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生物

精品解析: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真题(原卷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多个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微生物、营养、细胞结构与功能、人体生理、植物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生态平衡等。题目形式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概念,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主要考查了生态学、人体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强调了学生对于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生态系统最大的是( )

A. 武夷山 B. 大金湖 C. 福州市 D. 生物圈

2. 制作酸奶利用的微生物是( )

A. 甲烷菌 B. 乳酸菌 C. 酵母菌 D. 根瘤菌

3. 青少年对蛋白质需求量较多,可适当多吃的食物是( )

A. 米饭 B. 苹果 C. 油条 D. 鸡蛋

4. 下列人体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肌肉细胞 D. 神经细胞

5. 下图是人体的眼球结构示意图。看黑板时,物像落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儿童缺乏维生素D易导致( )

A. 脚气病 B. 坏血病 C. 佝偻病 D. 夜盲症

7.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与“蜜蜂采蜜”这一行为相同的是( )

A. 海豚跳圈 B. 孔雀开屏 C. 猴子骑车 D. 鹦鹉学舌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的传统,茶树栽培历史悠久。为保持茶树品种的优良性状,人们常采用的繁殖方式如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8. 图中表示的繁殖方式是( )

A. 扦插 B. 嫁接 C. 杂交 D. 种子繁殖

9. 为提高成活率,减少叶片数量的主要目的是降低(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10. 茶树枝条是由芽发育形成的,这是因为芽中有( )

A. 分生组织 B. 保护组织 C. 营养组织 D. 输导组织

11. 采摘的茶叶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12. 迎客沏茶,完成该反射过程的结构基础是( )

A. 反射弧 B. 脑神经 C. 神经元 D. 效应器

13. 茶树会开花结果。据此判断茶树属于( )

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14. 玩“你画我猜”游戏时,某同学画出下图,这表示的是( )

A. 细胞生长 B. 细胞分裂 C. 细胞分化 D. 细胞死亡

15. 胎儿在母体内主要发育的场所是

A. 卵巢 B. 输卵管 C. 子宫 D. 阴道

16.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会出现喉结突出、长胡须等第二性征,与此相关的激素主要是(  )

A.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雄性激素

17. 下列实验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相匹配的是( )

A. 生理盐水——维持人体细胞形态

B. 澄清石灰水——检测氧气

C. 放大镜——观察洋葱的细胞结构

D. 粗准焦螺旋——放大物像

18. 蜈蚣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蜈蚣属于( )

A. 扁形动物 B. 环节动物 C. 软体动物 D. 节肢动物

19. 下图表示蝴蝶发育过程的四个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生长发育起点

B. ②对农作物生长没有危害

C. ③需要大量地进食

D. 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20. 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大熊猫和扬子鳄的共同特征是( )

A. 体温恒定 B. 有脊椎骨 C. 体表被毛 D. 用鳃呼吸

21. 下图阴影部分代表的共同特征是( )

A. 进行孢子生殖

B.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C. 能产生抗生素

D. 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22. 人体内,与消化淀粉无关的消化液是( )

A. 唾液 B. 胆汁 C. 胰液 D. 肠液

23. 下列关于人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X、Y染色体上基因数量相等

B. 每个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

C. 染色体上所有基因构成DNA

D.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24. 下图①、③表示人体血管,②表示某器官,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②为皮肤,③中葡萄糖比①中多

B. 若②为脑,③中含氧量比①中多

C. 若②为胃,③中二氧化碳比①中多

D. 若②为肾脏,③中尿素比①中多

25. 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该药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最低血药浓度为8.5μg·mL⁻1,过量用药会产生副作用。为研究如何科学用药,甲组服用布洛芬片剂,乙组服用相同剂量的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均于上午8:00服药并定时静脉抽血,测得平均血药浓度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组服药4h后,血药浓度最高

B. 若需再次服药,乙组应间隔6h

C. 服药后,片剂开始发挥药效的时间更早

D. 服药后,缓释胶囊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资料,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斑点钝口螈(一种蝾螈)的受精卵外面有一层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能起保护作用,但会阻止氧气进入。科学家发现该蝾螈胚胎呈绿色,原因是胚胎细胞的线粒体旁有一种藻类。藻类为胚胎细胞提供氧气,而胚胎细胞为藻类提供二氧化碳。

(1)斑点钝口螈的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 )

(2)斑点钝口螈胚胎呈绿色是由于含有藻类。( )

(3)斑点钝口螈胚胎细胞可为藻类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 )

(4)斑点钝口螈和藻类存在共生现象。( )

27. 科学家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而不断深入。回答问题。

(1)胡克观察的实验材料来自______(选填“植物”或“动物”)。

(2)布朗观察到的球状构造是______。

(3)罗伯特森观察到的结构具有的功能是______。

(4)能支持“植物和动物具有共同祖先”这一观点的是[____]。

(5)观察烟草花叶病毒,应选用的显微镜类型是______。

2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国家之一。下图是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

(1)水稻种子结构与玉米相似,其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____]。

(2)往稻田里施肥,主要是给水稻生长提供______。

(3)写出稻田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其中水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

(4)青蛙和蝗虫体色与环境相似,这种保护色的形成可用达尔文的______学说解释。

(5)研究人员利用______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培育水稻新品种。

29.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口、鼻或眼结膜侵入人体。已获得麻疹免疫的母亲,在孕期会向胎儿输送抗体,但这些抗体在婴儿生长至9个月后会逐渐消失。我国计划免疫规定8月龄婴儿要接种麻疹疫苗。近年来,我国麻疹类疫苗接种比例都保持在99%以上。

(1)引起麻疹的病原体是______。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看,划线处属于______。

(3)母亲血液中的抗体通过______和脐带输送给胎儿。给婴儿接种麻疹疫苗会刺激其产生相应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免疫。

(4)我国实行计划免疫的意义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0.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互花米草为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目禾本科米草属植物,原产北美洲。互花米草进入我国后,迅速成为滩涂分布面积最广盐沼植物之一,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下图为除治互花米草的三种方法。

(1)资料中提及的最大分类单位是______。

(2)划线部分说明互花米草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3)通过抑制呼吸作用除治互花米草的方法是______;慎用化学法的原因是______。

(4)以上资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31. 跳绳是中学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可锻炼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据图回答。

(1)摇绳时,骨骼肌牵动______绕关节活动。肘关节能灵活转动,与[____]中滑液有关。

(2)跳绳时,吸入的氧气经呼吸道进入支气管末端形成的______,通过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经______(填血管名称)进入[⑥],再由[⑦]______泵出并输送到全身各处细胞。

(3)跳绳后大汗淋漓,人体通过分泌激素促进[⑧]对水的______,导致尿量减少。

(4)跳绳需要手脚协调,该过程主要依靠______系统的调节。

32. 下图是福建省某中学开展黄瓜栽培实践活动的流程图。据图回答。

(1)a中恒温箱的主要作用是为种子萌发提供______。

(2)b中用以保护根的措施是______。

(3)c中为4月13日某叶片长度的测量值,将下面柱状图补充完整,以了解4月份黄瓜叶的生长状况。

______

(4)d为探究一天内叶片淀粉含量的变化。滴加碘液后,蓝色最不明显的是______时的叶片。

(5)e中能长出果实的是______花。将测量选出的“黄瓜之王”制成凉拌黄瓜,渗出的大量汁液主要来自黄瓜细胞的______(填结构名称)。

33. 某种羊的毛色有黑色和白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已知这种羊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据图回答。

(1)4号羊和6号羊这种亲子间性状的差异,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4号羊和5号羊若再生一只羊,该羊是公羊的可能性是______%。

(2)羊毛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_;2号羊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3)2号羊没有将控制毛色基因传递给6号羊,判断理由是______。

34. 生态治理技术已成为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发现,多种沉水植物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等污染物,还会影响水体溶氧量。某河流的中、下游污染程度不同。为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科研人员对该污染河流的下游水域开展研究。

(1)实验一:探究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率。

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如下表。

①对照组的“?”应填______。

②对照组能去除有机物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二:探究沉水植物对水体溶氧量的影响。

科研人员于某日9:00~17:00监测以上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溶氧量变化,结果如下图。

①据图分析,实验组溶氧量的增加量比对照组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②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有人认为比较适合治理该污染河流下游的沉水植物是金鱼藻,而有人认为实验二的数据还不足以支持此结论,理由是______。

(3)若继续探究上述沉水植物对中游水域的治理效果,实验设计只需更改的一点是______。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346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