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
填空题★
1.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
2.许多青少年在“变声期”往往感觉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 发生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3.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
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4. 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6. 为了减少噪声枵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人们以 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7. 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
8. 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 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 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4. 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5.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能判断来的熟人是谁,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A.振幅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6. 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7. 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A. B. C. D.
8.如右图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9.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可能成为噪声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参考答案
填空题:
1. 答案:超声波 声呐(或超声波雷达测速仪、B超等)、雷达、超声波探伤(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2. 答案:音调
3. 答案:振动 空气
4. 答案: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
5. 答案:振动 空气
6. 答案:声源 分贝(dB)
7. 答案: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笔在空气中少吗?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声音的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远吗?
8. 答案:音调 空气
选择题:
1. 答案:B
2. 答案:B
3. 答案:C
4. 答案:C
5. 答案:D
6. 答案:B
7. 答案:C
8. 答案:B
9. 答案:D
10.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