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熟悉而陌生的力》
知识再现
一、力以及力的三要素
▲记一记:1、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的作用是________,力的作用效
果是:(1)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2)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单位是______。
▲做一做:
3.当你用力踢球时,你的脚会感到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对________也产生力的作用,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人在水中游泳时,受到水的阻力,施加这个力的物体是_______,受力的物体是_________。
5.小明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他自己将__________,因为墙对他也有__________。
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记一记:1、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的力叫弹力。通常所说的_____、_____实质就是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1、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_N,
用该测力计测量力最大可到______N,此时所测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2.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的物重时,错将物体挂在拉环上,
而手提挂钩,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4N,则物体的物
重 ( )
A.一定等于1.4N
B.一定小于1.4N
C.一定大于1.4N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三、来自地球上的力
▲记一记:1.物体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重力的大小常用___________来测量,或用公式_________来计算。g=9.8N/kg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重垂线的应用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做一做:1、长在树上的水果成熟后,会落到地面,这是由于水果受到____的缘故.
2.一个冬瓜的质量是,它的物重是(g取10N/kg) ( )
A.0.6 N B.6 N C.60 N D.600 N
4、从炮口水平射出的炮弹受到的力(不计空气阻力)是 ( )
A.大炮对炮弹的推力 B.重力
C.重力、大炮对炮弹的推力 D.没有受到力
四、摩擦力
▲记一记: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____________________力叫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用______________方法,实验的结果:摩擦力大小与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3、增大摩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小摩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
1.皮带传动时,若皮带松了,要把皮带绷紧是利用________大摩擦.下雪后的路面,有的地方撒上一些炉灰渣,这是采用_________来增大摩擦的.
2.擦黑板时,为了将黑板擦干净,往往用力压黑板擦,这是为了________;给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这是为了____________。
3.为了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如图5—7所示,要求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方向必须与桌面__________,并且使木块做_____运动.
知识点拨
本章重点是理解什么是力、学会描述力的方法、会测量力、知道三种力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1.如何认识力,包括力的物质性、相互性、作用效果、三要素
例1. 关于力的三要素,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点,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B.只要两个大小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C.只要力的要素中的两个相同,那么这两个力作用的效果就相同
D.必须是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产生的效果才会相同
分析与解 选择D.要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必须满足力的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相同.A只有一个要素相同,显然作用的效果是不可能相同的.B没有考虑到方向,只有两个要素相同,也是不会有相同的效果的.C与B一样,只有两个要素相同.而D三个要素都相同,所以它所产生的效果必然相同.
例2 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运动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竖直下落
C.一个苹果从树上脱落下来 D.投掷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
分析与解 选择B.物体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静止及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A指出物体绕着圆形轨道运动,表明它的运动方向随时在改变,也就是它的运动状态在改变.C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速度会越来越大,也就是它的速度在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也在变化.D投出去的球,运动路线是曲线的,方向也在变化,速度也在变,所以他的运动状态也在改变的.B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方向不变,所以它的运动状态也不变.
2、重力的三要素 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 G = mg(g=9.8N/kg);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即重心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例 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腾空升起的气球不受重力 B.重力的作用点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C.重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地面 D.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
分析与解 选择D.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气球也必然受到重力的作用,A错了.只有物体形状有规则,物体的重心才有可能在它的几何中心处,所以B也错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当地面是斜面时,重力的方向与它并不垂直,所以C也错了.重力与质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且两者成正比,所以D是正确的.
3、研究摩擦力的实验及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探究时利用了控制变量法,请你回忆一下具体是怎样控制物理量的变化的
例 在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少摩擦的是( )
A.皮带传动中,把皮带绷紧些 B.体操运动员上单杠时,在手上涂抹镁粉
C.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自行车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分析与解 选择D.增大摩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大压力,二是使接触面粗糙些.A将皮带绷紧就是将压力增大,这只能是增大摩擦.而B、C都是使表面粗糙些,也是增大摩擦.而D符合减少摩擦所采取的方法.
平台展示
一、填空题
1.用扳手拧螺母时,不仅要考虑作用在扳手上的力的大小,还要考虑_________,因为他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体操运动员比赛前总要向手上涂些镁粉,其作用是___________;外科医生戴乳胶手套前总要在手上涂些滑石粉,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当你用力扣排球时,你的手会感到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对________也有力的作用.
4.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检验墙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驶中的自行车急刹车时,我们一般会用力捏车闸,让车停下来.这是利用增大
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_________;钢丝钳上刻有花纹,这是利用增大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_摩擦。
二、选择题
1.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时的受力情况是(不计空气阻力)( )
A.只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B.只受重力作用
C.只受到重力和手对它的推力作用 D.不受力作用
2.“以卵击石”常比喻人自不量力,用鸡蛋去碰石头,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是(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力的作用,而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
C.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同,只不过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下述对吊在天花板下的电灯几对力的叙述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
A.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B.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D.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4.如图:在体育中考时,由于很多同学的体重不能达标,所以在测体重时,就分别采取推、拉、提、压等不当的手段来改变体重计的示数。这其中会使体重计的示数变大的是哪一个?
6.下列哪个力最接近1N? ( )
A.搬一辆自行车所用的力
B.拎一桶水所用的力
C.托起2只鸡蛋所用的力
D.举起一个铅球所用的力
7.张斌和李晨两位同学穿着旱冰鞋面对面站在水平光滑的水泥路面上,如果张斌用力推一下李晨其结果是( )
A.张斌仍然静止在原地,李晨被推开 B.李晨与张斌都朝同一方向滑动
C.李晨受到张斌的推力,张斌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张斌与李晨同时向后退
8. 拔河比赛获胜的诀窃有五点,下列列举的几点不正确的是( )
A.组队时,要挑选身强力壮,体重大的人 B.队员们的鞋底应粗糙
C.拔河时绳子要保持一条直线;每个队员都应顺着绳子向后拉,不能向两侧或其他方向拉
D.啦队要齐声喊“一、二,加油!”不可各喊各的,目的是防止形成混乱嘈杂的噪声
三、探究实验题
1.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得到的数据。
(1)实验时,要求木块在水平木板面上做___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_______________。
(2)比较1、2两次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