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生物

精品解析: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涵盖了选择题、生活生产应用题、科普阅读题、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定量分析题以及实验探究题。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环境保护、营养物质、元素化合价、化学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实验操作以及物质性质的应用等。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试卷重点考察了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操作以及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包括环境保护、营养物质、元素化合价、化学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实验操作以及物质性质的应用等方面。

化学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切实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对它加以维护,我们要努力做到

A. 扩大沿线工业生产 B. 采集沿线各种排水

C. 保障水质清洁安全 D. 加大沿途矿产开采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扩大沿线工业生产,会产生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采集沿线各种排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保障水质清洁安全,此选项符合题意;

D. 加大沿途矿产开采,会产生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山西名吃“八珍汤”,是由煨面(炒过的面粉)、羊肉、莲菜、黄酒等配制而成。在这道美味佳肴中,煨面富含的营养素是

A. 无机盐 B. 蛋白质 C. 维生素 D. 糖类

【答案】D

【解析】

【详解】煨面是由炒过的面粉制成,面粉的主要成分是糖类,故煨面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故选D。

3. 大自然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金属矿物资源,在以下四种矿石中,可用于炼铁的是

A.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B. 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

C. 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12O3) D. 赤铜矿(主要成分是Cu2O)

【答案】A

【解析】

【详解】炼铁是将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铁,故矿石中必须含有铁元素;

A、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中含有铁元素,可用于炼铁,符合题意;

B、 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中不含有铁元素,不可用于炼铁,不符合题意;

C、 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12O3) 中不含有铁元素,不可用于炼铁,不符合题意;

D、 赤铜矿(主要成分是Cu2O)中不含有铁元素,不可用于炼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 纸杯着火点变低 B. 温度低于着火点

C. 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 纸杯不是可燃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纸杯的着火点不变,故选项错误;

B、杯有水,水能导热,且随着水的蒸发会吸收热量,导致纸杯下部分温度低于着火点,故选项正确;

C、纸杯外壁直接与空气接触,所以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纸杯上部分可以燃烧,说明纸杯是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 元素的化合价不同,组成的物质也多种多样。在下列纯净物中,化学式书写及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均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应表示为:,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中氯元素显-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表示为:,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氢氧化钠中氢元素显+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表示为:,不符合题意;

D、五氧化二磷化学式为:P2O5,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显-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表示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A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 水分子分解加快

C. 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 水分子数目增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

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错误;

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错误;

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正确;

答案为:D。

7. 甘草酸苷(化学式为C42H61O16NH4)是中药甘草的一种成分,具有解毒作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39,熔点为212℃,关于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属于混合物 B. 由四种元素组成 C. 常温下呈液态 D. 质量为839g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甘草酸苷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甘草酸苷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甘草酸苷熔点为212℃,常温下是固体,不符合题意;

D、由题干信息可知,甘草酸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39,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是其质量为839g,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老师布置了以下四个实验,让同学们分组完成。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加入试管中时,片刻后,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可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稀盐酸与镁带发生反应,Mg+2HCl=MgCl2+H2↑,可观察到固体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可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反应是否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稀盐酸与大理石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现象为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片刻以后,现象不明显,无法判断反应是否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稀硫酸与氯化钾混合,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反应是否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垃圾综合化分类及资源再生利用进入了新的阶段。下列对垃圾资源再利用的建议,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属可直接利用 B. 有机物可再上餐桌

C. 可燃物可焚烧发电 D. 惰性物可彻底抛弃

【答案】C

【解析】

【详解】A、废旧金属应该经过再处理和加工冶炼,才能利用,选项错误;

B、废弃的有机物不能直接用于饮食类,选项错误;

C、可燃物再利用燃烧后发电,达到资源再利用,选项正确;

D、有些惰性物无法目前无法开发再利用或是成本较高浪费资源,选项错误;

答案为:C。

10. 尿素【CO(NH2)2】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较大,它在土壤中的转化和吸收过程模拟如下,土壤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Ⅳ。分析下图信息,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 (Ⅰ)中氮元素可直接被植物吸收 B. (Ⅱ)生成的铵态氮肥一定含NH4Cl

C. (Ⅲ)碱性土壤使铵态氮肥营养流失 D. (Ⅳ)降温结晶可使两种物质分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尿素在土壤中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肥才被植物吸收,故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尿素中的氮元素,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铵态氮肥是在尿素中加入水后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肥,反应前无氯元素,故不能生成氯化铵,选项错误;

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碱性土壤使铵态氮肥营养流失,符合题意;

D、根据碳酸氢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降温后会使二者的溶解度都迅速下降,则降温结晶无法分离两种物质,选项错误。

答案为: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关注生活现象】

11. 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遨游六个月的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它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及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相关问题。

(1)飞船发射时,为增加发射动力和发射过程的有效性,选用偏二甲肼(C2H8N2,有毒)和四氧化二氮(N2O4,有毒)组成双元动力推进剂,二者反应可生成对环境无污染的CO2、H2O和_______,推进剂在使用时应注意________。

(2)为保护宇航员的生命安全,一方面,“环控生保系统”向舱内输送的可供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另一方面,飞船往返过程中,宇航员要穿上压力服,当舱内压力突变时,压力服会迅速充满气体,这就需要压力服必须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

(3)舱外宇航服用铝、橡胶、聚酯材料等制作而成,其中的铝属于_______材料。舱外宇航服的最外层使用了玻璃纤维和一种叫“特氟隆”的合成纤维,足以抵御像枪弹一般的微陨石的袭击,它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

(4)返回舱返回时的动力来自液氢和液氧,它们提供动力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①. 氮气##N2 ②. 反应物需二者恰好反应或防止反应物泄漏

(2) ①. 氧气##O2 ②. 气密性和耐压

(3) ①. 金属 ②. 强度高、耐撞击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题意可知,反应前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而生成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还差氮元素,故生成对环境无污染的另一种物质是氮气,故填:氮气或 N2 ;

根据题意可知,反应前的物质都有毒,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则推进剂在使用时应注意:反应物需二者恰好反应或防止反应物泄漏(合理即可);

【小问2详解】

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氧气或 O2 ;

根据题意,当舱内压力突变时,压力服会迅速充满气体,这就需要压力服必须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耐压性;

【小问3详解】

铝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

根据题意,“特氟隆”足以抵御像枪弹一般的微陨石的袭击,它具有的特性是:强度高、耐撞击;

【小问4详解】

液氢和液氧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关注生产实际】

12. 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烧制而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以下是其部分生产流程。

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练泥机将水和坯料充分调和,其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

(2)制坯机中将坯泥制成坯体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

(3)若坯料中铁粉没有被除去,则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答案】(1)搅拌 (2)物理变化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练泥机将水和坯料充分调和,其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搅拌,可使其充分混合;

【小问2详解】

制坯机中将坯泥制成坯体的过程,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3详解】

铁燃烧会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每问2分,共8分。)

13. 焦化超低排放

为推进焦化行业全流程、系统化环境治理,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应坚持源头防控、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全面发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煤的焦化是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粗氨水、焦炉气和煤焦油等物质。在炼焦生产过程中,精煤破碎、焦炭破碎、筛分及运输中都会产生颗粒排放物。焦炉内发生反应时,还会产生多种污染性气体。

目前,焦化超低排放改造中,通过采取密闭、封闭等有效措施,提高废气收集率。污染性气体处理,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脱硝和氨法脱硫等方法。对焦化过程产生的大量余热,可将焦炉进行升级改造,以加强余热回收利用。产品清洁运输是产品销售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集装箱、管道、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或

使用新能源汽车等运输方式,实现清洁运输。

焦化企业,应因地制宜制定焦化超低排放改造方案,倡导节能环保理念,以生态环境高标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阅读分析,解答问题:

(1)焦化企业生产得到的产品有什么?(写1种)________。

(2)煤焦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气体有什么?(写1种)________。

(3)为实现焦炭清洁运输,可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写1条)_______。

(4)焦化过程产生大量的余热,请举出余热回收后的一种用途。_______。

【答案】(1)焦炭、粗氨水、焦炉气和煤焦油

(2)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3)通过集装箱、管道、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或使用新能源汽车等运输方式

(4)集中供暖

【解析】

【小问1详解】

煤的焦化是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生成焦炭、粗氨水、焦炉气和煤焦油等物质,故焦化企业生产得到的产品有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氨水等;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煤焦化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污染性气体;

【小问3详解】

由资料可知,主要通过集装箱、管道、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或使用新能源汽车等运输方式,实现清洁运输;

【小问4详解】

焦化过程产生大量的余热,可将这些余热回收利用,用于供暖等。

四、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2分,共8分。)

14. 在一次复习课上,同学们以图形转换的形式将六种常见物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如下整合。已知A俗称生石灰,三角形中的“→”指一种物质可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一”指两种物质可发生反应。

(1)分析1:A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2)分析2:B生成E或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分析3:C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氧化物 (2)

(3)

【解析】

【分析】已知A俗称生石灰,可推出A为氧化钙,A能转化为C,可推出C为氢氧化钙,A能与B反应,B能与C反应,可推出B为酸,如稀盐酸,B能与D反应,D能与C反应,可推出D为碳酸钠,B能转化为E、F,E能与F反应,可推出E、F为二氧化碳、水,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氧化钙,氧化钙是由Ca、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小问2详解】

B生成E或F的反应可以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C与D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共8分。)

15. 某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用H2O2溶液制取O2的实验过程中,将反应变化曲线绘制在黑板上,小华代表小组同学将分析过程分享给大家。

(1)观点分享:曲线上ab段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

(2)展示交流:结合黑板上的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写出解题过程_____。

【答案】(1)过氧化氢已经完全反应

(2)解:设消耗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x=34g 答:消耗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曲线上ab段表示的含义是过氧化氢已经完全反应;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2分,共24分。)

【基本实验】

16. 我国西汉时期就有用胆矾湿法炼铜的记载。现阶段,这种方法在生产有色金属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验证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认识其反应原因,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根据下列提示,补全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将洁净的铁丝伸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1)实验原理: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现象: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

【答案】(1)

(2)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3)金属活动性强弱:Fe>Cu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现象为: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小问3详解】

铁能将铜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说明金属活动性强弱:Fe>Cu。

【科学探究】

17.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的处理已成为工业生产的必要环节。某中学九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当地一所化工厂的废水成分、废水净化方法及废水再利用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探究废水成分

【参观调查】同学们实地参观了该化工厂,在同技术人员的交谈中得知,车间废水中含有酸性物质。

【猜想假设】该废水中可能含有硫酸和盐酸。

【教师指导】BaSO4、AgCl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废水成分。

【反思评价】(1)工厂废水中不含原因是_______。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任务二:模拟废水净化方法

【实验模拟】工厂为同学们提供了100mL废水,在实验室里,同学们模拟工厂中废水净化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向盛有废水的烧杯中加入______将其调节至中性

②再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明矾,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静置,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

③将静置后的废水慢慢注入下图所示的废水净化装置中,装置中的X是_______。

④在过滤后的水中加入少量漂白粉,搅拌,备用。

任务三:交流废水再利用

【小组交流】净化后的废水可再被利用,例如_______(写1条)。

【成果分享】通过项目化学习,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工业生产不仅可为人类创造财富,还可以通过工业化手段推动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 ①. 溶液变红色 ②. 硝酸银溶液 ③. 在酸性溶液里不可能大量存在 ④. ⑤. 氢氧化钡溶液(合理即可) ⑥. 做絮凝剂,加速水中悬浮物沉降 ⑦. 活性炭 ⑧. 农林灌溉等(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任务一:

进行实验:

由结论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盐酸可知,①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故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硝酸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证明废液中有硫酸;③取步骤②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故步骤③加入硝酸银溶液验证氯离子,进而验证废水中有盐酸;

反思评价:

(1)工厂废水中不含的原因是:该废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       。

(2)步骤③中发生的反应为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该反应方程式为:;

任务二:

实验模拟:模拟净化水的步骤

①由于该废液显酸性,故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向盛有废水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等碱性物质)将其调节至中性,

②再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明矾,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静置,明矾的作用是做絮凝剂,加速水中悬浮物沉降;

③将静置后的废水慢慢注入下图所示的废水净化装置中,装置中的X是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

④在过滤后的水中加入少量漂白粉,搅拌,备用;

任务三:

交流废水再利用

净化后的废水可再被利用,例如农林灌溉等(合理即可)。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265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