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
考点梳理
1.物质从 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 热;物质从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
2.固体分为 和 两类,常见的晶体有 ,常见的非晶体有 ·晶体与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 .
3.物质由 叫做升华,固体升华时要 热.物质由 叫做凝华,气体凝华时要热 .
4.自然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 .
5.水的循环伴随着 的转移.
典型例题
例: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的酒精是液态
D.气温接近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熔点和沸点的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选项A,酒精的沸点是,所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酒精只有可能是气态;选项B,水银的凝固点是,在此温度下水银是固态,水银温度计是按照液态水银的热胀冷缩的特点制成的,所以水银是固态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选项C,固态水银是晶体,是水银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选项D,铅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一样的.
答案:C
基础训练
1. 2008年1月,我同南方出现了罕见的冻雨、雪灾,造成巨大损失.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种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结过程中要 热量.
2.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时常常看到窗户上有—层白色的冰花,这是 现象.
3.“神舟七号”飞船完成任务顺利返回,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了—个新台阶.神舟系列飞船的外表面都涂有特殊材料,它在高温下 (填“吸热”或“放热”)变成气态,对飞船起到保护作用.
4.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末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和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填“晶体”或“非晶体”).
5.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 )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
6.冰在熔化过程叫,.下列判断正确的足 ( )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7.下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变成水蒸气,这—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 形成的.在—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品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起落到地面.就形成雨,小冰品的熔化过程需 热.
第7题图
8.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应多关注、了解它.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或观点.错误的是 ( )
A.用放大镜能直接观察到水分子
B.天然降水清澈透明,但不宜直接作为饮用水
C.电脑、手机浸了水后,容易引起内部电路短路
D.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常常用它作为冷却剂
9.下图是反映物理规律的几个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9题图
A.甲图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
B.乙图是表示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
C.丙图告诉我们电阻a的阻值比b大
D.丁图表示某种液体在时沸腾,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10.我市浏阳大围山峡谷景色优美.被誉为“小九寨”,下列关于其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
11.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而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2.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1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原因是雪发生了 ( )
A.蒸发 B.升华 C.凝华 D.凝固
1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联系正确的是 ( )
A.烧开水时冒的“白汽”——汽化 B.夏天湿衣服晾干——升华
C.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华 D.吃冰棒解热——液化
16.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由于疏忽,有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问题.
(1)错误的数据是 .
(2)该物质 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 .
(3)写出一条新的发现: .
17.某同学利用一定质量的水,研究水的体积和温度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t图象.请根据此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图像AB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 ;BC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 .
(2)以上现象揭示了水的反常膨胀规律,由此可进一步得出的推论是:水在时 .
(3)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湖面上结厂厚厚的一层冰,而龟却能在湖底自由地生活.请你估计一下,湖底的水温约为 ℃.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海波的熔化图象是——(填写序号).分析图象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 ;
② .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 .(填一条即可)
拓展提升1.如图所示是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的示意图.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相关的物理名称.
第1题图 第3题图
2.冰在熔化时,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松香熔化时,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某固体熔化图象,由图可知:
(1)该固体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2)起始温度是 ,第2min时呈 态,对它加热,温度 .
(3)该固体熔化过程加热 min,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固体可能是 .
(4)在第6min时,该物质呈 态,在第10min时,该物质呈态 .
4.(2007·包头)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的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收热量就要 (填物态变化),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体积就会 (填“变大”或“变小”),把上面的路基和钢轨顶起来.一降,火车极易脱轨.工程技术人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是在铁路的两侧插了许多叫热棒的柱子.如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 现象.上升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 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5.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第5题图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把的水放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7.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凝固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寒冷的地区测量温度应用水银温度汁
C.的酒精是固态的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8.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 )
A.打开暖瓶水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
B.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C.冬天,室内的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D.钢锭变成钢水的过程
9.(2008.北京)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时,该物质处于 态(填“固”或“液”).
10.在探究海波熔化的规律时,小红和小明分别设汁了如图所示的(a)、(b)两种方案.
第10题图
结合你的探究经历,分析评价他们的方案.
(2)某同学在处理数据、分析论证时,在方格纸上描出了实验数据对应点的坐标点,请你作出海波的熔化图线,指出海波的熔点为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排名第121位.我国是人口大国,一个成人每天必须摄入2 500mL以上的水.我国是农业大国,种蔬菜约需水375~525t,小麦约需水600~750t,棉花约需水525~750t.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染水,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农业灌溉设备技术落后和人们节水意识淡薄,使大量水资源浪费.2000年,我国北方的不少地方发生缺水现象.着实让人触目惊心,囚缺水造成牲畜大量死亡,农作物严重减产,工厂停产,大街上排起买水的长龙.水资源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为此,我国于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从立法角度确立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等.
(1)读完后你最强烈的感受是 .
(2)你家所在地利用水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① ;
② .
(3)“从我做起”,请提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①; ;
②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