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历史真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A. 磨制石器 B. 青铜铸造 C. 彩色陶器 D. 瓷器烧制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这一言论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A. 《道德经》 B. 《论语》 C. 《孟子》 D. 《韩非子》
3. 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秦统一中国”的资料卡片,其中“______”处是( )
A. 公元前230 B. 公元前221 C. 公元前209 D. 公元前207
4.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和。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之战 D. 桂陵之战
5.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对将士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己。”这一条言壮语说于( )
A. 鸦片战争 B. 百团大战 C. 黄海大战 D. 解放战争
6.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戊戌变法 C. 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7. “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百团大战 D. 淮海战役
8. 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
A. 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 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C.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 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9.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 挽救中华民族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10.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百万雄狮过大江
C. 关门打狗锁锦州 D. 蘑菇战术胜陕北
1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能反映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取得的建设成就的语句是( )
A.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事众庆新生” B.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 “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 “南方谈话指方向,祖国建设谱新章”
12.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了解详尽得多,这主要应归功于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他在这里说的宝贵遗产主要是指( )
A. 《荷马史诗》 B. 《天方夜谭》
C. 《马可·波罗行纪》 D. 《神曲》
13. 十字架本是残酷的刑具,但现在十字架已成为救赎、爱、宽恕的象征,如红十字会,医院的红十字架。这种变化与哪种宗教有关( )
A. 佛教 B. 印度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14. 在人类挑战自然的新航路开辟中,其船队在航行途中能够欣赏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处风光的是( )
A. 迪亚士船队 B. 达·伽马船队 C. 哥伦布船队 D. 麦哲伦船队
15. 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这两次革命分别是指( )
A. 英国资产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B. 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
C. 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 D. 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16. 下列人物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反抗的殖民统治者不同,他(她)是( )
A. 华盛顿 B. 玻利瓦尔 C. 章西女王 D. 甘地
17. 图中A、B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中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第一国际成立
C. 建立巴黎公社 D. 十月革命胜利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新秩序”指的是( )
A. 凡尔赛体系 B. 多极化
C. 华盛顿体系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 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全球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这主要得益于
A. 联合国安理会的设立 B.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 欧洲联盟的成立 D.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20. 2023年6月4日7时,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湘籍航天员张陆出舱后激动地说:“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祖国一直在我心中!”铿锵的话语令国人感到自豪。请向神舟十五号飞船主要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方面的成就( )
A. 原子能技术 B. 计算机技术 C. 航天技术 D. 生物工程
21. 今天的耒水和耒阳等地名因谁在此发明耒耜而得名( )
A. 炎帝 B. 黄帝 C. 禹 D. 彝
22. 西汉时期刘氏长沙国的建立者是( )
A. 吴芮
B. 刘巴
C. 刘发
D. 马殷
23.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开始获得军事主动权的事件是( )
A. 湘江之战 B. 常德会战 C. 通道转兵 D. 长沙会战
24. 1944年,衡阳守军在谁带领下,与日军激战47个日夜,写下了抗战史上悲壮的一页( )
A. 彭德怀 B. 贺龙 C. 陈明仁 D. 方先觉
25. 沈从文是从湘西凤凰走出的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生动地勾画了古朴神奇的湘西风情。其代表作是( )
A.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B. 《暴风骤雨》
C. 《山乡巨变》 D. 《边城》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
26.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政策】
材料一 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在形式上保留当地原有统治机构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摘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和政策。
【巩固边程】
(2)清朝于1684年在A处设置_______,隶属福建省,图中B处曾在近代遭到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清政府派_______收复此地。
【两岸情深】
材料三 2023年4月1日上午,马英九先生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镇双阳村,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马立安表达慎终追远之意。回乡途中,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第一次回到祖籍地的马英九宣读祭祖文和受访时几度哽咽,不时拭泪。“多年来的愿望实现了!”马英九动情地说。
——摘自《文萃报》总第3231期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捍卫统一】
材料四 林肯总统毫不迟疑地将国家统一摆在首要地位,作出历史性抉择,积极采取法律和战争手段坚决扭转分裂局面,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
——摘编自《大国崛起》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林肯总统为“扭转分裂局面”而采取的两方面举措。
(5)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认识。
27. 今年五一假期,各景点游客量出现高峰,许多网红城市热度攀升,赴淄博吃烧烤、到洛阳赏牡丹、去长沙看烟花……三年疫情之后,人间烟火气又回到我们身边。烟火气是百姓多姿多彩生活的写照,是社会稳定、经济向好、人民幸福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间烟火,古都繁盛】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苏辙《栾城集》(节选)
(1)请写出材料一的图名。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材料四
(2)观察材料四中的图片,列举出近代中国生活方式的变化(至少两点)。
材料五 以下是一个名叫“衡佗”的人对于家庭生活变化的回忆,反映出百姓生活质量日益提升
1980年,衡佗家的黑白电视机前充满了邻居们的欢声笑语。
1990年,衡佗妈妈如愿以偿添置了洗衣机和冰箱。
2000年,打电话问候家乡的爷爷奶奶是衡佗最爱做的事。
2010年,有了小汽车,假期里衡佗经常载着父母探访青山绿水
2020年,衡佗全家搬入带有智能家居设备的花园小区。
(3)“衡佗”家拥有的电话和汽车都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促使“衡佗”家的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六 2012年11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请问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5)人间烟火气,升腾的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在中华民族踏上第二个百年征程之际,请你就如何持续提升人民幸福感提出建议。
28. 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把握世界局势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只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1)“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写出他们成为“盟者”和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 《华沙条约》签字仪式
(2)图中两大军事组织的建立对世界将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一中提到“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请问“最终的结局”是指什么?
[关注现实,领悟历史]
材料三 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带来冲击。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大有借乌克兰危机在全球掀起一场阵营对立“新冷战”的架势。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无权让世界为其战略私利埋单》
(4)根据材料三回答,乌克兰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
[展望未来,创造历史]
材料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反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
(5)当今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四回答,中国是怎样在世界舞台上展观大国风范的?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如何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29. 某中学学生查阅了中外历史上有关“创新”的资料后,整理归类形成下图提纲。请你帮他提炼一个关于“创新·发展”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改革创新 商鞅变法 俄国1861年改革
道路创新 井冈山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创新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