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物理

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训练声现象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包括声音的三种基本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声波的类型(超声波和次声波)、声音的传播速度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此外,试卷还涉及声音的能量属性以及噪声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考查了学生对声音本质的理解,包括声音产生的机理、传播方式、声波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涵盖了噪声控制和声波特殊类型的认知。

声现象

考点梳理

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可以观察到纸屑 ,如果用手捂住鼓面,鼓面的发声会 ,这表明声音是由于 产生的.

2.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我们把它叫做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可以在 、 和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声音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 .麻雀找到食物后会发出独特的鸣叫召唤同伴,这表明声音能传递 .

3.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 和 儿童的声音比成年人尖细,是指儿童声音的

较高.这是由于儿童的声带较窄,声带振动时频率较 .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 ,例如:某音叉每分钟振动3000次,其频率为 .

4. 是指声音的强弱. 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 有关.

5.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比较 .

6.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电闪雷鸣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 次声音,第一次是在 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 传播的.

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 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 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 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人们用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能听到最弱的声音为 .

8.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在 处控制(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s(2)在 中减弱噪声(隔声、吸声和消声);(3)在 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 处控制.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除利用隔声材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控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以声消声是利用两个声波的疏部和密部相互抵消进行的.

9.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 Hz至20000Hz之间,把它叫做可听声.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是指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声波具有 、 、 等特点.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科学家已经研究它作为预报 的手段.

10.超声波测速是根据 效应;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以上,教室内教师讲课时,同学们 听到回声和原声, 区分回声和原声,回声加强了原声.(后两空选填“能”或“不能”)

11.不同乐器的声音,它们的 是不同的.

12.监测 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典型例题

例:(2008·南京)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解析:本题是有关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的判断,“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因为不同的人说话可能音调和响度差不多,但音色是不一样的;敲锣时用力越大,锣面的振幅越大、响度也就越大;减弱噪声有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能做功,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基础训练

1.下图均是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指出它们演示的各是什么现象?

第1题图

甲演示的是 ;乙演示的是 ;

丙演示的是 ;丁演示的是 .

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 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3.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的一种救援装备,它可以灵敏地收到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微弱声音,以利尽早营救.

4.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伴口技的手影节日《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着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

5.摩托车消声器是在 处减弱噪声;把门关上是在噪声 中减弱噪声;人在耳孔中堵上棉团,则是在 处减弱噪声.

6.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这些词,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这些词:①“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好;②“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高.

7.如图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断,他在研究声音的 (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9.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能够听到20~20 000Hz的声音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雷声的响度比人声的响度大得多 D.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10.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 ( )

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用手机对话 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 D.狗听到无线电波

11.一般来说,影院、剧院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是为了 (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

12.关于“震耳欲聋”这句成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形容声音的响度大 B.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说明噪声的危害很大 D.说明物体振动得快

13.右图中小明同学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他研究的是 ( )

A.音色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D.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14.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第13题图

A.音色会改变 B.音调会改变

C.响度会改变 D.频率会改变

15.图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 )

A B C D

第15题图

16.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

A.鸽子靠次声波导航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

C.月球上两宇航员利用声波进行面对面交流 D.90dB是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

17.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禁止鸣笛

D.以上均不对

第17题图

拓展提升

1.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这利用了 的研究方法;如图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子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2.(2008·扬州)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

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 第1题图

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

3.在中考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人考生耳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考生能分辨出两位监考老师的声音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的 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施工,这种措施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4.如图所示,当用小锤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发现挂在左边音叉旁的塑料小球会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了:①声音是由于

产生的;② 能传播声音.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进行

,塑料小球 (填“也会”或“不会”)

像图示那样被弹起,这是因为

5.声音在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北 第4题图

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淡》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见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

6.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7.如图所示是两个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这两个波形的共同特点是(只要求写出1条):

第7题图

8.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 产生声音.

(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 的不同来识别的.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 的性质.

9.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为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 第9题图

10.医生用听诊器听患者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 ( )

A.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B.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人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11.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 ( )

A.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12.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住塑料尺.抓住细线的另一端.转动塑料尺,塑料

尺会发出声音.若加快转动速度.发出声音的音调变化情况是 ( )

A.变高 B.变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第12题图

13.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5.如图所示是一种凹下道路的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

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第15题图

16.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17.小燕家进行了以下几项装修,你认为哪一项不能减弱噪声? ( )

A.安装空凋 B.封闭阳台 C.给卧室铺地毯 D.安装双层玻璃窗

18.—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9.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

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绝缘物质

20.如图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声音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锯条振动越快

B.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大

C.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高

D.声音的高低由锯条振动的次数决定 第20题图

21.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要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迁、轨道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热岛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

22.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第22题图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23.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时声速为 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第23题图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705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