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联系、原子、分子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
2.电荷的检验。
3.磁体的基本性质,包含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
4.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
5.磁感线和地磁场。
6.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一些基本性质。
7.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8.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9.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10.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呈现形式】
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但有许多知识点在小学自然中已经学过,只是在知识的层次上有所提高,但要求还是比较低,大都是知道这一层次,在这些知识中磁场、磁感线的分布、奥斯特实验、右手螺旋定则、电磁感应现象是本部分知识的重点,考试的侧重面是利用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右手螺旋定则、电磁感应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常见的题型可以涉及到所有中考试题的题型,但难度系数会较高,也就是说会较容易。
【知识结构】
一、简单的电现象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定: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电荷之间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和相互吸引。
二、简单的磁现象
1.磁性:(1)磁极:南极(S)、北极(N )(2)磁极间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磁化和消磁。
磁场:(1)磁场的基本性质和方向;(2)磁感线;(3)地磁场的方向。
三、电磁联系
1.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①右手螺旋定则;②电磁铁的构造和应用。
2.电磁感应:(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3)应用――发电机
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2)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电动机:①原理;②组成。
四、原子和原子核:(1)原子结构的实质: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②整个原子呈中性,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
【方法提示】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正负电荷的三个共同特点是:(1)具有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2)能使验电器金属箔张角发生变化。(3)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检验的方法:(1)用验电器。(2)是否吸引轻小物体。(3)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例题1】用一个带电体接触已带正点的验电器金属球,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试判断
带电体的带电性质
A.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变小 B.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变大
C.金属箔先闭合又张开
【解析】
(1)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变小,说明金属箔所带的正电荷减少,减少的这部分电荷是因为与带电体之间发生了中和而抵消了,所以带电体带的是负电荷,且所带电荷量小于验电器原有正电荷的电荷量。
(2)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变大,说明金属箔所带的正电荷增加,增加的这部分电荷是由带电体通过金属棒转移而来的,因此,带电体带的是正电。
(3)金属箔先闭合又张开,说明金属箔原来所带正电荷先全部被中和掉,所以带电体带负电;之后,金属箔又张开,说明带电体所带负电荷的电荷量大于原验电器所带正电荷的电荷量,中和现象发生后,金属箔又重新带上与带电体相同性质的负电荷。
2.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并不相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后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例题2】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会发生带电现象
B.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在摩擦起电现象中负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解析】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因获得多余电子而带负电。摩擦起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因此相互摩擦后的两个不同物体带上的是等量异种电荷。如果两个物体是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相同,相互摩擦后不能起电,不会发生带电现象,所以选项A、B、D是错误的,正确答案为C。
3.通电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的异同点
相同点:(1)它们都有吸引铁类物质的性质;(2)都具有指北性;(3)磁感线的形状相同。
不同点:条形磁铁属永磁体,而通电螺线管只是在通电时才具有磁性;(2)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条形磁铁的南北极不变;(3)磁性强弱的变化。
【例题3】在图1中,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黑色为N极),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解析】(a)图中,小磁针静止时N极向右,说明该处磁场方向向右,则螺线管右端是S极,由安培定则知螺线管中电流方向正对你一面沿导线向上,即电流从电源右端流出,所以电源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
(b)图中,小磁针静止时N 极向左,说明该处磁场方向向左,则螺线管右端是S极,由安培定则知螺线管中电流方向正对读者一面是沿导线向上,即电流从电源左端流出,因此电源左端是正极,右端是负极。
根据小磁针北极指向(或磁感线方向)判断电源正负极的思路是:小磁针北极指向(或磁感线方向)→通电螺线管磁场方向→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用安培定则判定螺线管中电流方向→电源的正负极。
4.右手螺旋定则的运用
(1)知道电流方向及线圈绕线方式,判定磁极位置及磁场分布,进而判断周围小磁针的方向;(2)知道螺线管绕线方式及磁场方向,判定线圈中电流的流向及电源极性;(3)知道电流方向及磁场方向,判定螺线管绕线方式。
【例题4】如图2所示,电磁铁B通电后,悬挂软铁块A的弹簧被拉长,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弹簧的长度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
A.弹簧被拉的更长,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弹簧缩短,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弹簧缩短,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D.弹簧被拉的更长,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解析】
这是一道电磁学综合题,解题时应按一定的顺序分析,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总电阻增大,而总电压不变,所以总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较小,电磁铁B的磁性也随之减弱,所以电磁铁B对磁极附近的铁块A的吸引力也将减小,铁块A在弹簧作用下上移,弹簧缩短,所以本答案为C。如果将本题中铁块A换成磁铁A,那么,本题又要涉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吸引或排斥,题目难度将会增大,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5.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要闭合;(2)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运动;(3)导体必须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例题5】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要使电流表有电流通过的可行办法是 〔 〕
A.闭合开关S,使导体ab竖直向上移动 B.闭合开关S,使导体ab水平向外移动
C.保护开关S,使导体ab水平向右移动 D.断开开关S ,使导体ab斜向后移动
【解析】
本题考查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些条件应包括下面两点:
(1)电路必须是闭合的;(2)电路一部分导体(不是整个电路)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因此对照上面两个条件,选项A不满足条件(2),选项C也不满足条件(2),选项D则不满足条件(1),而选项B则同时满足条件(1)、(2),所以有电流产生。有关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中考中一个热点,要记住。
6.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区别
【对应训练】
1.雷电是云层与云层或云层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两云层尖放电时带的是 电荷,云层带的电荷是因为 而产生的。
2.判断小球是否带电,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片能够张开,则小球一定带电
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
3.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正电,这是因为 〔 〕
A.摩擦过程中,玻璃棒上产生了正电荷 B.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C.丝绸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D.玻璃棒和丝绸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发生转移
4.任何磁体总是同时具有 、 两个磁极,它们是磁体上磁性最 的部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
5.用一根钢棒的一端靠近小磁针的北极,结果磁针向钢棒靠近,由此可以判定〔 〕
A.钢棒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靠近磁针的一端是北极
B.钢棒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靠近磁针的一端是南极
C.钢棒原来一定没有磁性
D.钢棒原来不一定有磁性
6.如图4所示在条形磁铁周围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可以自由旋转的小磁针,当它们静止时,磁针的N极指向错误的 〔 〕
A.甲小磁针 B.乙小磁针 C.丙小磁针 D.丁小磁针
7. 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 。它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叫做 。磁针指向南北就是因为受到了 的作用,地磁北极在 附近,地磁南极在 附近,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并不完全重合,世界上最早准确记述这一现象的是我国 代的 。
8.在图5中,螺线管的一端悬挂一只小磁针,当开关接通后,小磁针将 〔 〕
A.只发生转动,N极转向螺线管
B.只发生转动,S极转向螺线管
C.发生转动,S极转向螺线管,同时又被螺线管吸引
D.发生转动,N极转向螺线管,同时又被螺线管排斥
9. 如图6所示,通电螺线管附近有甲、乙、丙、丁四个小磁针,在图中标出它们的N极。
10. 如图7所示。软铁棒m用橡皮筋悬吊着置于电磁铁的上方,当合上开关S的瞬间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若增大通入螺线管的电流时又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11.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段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B.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无关
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12. 如图8所示,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体,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v”表示导体的运动方向,“×”表示电流方向垂直纸面面向内,
请根据图甲中的电流方向画出其它各图中有感应电流的导体中电流的方向(用“•”表示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没有感应电流产生的说明原因。
13.阅读分析下面一段话,并回答问题。
一天,小明在炉火旁烤火,他突然想到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会有什么现象呢?磁性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也许是磁性会变强吧?”小明这样想。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一条形磁铁的一段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磁针,在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一段时间后,当磁铁被烧红后,小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现在小明知道该怎样保护磁铁了。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上述短文后,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这一现象,你认为生活中要保持磁体的磁性不消弱,应注意什么?
刚才你和小明在学习研究这一问题时,整个过程运用了怎样的学习程序?
14.如图9所示中所提供的元件,以笔画线为导线,设计一个可以改变磁性强弱的电磁铁,并要求滑片P向右运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2)若要求滑片P向左移动时磁性增强,只能改动电路中的一根虚线上的一根接头,应怎么改?
【参考答案】
1.异种 与大气层摩擦 2.C 3. B 4. 南(S)、北(N) 强 同名磁极
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D 6.C 7. 磁体 地磁场 地磁场 地理南极 地理北极 宋 沈括 8.D 9.略 10. 电流周围产生磁场,软铁棒被吸引,电流增大时,磁性加强,软铁棒被拉下的距离加大。11.C 12. 乙:向外 丙:无电流,因未切割磁感线;丁:向内 13. (1)在高温烧灼下,磁体将失去磁性(2)注意不要让磁体靠近高温热源(2)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1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