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生物

江苏省南通市2020年会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针对初中学生的生物考试题目,涵盖了多个生物学概念和知识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细胞结构和功能、遗传学、植物和动物的生理功能、传染病、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题目类型多样,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旨在全面检测学生的生物知识掌握情况。

所涉及的知识点

-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 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 动植物生理功能及常见疾病防治 - 细胞分裂和分化 - 遗传变异和进化 - 微生物和传染病防治 -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措施 - 显微镜使用和观察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水分 B. 空气 C. 温度 D. 土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来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分析作答。

【详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2.晓玲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该方案中的①应为(  )

A. 500 B. 1000 C. 1500 D. 200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设置水中有无废电池为变量,其他条件相同。所以①为1500。

故选C。

【点睛】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3.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依赖细胞的(  )

A. 生长 B. 分裂 C. 分化 D. 成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

【详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将原细胞缢裂为两个细胞,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依赖细胞的分裂。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4.以植物体结构层次上看。枇杷果实属于(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植物体

【答案】C

【解析】

枇杷是果实,果实是六大器官之一,也可以从器官的概念上来分析,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枇杷的最外面是果皮,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等部分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可见枇杷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一个器官。 故选C。

5.家庭种菜可以采用无土栽培,因为无土栽培培养液中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其中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是(  )

A. 氮、磷、钾 B. 氮、锌、磷 C. 铁、锌、钾 D. 硼、铁、磷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详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利于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因此植物营养的“三要素”是指氮、磷、钾。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即植物营养的“三要素”。

6.如皋长青沙的西瓜品质优良。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消暑佳品,西瓜中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

A. 水分 B. 无机盐 C. 维生素 D. 糖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详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所以西瓜中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糖类,D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营养物质的种类及作用。

7.如图是人类消化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图中①胃,②肝脏,③胰腺,④小肠。

【详解】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故选D。

【点睛】小肠的结构特点是和其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注意应把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区分开来。

8.小静同学观察了校园里的部分植物,其中以下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A. 银杏 B. 水杉 C. 侧柏 D. 石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由分析可知,石榴产生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皮,属于被子植物;银杏、水杉、侧柏产生种子繁殖后代,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被子植物的特征。

9.下列动物中,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的是(  )

A. 大黄鱼 B. 扬子鳄 C. 狼山鸡 D. 金丝猴

【答案】D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详解】A.大黄鱼属于鱼类,生殖方式是卵生,A不符合题意。

B.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生殖方式是卵生,B不符合题意。

C.狼山鸡属于鸟类,生殖方式是卵生,C不符合题意。

D.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哺乳动物的特征。

10.在观察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时,吸取适量稀释的红墨水,滴在鲫鱼口的前方。会看到红墨水从鳃盖后缘流出,说明鲫鱼的呼吸器官是(  )

A. 口 B. 鳃 C. 鳞片 D. 侧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

鱼有很多特点适于水中生活,如鱼的体形呈流线型,体表覆盖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有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鱼用鳃呼吸。

【详解】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从口进入,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里的毛细血管血液中,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而血液中由于鱼进行生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入水中,然后水从鳃盖后流出,完成了一次气体交换。在观察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时,吸取适量稀释的红墨水,滴在鲫鱼口的前方。会看到红墨水从鳃盖后缘流出,说明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故选B。

【点睛】明确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1.如图表示肺泡与外界、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气体,下列述中正确的是(  )

A. a、c代表氧气

B. b、d代表二氧化碳

C. 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

D. c代表氧气,d代表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气。

【详解】肺泡中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以确定气体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气。

故选C。

【点睛】理解整个气体交换的过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12.乳酸杆菌是一种细菌,可用来制作酸奶和泡菜。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乳酸杆菌不具备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

【详解】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只有少数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获得能量自养。)而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和细胞核。因此乳酸菌和洋葱表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D。

【点睛】掌握植物、细菌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3.下表为某动物园多种鳄鱼名称的对照表,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鳄鱼是(  )

A. 扬子鳄和长吻鳄 B. 扬子鳄和密西短吻鳄

C. 非洲鳄和长吻鳄 D. 非洲鳄和密西短吻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双名法又称二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详解】A.扬子鳄与长吻鳄不同种也不同属,亲缘关系较远,故A不符合题意。

B.分析表格中各种不同的鳄鱼的学名可知,只有扬子鳄与密西短吻鳄的属名相同,都是Alligator,即二者同属,亲缘关系最近,故B符合题意。

C.非洲鳄与长吻鳄不同属也不同种,亲缘关系较远,故C不符合题意。

D.非洲鳄与密西短吻鳄不同属也不同种,亲缘关系较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的等级。

14.“花褪残红青杏小”,形成小青杏的有性生殖过程是(  )

A. 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B. 传粉、受精、开花、结果

C. 开花、受精、传粉、结果 D. 开花、受精、传粉、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朵完全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花开放以后,要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

【详解】花、果实和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成熟以后开放,花粉从花药里面散出,借助于外力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头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细胞融合成受精极核。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以下变化:

由此可见开花结果的过程是开花→传粉→受精→果实(种子),小青杏是果实,因此形成小青杏依次经过的生理过程是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从开花到结果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

15.如图是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某人尿液中检出红细胞、蛋白质等成分,推断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管,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

【详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肾小球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正常的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某人尿液中检出红细胞、蛋白质等成分,推断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③肾小球。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尿的形成过程以及识图能力。

16.充足的睡眠能促进少年儿童长高,因为睡着时垂体能分泌较多的(  )

A. 生长激素 B. 胰岛素 C. 性激素 D. 肾上腺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详解】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少年儿童睡眠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9时到10时之间,并睡足9小时,这有利于学生在晚上能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类的代谢,促进血糖的利用和转化;性激素是促进人第二性征的出现;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故选A。

【点睛】关于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难度较小。

17.乌贼喷墨的行为属于(  )

A. 觅食行为 B. 繁殖行为 C. 社群行为 D. 防御行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

【详解】A.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B不符合题意。

C.社群行为主要是指同种动物群体内的集体合作的行为,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C不符合题意。

D.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乌贼喷墨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

18.母亲是伟大的,她们用身体孕育了新生命。新生命的起点是(  )

A. 卵细胞 B. 受精卵 C. 胚胎 D. 婴儿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

【详解】人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

故选:B。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的形成。

19.如图是某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人为男性

B. 图中有22对常染色体

C. 1个生殖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

D. 图中有1条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图中共有23对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大小相同,为XX染色体,此图表示女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 故A错误。

B.图中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与人体的性别无关,叫常染色体,故B正确。

C.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人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1个生殖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故C正确。

D.女性体细胞中的XX染色体,其中一个X来自母亲,另一个X来自父亲,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男女染色体的组成,分清题意是要从图中得出结论。

20.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通过手术变成双眼皮 B. 风吹日晒后皮肤变黑

C. 贫瘠土壤中的庄稼瘦弱 D. 选育的太空番茄品质好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通过手术变成双眼皮、风吹日晒后皮肤变黑、贫瘠土壤中的庄稼瘦弱此三项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选育的太空番茄品质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D。

【点睛】区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主要看变异发生引起的原因是环境还是遗传物质。

21.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因感染细菌引起的疾病。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疗效。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是(  )

A. 自然选择 B. 人工选择

C. 不适应环境 D. 药物使细菌发生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详解】细菌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耐药的变异),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适者生存),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强细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2.吕四渔场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生活着海带、紫菜、鲳鱼、带鱼、梭子蟹、对虾等多种海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物种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形态结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又叫遗传的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吕四渔场生活着海带、紫菜、鲳鱼、带鱼、梭子蟹、对虾等多种海洋生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3.游泳要注意安全,谨防溺水。抢救溺水者时,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 进行心肺复苏

B. 拨打“120”急救电话

C. 喂服速效救心丸

D. 清除口腔异物,进行人工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心肺复苏就是指当病人停止呼吸和心脏骤停的时候,就可以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方式进行急救。

【详解】A.抢救溺水者时,如果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当人体能自主呼吸,但心跳停止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来帮助其恢复心跳,当人即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正确。

B.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 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正确。

C.喂服速效救心丸对抢救溺水者不恰当,如果对心脏病突发者可喂服速效救心丸,错误。

D.抢救溺水者时,可先清除口和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2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生活,少数学生出现了焦虑情绪。下列做法不能有效缓解焦虑的是(  )

A. 沉迷网络游戏 B. 适度开展体育锻炼

C. 多和家人交流 D. 积极参加线上学习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会调节情绪。生活中产生消极情绪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学会调控:主要有理智调控法,幽默化解法,注意力转移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法;合理宣泄法,可以通过哭泣、运动、倾诉、书写宣泄等。

【详解】在日常生活中,要想调节自己的情绪,必须采取正确的健康方式。适度开展体育锻炼、多和家人交流、积极参加线上学习活动都能有效的效缓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生活,出现焦虑情绪。而沉迷网络游戏既浪费时间,又伤害身体、视力,不能缓解焦虑的情况。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25.垃圾分类有利于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成为生活新时尚。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 瓜皮果壳 B. 剩饭剩菜 C. 矿泉水瓶 D. 过期药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可回收垃圾是指能够回收再利用,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约了资源,不可回收垃圾属于不能再利用,但可以集中处理。

【详解】A.果皮、菜叶属于厨余垃圾,不可回收,A不符合题意。

B.剩饭菜容易霉变,人吃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不可以回收,B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回收再利用节约了资源和能源,C符合题意

D.过期药品随意乱扔,会严重的污染环境,都属于有害垃圾,不可以回收,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世界的发展方向,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

二、非选择题

26.小明同学制作了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1的b操作中,滴加的染色剂是____;c操作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

(3)图3中出现气泡,与图1中____(填字母)操作不规范有关。

(4)要在图3中看到更清晰的物像,应该调节图2中的[8] ____。

(5)若小明选用的目镜为16×,物镜为10×,则细胞被放大了____倍。此时能观察到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____、细胞质和细胞核。

【答案】 (1). c→a→d→b (2). 碘液 (3). 生理盐水 (4). d (5). 细准焦螺旋 (6). 160 (7). 细胞膜

【解析】

【分析】

(1)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 (2)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3)图1中,a刮、涂,b染、c滴、d盖,图2中,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遮光器,6反光镜,7粗转角螺旋、8细准焦螺旋。

【详解】(1)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c滴→漱→a刮→涂→d盖→b染。 因此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c→a→d→b。

(2)b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c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环节d中如果操作不规范会出现气泡;为避免这种现象正确的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4)找到物像后,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显微镜的8细准焦螺旋。

(5)显微镜呈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若显微镜的目镜为16×,物镜为1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160倍。 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方法以及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27.如图是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图中①是____。

(2)膝跳反射属于__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中(填图中序号)。

(3)如果图中②受损,则膝跳反射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进行。

(4)叩击韧带时能产生感觉。人体产生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

【答案】 (1). 反射弧 (2). 感受器 (3). 非条件 (4). ③ (5). 不能 (6). 大脑皮层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而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反射。

(3)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4)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又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其中大脑有感觉、语言、听觉等多种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详解】(1)反射依靠反射弧来完成;由分析可知,图中①是感受器。

(2)膝跳反射属于低级的反射活动,是非条件反射;完成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③在脊髓。

(3)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因某种原因②传入神经受损,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时,人体不会作出反应,因为反射弧不完整,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4)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小腿突然弹起,这说明脊髓有反射功能,感到疼痛,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反射的分类、神经系统的组成。

28.海安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如图表示某稻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青蛙、蚱蜢等动物属于____。

(2)图中有____条食物链。写出包含青蛙的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

(3)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该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____。

(4)为提高水稻品质,稻农通常会利用青蛙等天敌防治农田害虫,这种防治方法称为____防治。

【答案】 (1). 水稻 (2). 消费者 (3). 4 (4). 水稻→蚱蜢→青蛙 (5). 水稻 (6). 太阳能 (7). 生物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图中的水稻属于生产者。青蛙、蚱蜢等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属于消费者。

(2)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蚱蜢→青蛙;水稻→蚱蜢→螳螂→青蛙;水稻→蚱蜢→螳螂→食虫鸟;水稻→蚱蜢→食虫鸟,其中包含青蛙的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水稻→蚱蜢→青蛙。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生产者水稻是食物链的起始环节, 所含能量最多。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

(4)为提高水稻品质,稻农通常会利用青蛙等天敌防治农田害虫,这种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叫做生物防治。常用的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能量流动的特点、生物防治。

29.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蚕豆叶下表皮,请据图回答问题。

(1)表皮细胞结构中,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①] ____,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②] ____。

(2)[③]是____细胞,该细胞中的___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④]是____,它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____的“门户”。

【答案】 (1). 细胞壁 (2). 细胞核 (3). 保卫 (4). 叶绿体 (5). 气孔 (6). 气体交换

【解析】

【分析】

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保卫细胞,④气孔。

【详解】(1)图二中的①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②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2)③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点睛】考查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片的表皮。可结合叶片的结构示意图理解记忆。

3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甲装置放在____(填“光照下”或“黑暗处”)一段时间,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该气体是____。

(2)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段时间,收集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该气体是____。

(3)如果利用甲装置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还需准备一套和甲装置相同的丙装置,并将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____处理。设置丙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和甲装置进行____。

【答案】 (1). 光照下 (2). 氧气 (3). 浑浊 (4). 二氧化碳 (5). 去叶 (6). 对照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氧气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细木条复燃。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分析甲、乙实验装置可知:该同学设置的实验甲和乙装置分别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实验。

【详解】(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通过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将甲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意思是让里面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然后用收集里面的气体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我们知道氧气有帮助燃烧的特性,因此证明试管内含较多的氧气。

(2)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段时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就是能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的是二氧化碳。

(3)如果利用甲装置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还需准备一套和甲装置相同的丙装置,则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叶片,因此将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去叶处理。设置丙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和甲装置进行对照。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

31.新冠肺炎是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和接触等途径传播。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范围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采取多项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请分析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____。

(2)新冠病毒没有____结构,由____外壳和里面包裹着的遗传物质组成。

(3)目前,我国已能做到应检尽检。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分析,核酸检测为阳性(携带新冠病毒)的人属于____。

(4)新冠肺炎虽然传染性很强,还是可防可控的。作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____措施进行预防(写出一点即可)。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后,注射疫苗能让人体产生抗体,这种免疫属于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1). 新冠病毒 (2). 细胞 (3). 蛋白质 (4). 传染源 (5). 洗手和戴口罩等 (6). 特异性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详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冠病毒。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因此,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分析,核酸检测为阳性(携芾新冠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

(4)新冠肺炎虽然传染性很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作为中学生预防新冠肺炎可以勤洗手和戴口罩等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从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属于特异性免疫。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后,注射疫苗能让人体产生抗体,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措施,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32.为了探究一天中不同时段车流量对空气中PM2.5含量的影响,环境监测机构对某城市的空气进行了采样,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1)本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

(2)监测机构对表中3组数据做了求平均值处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减小____。如图是利用处理后的数据绘制的柱状图,请你将“下班时段”的柱状图和数据补充完整。____。

(3)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一天中不同时段车流量对空气中PM2.5的含量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含量____。

(4)南通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下列措施中与降低PM2.5含量无关的是____。

A.禁止焚烧秸秆  B.发展清洁能源  C.增大绿化面积  D.城市亮化工程

【答案】 (1). 采样时段 (2). 实验误差 (3). (4). 有 (5). 越大 (6). D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中,研究的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详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该同学选择对不同车流量的时段进行采样统计”,目的是形成以采样时段为唯一变量的对照试验。

(2)一次采样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偶然性,设置重复组、求取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下班时段, PM2.5的平均值为98。据表中数据得到如下柱状图:

(3)“根据表中统计结果和柱状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一天中不同时段车流量对空气中PM2.5的含量有影响,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大。

(4)A.秸秆在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烟尘和一氧化碳等会污染大气,故禁止焚烧秸秆能有效控制PM2.5的含量,A不符合题意。

B.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能有效控制PM2.5的含量,B不符合题意。

C.增大绿化面积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许多城市大搞“亮化”工程,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夜间照明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道路夜间照明过亮,景观性照明尤甚。为了营利,许多经营者盲目上照明项目,加剧了电力资源的紧缺状况,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防治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探究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33.豌豆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受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某校生物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___性状。

(2)从实验____可以判断,皱粒属于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3)实验二中亲代圆粒的基因组成是____,子代皱粒的基因组成是____。

(4)实验一子代中圆粒的基因组成有RR和Rr两种,如图2中可以用来表示两种基因组成比例的是____(填图中序号)。

【答案】 (1). 相对 (2). 一 (3). 隐性 (4). Rr (5). rr (6). ②

【解析】

【分析】

(1)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从实验一可以推知,显性性状是圆粒,隐性性状是皱粒。判断的依据是亲代均是圆粒,子代出现了新的性状皱粒。

(3)“如果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则皱粒的基因组成是rr,圆粒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第二组的杂交实验中,亲代遗传给子代皱粒(rr)的基因一定是r,因此亲代圆粒的基因组成是Rr。

(4)豌豆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种子的形状有圆滑和皱缩之分,它们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实验一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则杂交后代圆粒性状中的纯合基因的比例为⅓,杂合基因的比例为⅔.可见图②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900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582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