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物理

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阶梯训练声现象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声现象的基础知识与应用,包括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传播的速度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声音的反射(回声)以及声音的减弱方法。试卷通过填空题、简答题、实验设计等多种题型,考察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发生原理、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及其变化、声音的反射(回声)、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如何减弱噪声。

声现象阶梯训练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时的发音靠 的振动;鸟叫的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 振动;蟋蟀的叫声并不是来自口腔,而是它的左右翅 产生的振动。发声的物体常常简称为发声体。[1.0]

*2.发声体的振动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向周围传播,这些物质是传播声音的媒介物,简称为 。发声体振动时会在它周围的 中激起 ,声音就是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相反,如果发声体周围没有 ,也就不能激起 ,从而也就不能传播声音。因此,声音在真空中 。[1.5]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 有关。查表可知:声音在的空气中的速度是 ,而在的空气中的速度是 ;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1.5]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 ,形成 。人讲话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总是要遇到障碍物的,即总是要产生回声的。不同的情况,人对回声的听觉不一样。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则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短于这个时间,回声与原声就混在一起,使原声 。[1.5]

知识的应用

**5.如图2-1,敲击鼓面会听到鼓声,若向鼓面上撒些纸屑或泡沫塑料的颗粒,还会看到它们在鼓面上跳动;如图2—2,敲击音叉会听到声音,若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一只悬挂的小球,小球会摆动。这些现象说明 。其实不光是这些现象,大量的实验观察表明:一切 物体都在振动。[0.5]

**6.如图2-3,在教室里敲一下音叉,同学们能听到由音叉

而发出的声音。在人和音叉之间传播声音的介质是

。声音传到人耳的详细情况是:音叉振动在空气中激起 ,传到人耳时引起耳内 振动,从而产生听觉。[1.5]

**7.在月球上的两个宇航员,他们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自由交谈,而是要靠无线电话交谈,这个现象可以说明月球上是 ,空间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0.5]

**8.如图2-4,用一根棉线连接两个纸筒,就做成了“土电话”。在土电话中,传播声音的介质是 ,而这种介质是固体,这一现象说明 也能传声。[0.5]

**9.要利用回声来测定海水的深度,必须要知道 ( )。[1.0]

A.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B.海水的温度和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C.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声音在海水中竖直往返的时间

***10.试解释古代的士兵晚上睡觉时为何常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枕戈待旦)? [1.5]

***11.你做一做下面的实验:用牙轻轻咬住铅笔(或圆珠笔、钢笔等)的一端,用手指轻敲铅笔的另一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面相同的力轻敲铅笔另一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敲击声有什么不同?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注:本题解法请参考《举一反三解题经典●初中物理》第12页) [1.5]

知识的拓展

***12.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s,人站在离墙壁远的地方拍手,从拍手到声音经墙壁反射回到他的耳朵需经历 s的时间。[1.0]

***13.有甲、乙两个人做了这样的实验:有一根很长的金属管,甲在一端敲击,乙在另一端把耳朵轻轻地贴在金属管上听,甲只敲击了一下,而乙在另一端却先后听到了两次响声。两人讨论后认为:这两次响声中,一次是由空气传来的,一次是由金属传来的,之所以能分开,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和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 ,并且,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由 传来的,因为 。如果用一根充满水的长金属管来做这个实验,人能听到 次响声,因为 。[1.5]

如果这个实验是在月球上做的,那么在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的人( )。[0.5]

A.人也能听到两次响声

B.肯定能听到一次响声

C.肯定听不到响声

D.可能听不到响声

***14.在一次海洋探测中,从海面发射超声波,经2.5s海面接收系统才接收到了由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设海水中的平均声速是/s,求此处海水的深度。[1.5]

****15.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s,求铸铁中的声速。(注:本题解法请参考《举一反三解题经典●初中物理》第12页) [2.5]

****16.国庆53周年,人们用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一喜庆节日,在晚,许多城市在大广场燃放了礼花,礼花在几高空爆炸,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照亮了整个城市,人们在各自家门口就可以欣赏这一美景。

若你在离广场远处看,对礼花爆炸时的声音和色彩能够同时感觉到吗?说明原因。

两者时间相差多少?

(注:本题解法请参考《举一反三解题经典●初中物理》第12页) [2.5]

声音的三要素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在物理学中,把人们由听觉所感受到的声音的高低称为 ,听觉所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称为 ;即使是高低、大小都相同的声音听起来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可见声音除了高低、大小这些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就是 。习惯上称声音的这三个特征为声音的三要素。[1.5]

*2.声音的高低,即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其 越大,音调越 ;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发声体 的大小,二是听者距离发声体的 。[1.5]

*3.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s。当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时,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一个人要想从听觉上把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区分开,人至少要离高墙 m远。[1.0]

*4.我们闭上眼睛,仅凭耳朵的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因为( )。[0.5]

A.人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不同 B.不同乐器的响度不同

C.不同乐器的音调不同 D.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5.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 。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5]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 减弱;二是 减弱;三是 减弱。[1.5]

知识的应用

**7.一切发声体都在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越多则声音的 越高,振动的幅度越大则 越大。[1.0]

**8.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 )。[1.0]

A.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 D.频率高,振幅小

**9.声音响度的大小( )。[0.5]

A.只由振动的频率决定 B.只由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

C.只由振动的幅度决定 D.由振动的幅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

**10.人们可以凭听觉识别出不同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0.5]

A.频率 B.音色 C.振幅 D.声速

**11.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0.5]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人潜入水中,仍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

C.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于光传播的速度

D.城市里可用噪声监测设备来消除噪声污染

**12.现在城市的汽车、摩托车越来越多,甚至有些本该在农田里耕地的拖拉机也堂而皇之地奔跑在街道上。它们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主要是 和 。[0.5]

知识的拓展

***1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1.0]

(1)优美的乐曲肯定不是噪声。( )

(2)城市绿化对减弱城市的噪声污染也有一定的作用。( )

(3)声音是没有细菌的,因而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

(4)广场上的高音喇叭能使远处的听众听清楚,但对附近的居民是噪声。( )

***14.正以重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驶向一高山崖壁的汽车,驾驶员鸣笛后经4s听到从崖壁反射回来的声音。求鸣笛时汽车与崖壁的距离。(空气中声速为/s)。[2.5]

***15.汽车开进一个两侧山坡平行的峡谷,鸣笛后经0.5s听到左边山坡的回声,再经0.5s听到右边山坡的回声。求这个峡谷的宽度。(空气中声速为/s)。[2.5]

[参考答案]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声带,鸣膜,摩擦 2.介质,介质,声波,声波,介质,声波,不能传播

3./s,/s,快,快 4.发射,回声,0.1s,加强

5.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发声 6.振动,空气,声波,耳膜

7.真空 8.棉线,固体 9.C

10.简述:睡觉时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可以及早听到远处敌人偷袭的马蹄声,原因是声音在固体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11.简述:用牙咬住铅笔听到的敲击声比不用牙咬时听到的响得多。这个实验说明骨骼、肌肉也能传声而且传声性能不空气好。

12.0.3

13.不同,金属管,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3,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B

14.s=vt=/s×1.25s=

15.设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为t,由于声音在空气和铸铁中传播的距离相等,由此可得: 解得

16.(1)不能同时感觉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光速小得多,而色彩(光)是以光速在空气中传播的 (2)Δt=14.4s

声音的三要素

1.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频率,高,振幅,距离

3.0.1s,17 4.D

5.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正常休息,学习,工作,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

6.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7.振动,频率,音调,响度 8.C 9.D 10.B

11.D 12.废气,噪声 13.(1)× (2) (3)× (4)

14.s= 15.s=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706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