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物理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指导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涵盖了压强和浮力的专题复习,内容包括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计算及其应用。试卷不仅涉及了基础理论知识,还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题的形式考察了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重点内容包括压力与压强的关系、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计算、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的关系、以及浮力的计算和浮沉条件等。

所涉及的知识点

压强和浮力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涉及压力、压强的计算及其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计算,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的关系,以及浮力的计算和浮沉条件等。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指导

  压强和浮力是中考的热点知识,主要考查压强和浮力的相关计算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作用及其现象解释,流体压强的特点。本章在中考中各种题型都有可能出现,是力学中计算量较多的内容,试题一般为中等难度,也总综合浮力、压强、二力平衡、密度、简单机械等知识进行难度较大的考查。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认识浮力、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总揽】

   【重点精讲】

   重点1:压力与压强

   考点评述:

   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个力,但它们之间有时又存在的一定的数量关系,因而对压力的理解往往存在误区,试题中一般通过作图或选择题考查对它的理解。作为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试题注重压强的应用及压强的简单计算基础性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形式出现。

   知识回顾:

   1.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与物体表面。

   2.压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定义式是。由定义式可知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是:①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②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考题赏析:

  例1 下列现象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骆驼长着宽大的脚掌          B.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轮子

   C.坦克车装有宽宽的履带       D.压路机装有质量很大的碾子

   解析:选项A中骆驼宽大的脚掌是增大受力面积,只能减小压强;选项B中,载重汽车的许多轮子,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面的破坏,也是减小压强;选项C中,坦克的宽宽的履带,也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选项D,压路机装有质量很大的碾子,是在受力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大大增加对地面的压力,是增大压强。

   答案:D

   点评:记住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几种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来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历年中考题的一个热点。

   例2 自行车的制作材料和车轮与赛道的接触面积是影响自行车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若车架是用密度小、强度大的碳纤维制成的,其密度为1.6×/m3,体积仅为2.5×10-,则车架的质量为        kg;若运动员质量是,车架重是整车重的,比赛中,车胎与水平赛道的接触总面积为2,则赛道受到的压强为          Pa。(g取10N/kg)

   解析:车架的质量:m=ρ车架V=1.6×/m3×2.5×10-=;

   车架受到的重力:G车架=m车架g=×10N/kg=40N;

   因为车架重是整车重的,所以整车重为:G整车=G车架=×40N=60N;

   运动员重为:G运动员=m运动员g=×10N/kg=600N;

   所以比赛时,车胎对地面的压力:F=G整车+G运动员=60N+600N=660N;

   赛道受到的压强:=2.2×105Pa

   答案:4  2.2×105  

   点评:通过解析我们可以看出,计算压强首先要做好物体的受力分析,在受力分析时,我们要注意各个力的大小关系和产生的作用;在计算压强时,力的单位是要用N,受力面积的单位要统一到m2,即各个单位都要采用国际单位。

   重点2:液体压强

   考点评述:

   液体的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与容器的形状无关。对此理解是正确利用公式P=ρgh解题的关键。该部分知识是各个题型热点知识。

   知识回顾:

   1.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③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④在不同的液体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3.连通器原理: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压接触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考题赏析:

   例3 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其中_______液体是水。

   解析: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两液体的深度均为时,甲液体产生的压强为800Pa,乙液体产生的压强为400Pa,故ρ甲 =2ρ乙(或ρ甲>ρ乙);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密度ρ= ,代入数据,可求得乙液体的密度为1.0×/m3,故乙液体是水,

   答案:ρ甲 =2ρ乙(或ρ甲>ρ乙)   乙

   点评:液体压强的计算分析是中考的热点题目,尤其该试题结合图像来考查我们,在分析时我们首先要读懂图像所给我们的信息,我们可以借助数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的知识来选取对应的数据,进而利用液压公式进行分析求解。

   重点3:大气压  流体压强

   考点评述:

   大气压、流体压强与生活息息相关,中考中常常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来考查。

   知识回顾:

   1.大气压

   (1)大气压实验室常用托里拆利实验来测量,生活生产中常用气压计来测量。

   (2)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等于水银柱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等于1.01×105Pa。

   2.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大量事实和实验现象表明,流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是: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例4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2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  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解析:人们撑着雨伞在空气中行走时,气流被伞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伞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时间内,伞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它对伞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流速较小,它对伞的压强较大,这样就在伞的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可能把伞面压向上方,出现图中所示现象。故B选项正确。

   点拨: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首先要找出流速大的位置,然后根据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来分析问题。

   重点4:浮力

   考点评述:

   浮力的计算方法有多种计算方法,在使用时根据题意所提供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物体浮沉可以根据二力平衡或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进行比较,判断出物体所处的状态。考查“浮力”时会以一些情景进行命题,如故事实验设计、解决实际应用等方式出现,考查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在计算题方面,难度会降低,以多个知识点综合题目会减少。

   知识回顾:

   1.浮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的。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或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表达式:F浮=G排=ρ液gV排

   3.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里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作用,物体的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当F浮>G物时,物体就上浮;当F浮

   考题赏析:

   例5 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如图3所示,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玩具青蛙,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青蛙的浮力分别是F甲、F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解析:从两幅图中可看出,青蛙分别漂浮、悬浮在甲、乙中,故它们受到的浮力等于它们的重力,而青蛙是相同的,故所受浮力相等,即F甲=F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得到ρ液甲V排甲=ρ液乙V排乙,而V排甲<V青蛙,V排乙=V青蛙,所以ρ液甲>ρ液乙。而两烧杯底的液体深度相等,根据p=ρgh,可判断出P甲>P乙,故选项A正确。

   点拨:由此题我们也可以得到“漂浮在液面的物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的结论。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754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