以下关于两个朝代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朝都定都长安 B. 都出现盛世局面

C. 都实现制度创新 D. 都推行科举制度

7. 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都市生活的繁华 B. 商业贸易的发展

C. 造纸技术的成熟 D. 冶铸工艺的进步

8. 2023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9. 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10. 蒋介石说:“(朱毛红军)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据此推断

A.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B. 红军纪律严明有利于赢得民心

C. 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1.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 )

A.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12. 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由此可知( )

A. 上甘岭战役的地理位置在朝鲜半岛中部 B.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全歼了侵朝美军

C. 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主要处于进攻地位 D. 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13.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从“铁人”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精神是( )

A. 艰苦创业,求实奉献 B. 团结协作,勇攀高峰

C. 忧国忧民,不畏牺牲 D. 心系祖国,严谨治学

14. 古代亚非地区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15. 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A. 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B. 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C.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 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16. 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作下图第五单元标题的是( )

A. 封建时代的欧洲 B. 走向近代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7. 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历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是( )

A. 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 B. 把社会制度的变革当作划分各时代的标准

C. 将各时代的先进思想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D. 根据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来划分各个时代

18. 新华社报道:“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据此可知( )

A.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 冷战思维依然影响着国际安全

C. 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 D. 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19. 图是一幅揭露美国2012年推出的“亚太(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略”的政治漫画。根据该漫画的寓意,应将其命名为( )

A. 《假和平 真霸权》

B. 《新潮流 旧秩序》

C 《求团结 促发展》

D. 《倡合作 谋共赢》

20.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城址是湖南澧县的(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城头山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21. 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

A. 春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22.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和“再造民国第一人”分别是( )

A. 宋教仁 黄兴 B. 黄兴 蔡锷

C. 陈天华 黄兴 D. 宋教仁 蔡锷

23. 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央红军“通道转兵”的作用是( )

A. 获得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B.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C.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D. 粉粹了消灭红军的企图

24. 1943年11月,日军进攻湘西北重镇,中国军队拼死抵抗,延缓了日军南下的步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

A. 衡宝战役 B. 常德会战 C. 长沙会战 D. 湘西会战

二、材料分析题(25题15分,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1分,共52分。)

25.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古代“大一统”有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在政治、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或举措)。

材料三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闵、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

26.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在血雨腥风中重塑民族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法、美等国在政治和对外关系方面各自的特点(英法美等国不可分开作答)。中国与英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怎样的巨大差异?

材料二 中国历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说:“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是往下沉沦的历史(沉沦是指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沉沦的谷底,是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开始的,一直到1920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辛丑条约》签订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开始”这一历史结论?

材料三 千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著名战役和抗日英雄各一例,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27. 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不断入侵我国。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依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题,围绕“探索之路和富强之路”进行简要阐述。

(提示:结合表格中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围绕“探索之路和富强之路”这一核心主题进行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300字。)

28.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自18世纪以来以西方霸权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法国、英国、美国,让世界伟大三百年,法国是文化,英国是工业,美国是战争。我们习惯了这种伟大,它让我们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掌控着绝对的支配权。但事情正在起变化,有些危机来自我们西方国家自身的错误,而有些则来自新兴国家的挑战。

——摘编自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是文化,英国是工业,美国是战争”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图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图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与图1相比有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以来,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关系分化组合更趋复杂,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面对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中国……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的内涵。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301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