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多彩的光》
课时1 简单的光现象
知识再现(自学)
1、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观察课本P51页小孔成像仪并自己作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回答: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小孔成的像的性质是 (倒立或正立)的 (虚像或实像)。
(2)用光沿直线传播这一原理还可以解释 、 的成因及 、
、 等应用。
2、光的反射:
(1)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传到室内。在宁静的水面会出现景物的倒影(如课本52页图4-14),这些实际是光的 现象。它分 反射和 反射。
(2)什么是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作图说明。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
a、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b、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他应如何操作?
c、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4)光反射的规律是:三线 ,法线 ,两角 ,光路 。
(5)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 反射现象。它
(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
(1)利用光的反射作出平面镜前一发光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
(2)在课本P54页“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07大连、08无锡);b、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 (前或后)观察(08无锡);c、如果有和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 07大连);d、要求两个蜡烛完全一样,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e、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 关系;f、该实验是怎样确定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的?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
4、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 ( )
A、一般会改变 B、一定会改变 C、一定不改变 D、一定返回
(2)光折射的规律是: 。
(3)常见光的折射现象有 、 、 等。
5、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 后,分解成七色光带,从上到下依次是 ,白光是由各种 混合而成的。光的“三基色”是 蓝纸只能 蓝色的光,蓝玻璃只能 蓝色光。颜料的“三原色”是 。
展示部分(点拨)
1.在下面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铅笔好像断了 B.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 D.小红照镜子
2.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孩子在湖边观鱼,所看的是鱼的______像,(填“实”或“虚”),则小孩这样看的结果是因为从水下发射的光发生了_________,光是从____________(填“空气中射到水中”或“水中射到空气中”),鱼的反射光线折射时______(“靠近”或“偏离”)法线,小孩看到鱼的水平距离比实际距离__ ___,小孩看到鱼的深度比鱼所在的实际深度______,由于折射使孩子感到好像鱼的真实位置______(“改变了”或“没改变”)。
体验成功
1.以下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属于光的让折射的是(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 )
A.日食和月食 B.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了 C.水中的倒影 D.雨后的彩虹 E.用凸透镜取火 F.影子的形成 G.镜中花水中月 H.海市蜃楼
I.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
2.电影银幕和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表面粗糙,能使照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___________,而白色表面可以反射___________光。所以,处于屏幕前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3.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红纸上面有一个 色的“光”字。
4.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 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三种色光合成的。
(同时完成《学习与探究 》P14页:一1、2、3、4、5二1、2、3、4、5、9)
“展示 体验成功”参考答案
一、简单的光现象:
展示部分:1、A 2、B 3、虚 折射 水中射到空气中 偏高 近 变浅 改变了
体验成功:1、CG BDEHI AF 2、漫反射 各种色 3、黑 4、光的色散 红、绿、蓝
二透镜及其应用
展示部分:1、光屏高度 倒立 右 2、A
体验成功:1、略 2、凸透 倒着 实 3、大于 增大 4、延展 凸透镜 会聚作用 远 5、C 6、(1)光屏的中央 (2)放大 (3)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