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 组织 B. 生命个体 C. 细胞 D. 器官
2.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我国的“植树节”定在每年的( )
A. 3月10日 B. 3月12日 C. 4月13日 D. 5月12日
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长毛和狗的短腿 B. 玉米的黄粒和玉米的白粒
C. 人的卷舌和直发 D. 豌豆的高茎和豌豆的皱粒
4.人体的血液是一种红色粘稠的液体,在血液的成分中,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能力的是( )
A. 血浆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白细胞
5.冬瓜的雄花和雌花都属于单性花,单性花是指( )
A. 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 B. 只有雄蕊的花
C. 既没有雄蕊也没有雌蕊的花 D. 没有花萼和花冠的花
6.食物中有各种营养成分,下列哪组属于能源物质( )
A. 水、糖类 B. 蛋白质、糖类
C. 维生素、无机盐 D. 脂肪、无机盐
7.玉米是我们常用的食物之一,玉米种子萌发时由____供应营养( )
A. 子叶 B. 胚 C. 种皮 D. 胚乳
8.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 胃 B. 小肠和大肠 C. 大肠 D. 小肠
9.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干纱布把小鱼包起来,只露出尾部
B. 用放大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C. 选择尾鳍作为观察部位,是因为尾鳍薄而透明
D. 若观察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则该血管为静脉
10.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能看到的细胞数目是最少的( )
A. 目镜5×、物镜10× B. 目镜12.5×、物镜40×
C. 目镜5×、物镜40× D. 目镜10×、物镜10×
11.如图所示,这是萨克斯的研究实验,叶片在光照24小时后,经过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最后发现:无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
A.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 B.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二氧化碳
C.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释放出氧 D.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12. 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科学家是( )
A. 哈维 B. 达尔文 C. 林奈 D. 沃森
13.在生物圈中,不同的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类也是其中的一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和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14 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了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取哪项措施实施抢救
A. 人工呼吸 B. 测量血压
C. 静脉止血 D. 测量脉搏
15.感冒了会感到鼻塞,闻不到食物的香味,这是因为( )
A. 病菌侵犯,味觉失灵
B. 病毒过多,鼻腔堵塞
C. 病毒阻挡,空气通过量少
D. 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接触不到气味的刺激
二、填空题
16.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要终止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切断其中任一环节。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健康,钟南山院士呼吁大家戴好口罩,这一措施主要是切断了传染病的____,将确诊病人集中医治,将疑似病人进行隔离,这主要是为了控制____。
17.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血管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毛细血管。我们看到的手臂上的“青筋”其实是_____。
18.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_____和_____两类。
19.夏天到了,我们的出汗量会增加,那么我们排出的汗液是在_____中形成的。排汗的同时,也带走了体内的一部分热量,这说明排汗对人体的体温具有_____作用。
20.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中_____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也是细胞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三、判断题
21.味蕾分辨的味觉有:酸、甜、苦、咸。_____(判断对错)
22.最早两足行走的原始人类是直立人。_____(判断对错)
23.在种子结构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芽。_____(判断对错)
24.植物的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_____(判断对错)
25.人体基本组织有:分生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_____(判断对错)
四、分析简答题
26.如图所示,这是生态系统中一个简单的食物网,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中有食物链_____条。
(2)这个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_____。
(3)请你书写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
27.在人类的相对性状中,惯用左手与惯用右手是一对常见的相对性状,该性状由等位基因R和r控制。
(1)一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一个惯用左手的子女。在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
(2)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生下的孩子是惯用右手的概率是_____。
28.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是否都有关,加碘后是否还有淀粉的存在,做了以下实验:
(1)在实验中,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后,②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_,③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_。
(2)请你列举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变量:_____。
(3)实验中设计了是否搅拌的实验对照,探究的是_____对实验的影响。
(4)通过探究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900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