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物理

2011年中考物理化学专题十化学与社会发展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聚焦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化学在能源、材料、健康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内容涵盖了燃料的燃烧、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试题设计旨在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与能源、材料、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涵盖燃烧条件、燃料充分燃烧、新能源开发、合成材料识别、人体所需营养素、化学元素与健康、水体和空气污染的来源及治理措施。

   中考专题复习十: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主要考点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知道化石燃料重要的自然资源;知道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 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

  3.认识燃烧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

  3.能识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晴纶)织成的布料。 ★★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

  1.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

  2.知道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六大类营养素。★

  3.知道一氧化碳、甲醛等物质有损人体健康。 ★

  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知道典型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2.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

二、复习建议

  1.深入扎实地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

  2.平时注意关心社会时事中的化学问题,善于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培养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拓展知识面,是关键。

三、重要知识梳理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

  (1)燃烧是 。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① ;

     ② ;

     ③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三个条件中的其中一个即可。

    方法一: 。

    方法二: 。

    方法三: 。

  2.燃料

  (1)化石燃料

     、 和 称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煤和石油及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① ;

     ② 。

     燃料要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如果燃料不充分燃烧会导致:

     ①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

     ②产生污染,影响环境,危害健康。

  (3)新能源及新燃料

     开发清洁的燃料,如乙醇、氢气;还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等。

     其中乙醇是可再生能源,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生活中常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而羊毛、棉花、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2.识别棉、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

  3.合成材料与环境污染

    “白色污染”是由难降解的塑料引起的,长期存在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等。

    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或者寻找替代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等;

    ③使用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近些年来,也发展了许多新型的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如具有光、电等特殊功能的合成材料、隐身材料和复合材料等,这些新材料也在发挥出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

  1.人类重要的营养素

  六大营养素: 、 、 、 、 和 。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3.维生素与健康

(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包括工业废水、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2.空气污染:

化石燃料的燃烧:形成酸雨、排放CO等有毒气体等。

措施:使用清洁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加强汽车尾气的检测等。

知识网络

方法整合

类型一:化学物质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的需要掌握有关基础知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少年的生长过程需要大量蛋白质,所以要多吃水果

  B.油脂和糖类物质都能够为人体提供热量

  C.合成纤维、合金、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

  D.焚烧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好办法

  分析:A选项,水果富含维生素和水,并不富含蛋白质,应多吃如牛奶、鸡蛋、瘦肉类等食品;B选项,油脂和糖类能够为人体提供热量,是正确的;C选项,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而合成材料指的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不正确;D选项,“白色污染”是由难降解的塑料引起的,焚烧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不正确。

 题2、下表是小明制定的食谱单,为使营养均衡,在“你的补充”栏可以选填的食物是(  )

A.煎豆腐     B.炸大虾    C.凉拌黄瓜    D.蛋糕

【解析】米饭、馒头含糖类;烧鸡块、红烧鱼、花生米含油脂、蛋白质等。该食谱单中还缺少蔬菜。

3.右图是我们正常人每天应摄取各类营养物质的食物金字塔。

  (1)位于塔底的谷类是人体每天应摄取最多的,它含有的营养素最多的一种是____,它主要为人体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提供所需的______。

  (2)某校食堂中餐食谱如下:主食,大米饭;配菜,红烧肉、煎鸡蛋、炸鸡腿、豆腐汤。考虑到各种营养成分的均衡搭配,应增加的配菜是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的知识。谷类食品位于塔底,富含糖类,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某校食堂中餐食谱中富含的营养素有: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和水,应增加维生素的摄取,故可增加的配菜如凉拌黄瓜、炒青菜等。

变式1、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如C、N、H、O、Ca、Zn等。上述元素中,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需补充含该元素的药剂,一定要遵照医嘱,不能少服但也不能多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缺钙会引起佝偻病,下列物质可用于人体补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aO     B. Ca(OH)2     C. CaCO3

类型二: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燃料的燃烧和能源在近几年中考中的比重上升趋势非常明显,资源的利用、环境的污染及防治、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是这部分内容在命题中的重头戏,这部分试题难度都不大,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1、结合实际判断物质能否与氧气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反应,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等。

  2、依据课本燃烧条件的实验进行迁移,考查对燃烧的实验现象、设计原理、结论等的理解程度。

  3、联系实际,考查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及对灭火措施的选择。

  4、考查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5、甲烷等常见有机物的俗称,煤、石油的组成元素及综合利用。

  6、化石燃料的使用与环境污染。

  7、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题1、“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储藏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可燃冰” 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D.“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变式2、科学合理的使用燃料,可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下列关于燃料与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B.把煤加工成蜂窝煤可使煤的燃烧更加充分

  C.天然气是比煤、石油更加清洁的化石燃料

  D.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

类型三:现代化学合成材料

  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中考的热点。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还有白色污染、塑料回收、再生和降解、纳米材料、导电塑料等。另外对奥运福娃、火炬奖牌等的制作材料要有一定的了解。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福娃”,有一种“福娃”的外部材料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羊毛是引起白色污染的主要物质

  B.制作福娃的外部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聚酯纤维是天然材料

  D.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聚酯纤维

  分析:本题以“福娃”的材料为依托,考查关于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知识。外部材料的纯羊毛线是天然纤维,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二者可以采用燃烧法进行区分,纯羊毛线燃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燃烧的剩余物可以捻成细末,而聚酯纤维没有烧焦羽毛气味,燃烧的剩余物熔成小圆球。故本题D选项是正确的。

  题2、(图48-1)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内部材料主要由金属材料钢铁构成,外部材料聚氟乙烯属于____________材料。为确保“水立方”的水质达到国际泳联最新卫生标准,泳池的水将采用“砂滤—臭氧—活性炭”净水工艺,其中活性炭净水是利用它的________性。“水立方”还设计了循环用水、收集应用雨水等系统,达到了________的目的,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解析】本题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时事与化学知识巧妙的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题目难度不大,学生不难解决。

变式3、制造下列物品需用热固性塑料的是

  A.雨衣    B.食品塑料袋    C.炒菜用的锅铲的塑料打手柄  D.矿泉水瓶  【解析】雨衣、食品塑料袋、矿泉水瓶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有些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热固性性,炒菜用的锅铲的塑料打手柄是热固性塑料。

类型四: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环境其命题点主要是化学与空气的污染、化学与水污染的关系,化学与白色污染、土壤污染的关系等。环境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预计今后的中考中还将加大对环境问题的考查力度。题型以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形式出现。化学与环境的问题在考试中难度不大,应用的原理也较为简单,认真审题,领会题意容易得出正确的答案。

  关注化学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课本的学习,各种媒体等多种形式,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多方面获取知识。在学习本专题时要注意牢固掌握与考点有关的基础知识:

  (1)水的污染主要有三方面: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

  (2)空气的污染主要有粉尘和气体两大类,粉尘一般来源于固体燃料及风沙,气体主要有CO、NO2、SO2等。

  (3)土壤污染主要有白色塑料垃圾、废旧电池丢弃等原因。

1.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红磷着火点为,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分析: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图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不燃烧。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应控制变量为是否接触空气,而满足其他的燃烧条件,故选择③④;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应控制的变量是是否达到着火点,而满足其他的燃烧条件,故选择②④。由于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有毒的白烟,故图乙通过在水下燃烧白磷,使白磷溶于水达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追求。

 2、图48-2是我国北方某市科研所经过多年的连续观察和对所收集的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绘制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变化趋势图。

  (1)造成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高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在每年四季中二氧化碳含量相对较高的季节是____________;

  (3)由于燃料不充分燃烧易产生污染物并浪费能源。为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请你写出促进燃料完全燃烧的一种方法 ____________。

  (4)为了降低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中科院研制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这种塑料属于____________(选填 “合成材料”、“金属材料”、“天然材料”),不会产生一般塑料可能造成的“白色污染”。

【解析】随着工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造成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高;冬季取暖需要煤,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燃料燃烧需要氧气,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变式4、酸雨是天空降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统称,个别地方酸雨的pH竟低于2.1(食醋的pH=3),可见其严重程度,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大气中的SO2和氮氧化物。

  (1)SO2主要来源是煤和石油的燃烧,全世界每年有1.5亿吨SO2的排放量。SO2在空气中受阳光及尘埃等催化时可被氧化,最终与雨水形成酸雨。试写出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2)酸雨可导致的危害有____________(填编号)。

  A.腐蚀建筑物    B.导致树木枯萎   C.造成洪涝灾害   D.影响农作物生长

  (3)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必须减少SO2的排放量,熟石灰的悬浊液、澄清石灰水、浓NaOH溶液都能吸收废气中的SO2,从净化效果、净化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你认为用哪一种试剂比较合理?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理由。

【课堂达标检测】

1.专家指出,中国人的硒摄入量严重不足。针对人体缺硒的状况,目前各国专家建议继续大力发展富硒产品的开发研制。无机硒强化剂的吸收和利用不是很理想,其生物有效性低,毒性较大,中毒量与需要量之间范围小,因而被严格限制其使用量。目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禁止在食品甚至动物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等无机硒。同无机硒强化剂相比,生物有机硒安全性高,不易发生中毒,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补硒效率高,特别受欢迎。

  下列关于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 添加亚硒酸钠等无机硒补硒效率高,特别受欢迎。

  C.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D.人体补硒应遵循“食补为主、药补为辅”的原则。

 2.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广大居民用上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作燃料。

  已知lkg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约为5.87×107J。试填空。

 (1)参加上述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v(O2):v(CO2)= _________;

  (2)若lkg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______5.87×107J(选填“>” 或“<”或“=”);

  (3)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至少消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kg。  3.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各种酶都是蛋白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Cu2+、Ba2+ 、Ag+等的可溶性盐)与蛋白质作用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丧失其生理功能危及生命。因此,可溶性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根据上述所给知识,用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CuSO4、AgNO3 、Ba(NO3)2、AgCl四种物质中,无毒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胃肠疾病时,让病人服用硫酸钡的悬浊液(俗称钡餐),而不能服用碳酸钡,其原因是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___________,与碳酸钡反应后,产生了一定量的使人中毒的氯化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因氯化钡中毒,下列方案中可作为最佳解毒措施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多饮糖水  B.饮用纯碱溶液  C.饮用食盐水  D.饮用硫酸钠溶液  

【课外拓展】

  4.2008奥运会的理念之一就是“绿色奥运”,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氮的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校园附近空气中SO2、悬浮颗粒物的含量,看是否符合标准,根据如下图48-10原理:

  ⑴空气流量表能准确测定流经气泵的空气体积。测定悬浮颗粒物和SO2含量时以上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中对空气中SO2的最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SO2质量)限值如下表。现向A中加入一定量含溴(Br2)0.8mg的溴水溶液,通过抽气泵抽气,使空气进 入A并与溴水充分接触,当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时,恰好完全。实验中进入A内的空气总体积为1000ml。请计算SO2浓度的级别。

 ⑶一位同学用NaOH溶液代替溴水测定SO2含量,发现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703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