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物理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资料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物态变化这一主题展开,内容涵盖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各种物态变化(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条件及其特征。此外,还包括了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分析及相关的实验设计,以及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释。

所涉及的知识点

物态变化涉及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包括温度、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过程,每种变化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特征。

物态变化 复习

知识树: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

单位:摄氏度(°C)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 正确使用方法

定义: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熔化 晶体熔化:①吸热②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①吸热②温度上升

物 熔化和凝固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凝固 晶体的溶液凝固:①放热②温度不变

非晶体的溶液凝固①放热②温度下降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变 汽化 沸腾:①吸热②温度不变

化 两种方式

蒸发:吸热制冷。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空气流速

汽化和液化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 降低温度

两种方法 压缩体积

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华(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知识要点精义:

1、物体冷热程度叫温度;常用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摄氏温度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和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分代表1摄氏度。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使用液体温度计要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在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它的量程,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认清它的分度值,便于读数。

使用液体温度计时做到: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即温度计的液柱不在上升或不在下降时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晶体物质在熔点温度时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更可能是固液共存态。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中物质熔点和它的凝固点相同。注意:(1)只有晶体才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出热量。

晶体熔化(凝固)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两个条件是否都具备。

5、冰的熔点是,水的凝固点是,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

6、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汽化现象。

7、要加快液体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8、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

9、沸腾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0、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此过程需要放热。

12、实验表明,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1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14、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主要仪器使用方法

温度计: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即温度计的液柱不在上升或不在下降时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在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它的量程,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认清它的分度值,便于读数。

图像识别

熔化图像(凝固图像与此相反)

沸腾图像

AB段:液体升温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上升

BC段:液体沸腾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重力图像:在同一地点,图线只有一条

第四章 物态变化 检测题

单项选择题部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

B.水在时一定会结成冰

C.晶体溶液在凝固点时,一定是液态

D.固体在熔化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2.下列实例中,减慢蒸发的是:

A.塑料大棚中的土地较湿润 B.将粮食摊开晾

C.煽扇子感到凉快 D.锅中加热的水干得快

3.下面是小明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吸热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4.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液化和升华 B.凝固、液化和凝华

C.凝固、汽化和升华 D.熔化、汽化和升华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夏天把湿衣服晾干 B.冬天,室外地上的水结成了冰

C.夏天,自来水管流汗 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

6.晶体在熔点温度下所处的状态是: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在使用器材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一些事项,下列正确的是:

A.使用液体温度计读数时,可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读数

B.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应立即读数

D.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应将玻璃泡放入容器的底部

8.夏天的中午,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很凉,而岸上的人却感觉特别热,原因是:

A.岸上的人穿的太多

B.水中的温度低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水蒸发要从人体上吸热

D.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水蒸发要往人体上放热

9.“分类法”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不是分类法的是:

固液之间

晶体

B.固体

A.物态变化可分为 液气之间 非晶体

气固之间

蒸发

相同点

C.汽化 D.比较蒸发和沸腾

沸腾 不同点

10.小明在家过周末,联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场景及其所包含的物理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擦地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动,使蒸发加快

B.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

D.看到灯丝变黑是先升华后凝华

卷(二)

一、与温度有关的问题

1.使用温度计之前,要先观察它的 和 ;在使用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 和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 ,待示数 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于液面 。

(2)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是

(c)

2.下面是观察水沸腾实验的一些步骤:

A 用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B水的温度升高到左右,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到水沸腾后再继续加热4分钟。 C把适量的温水倒在烧杯里,把烧杯放在铁架台上,把温度计插入水中。D 停止加热后,继续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温降到左右为止。

(1)将上面正确的操作顺序的代号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大致变化图像

(3)水的沸点是 ,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 ,在沸腾过程中水____热,产生的气泡由 变 ,上升到液面_______。

(4)我们知道水的沸点是100ºC,为什么小明测得的水沸腾时的温度不是100ºC呢?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蒸发具有致冷的作用,写出实验步骤。

4.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从图中可看出:海波是__ 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__ ;熔化过程用了___ 的时间;在B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_;在D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_ 。

二、生活中的物理

5.小林在家里烧开水的时候,发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出现,他还观察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有一小段距离,在壶嘴处什么也看不见,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上述的现象。

答:水沸腾是 现象,产生大量的 ,因为贴近水面的位置(壶嘴处)温度较 ,水蒸气 ,所以看不到白气;但是离开水壶嘴一段距离后,温度 ,水蒸气 凝结为 ,这就是白气。

6.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手感到暖和,而快速吹,手反而会感到冷,这是什么原因?

答:向手“哈气”时,嘴中呼出的 遇到手发生了 现象, 热量,所以感到暖和;当快速吹气时,由于 了空气流速,使手上的汗液加快 , 热量,所以感到冷。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761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