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

2012年南京市鼓楼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2012年南京市鼓楼区初三语文测试卷涵盖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三大板块。试卷中包含诗词默写、古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及作文写作等多个方面,重点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诗词、古文及现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审美意识的把握。

南京市鼓楼区2012年初三语文测试卷(二) 2012.6.

(满分120分,含书写3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2)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4)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6)受任于败军之际, 。 (诸葛亮《出师表》)

(7)月亮是古代诗人最钟爱的景物,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最清冷的月在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

最美好的月在苏轼的“但愿人长久, ”中。

最善解人意的月在李白的 “ ,随风直到夜郎西”中。

最辛勤劳碌的月在陶潜的“晨兴理荒秽, ”中。

最富大胆想象的月是 , 。

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 2分)

A.心扉 绯红 悱恻 匪夷所思

B.馈赠 崩溃 匮乏 振聋发聩

C.妖娆 侥幸 破晓 百折不挠

D.诘责 清洁 狡黠 生活拮据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凛冽——清洌 战栗——米粟 侧耳倾听——测隐之心

B. 迁徒——陡峭 炙烤——针灸 源远流长——世外桃园

C. 绽放——沉淀 赤搏——脉膊 妇儒皆知——孺子可教

D. 选拔——拨弄 伫立——贮蓄 销声匿迹——意志消沉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南京市江心洲大量蛤蟆集体出动,场面叹为观止,引起市民恐慌。

B.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各省市都将旅游项目与健康养生结合,二者相得益彰。

C.张纪中的新版《西游记》在各大卫视播出后,观众抱怨其粗制滥造。

D.“象形雨花石展”在雨花台风景区的雨花石博物馆举行,888枚“象形雨花石”让人大开眼界。

综合性学习

中考过后,学校将为初三毕业班的同学举行毕业典礼,请你参与典礼的准备工作。(9分)

【典礼邀请函】

5.毕业典礼将邀请家长参加,学生会给家长发了一则邀请函(2分)

①热情七月,花香满园。②在这个学有所成、喜庆收获的美好时刻,我校将举行2012届学生毕业典礼。③您很荣幸地受到了学校的邀请!④典礼仪式将于在学校体育馆举行。⑤届时,将会上演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和隆重的毕业证书颁发仪式,⑥校长也将亲临现场为毕业生颁发证书,我们诚挚地希望您能光临。

(1)第 句中,词语 使用不得体。(1分)

(2)第 句中, 和 搭配不当。(1分)

【毕业赠言展】

6.毕业典礼当天,校园内需要张贴很多毕业赠言,同学们很有心地选择了对联式赠言:(2分)

【A】凭窗共读三载,今朝抒离别

把酒对饮千杯,明日话辉煌

【B】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

平面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真

【C】财富千万,无过书本

青春无限,愿赴求知

【D】回首过去,三载辛勤,唯学求是情系校园

展望未来,一帆远挂,凭信而作胸怀天下

以上对联中,【 】组是毕业生写给母校的,【 】组是毕业生赠与老师的。

【同窗纪念册】

7.同学要制作毕业纪念册,纪念册的封面将在以下三幅图中选出。【A】的主体设计使用了脚印的图形,【B】则使用了帆船的图形,【C】则使用了胶片的图形。你会选择哪一种图形的设计呢?

【A】 【B】 【C】

同学甲选择【C】,因为胶片的图形让人心生怀旧感,每一格胶片记录了初中生活的一个片段,将它们串联起来,就是一部初中生活的影片,动人过往历历在目。

你选择【 】,因为 (2分)

【名著寄别情】

8.毕业典礼上有一个重要的活动——临别赠书,每一本赠书上都有同学们自己写的赠言。请你判断以下哪一项赠言有违原著。(3分)

A. 吴用夺取生辰纲, 巧用双掌连环计,不亏“智多星”的名号,愿你拥有他那样的智慧。

B.愿你像格列佛一样遨游神奇世界,并且能像慧骃国里的马儿一样,拥有宽容、理性、仁慈等一切美德。

C.《童年》中小茨冈纵情舞蹈,每次读到这一章节就会回想起联欢会上你的表演,你和小茨冈一样,用热情和乐观感染着我。

D.“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老舍笔下这样清新的雨一定能洗刷你的烦恼。

二、阅读 (42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鹭 鸶

宋·欧阳修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9.诗中的前两句写出了水浪的特征 ;诗中的 ”一词表现出鹭鸶体态的高雅轻盈。(2分)

10. 诗中鹭鸶的“闲”字所表现的意趣更接近于以下哪一句?(2分)

A. 独钓寒江雪 B. 任尔东南西北风 C. 俏也不争春 D. 悠然见南山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

太宗教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不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太宗谓侍臣曰 (2)见其临食将饭

(3)尔方为人主 (4)可以自鉴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如土石何?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1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

(三)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12分)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魏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会惊叹不已。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竟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人们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那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激情,渐渐被忧患重重的顾虑取代,先前那种能动的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渐渐地转变为被动的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体验。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取纯朴淡雅之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东渐,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色的。

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敝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15.各个朝代的服饰有各自的审美意识追求。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填空。(3分)

魏晋时期:个性解放

唐朝前期:

元 朝:

明 朝:

16.阅读③④两节,回答下列问题。(任选一小题作答)(3分)

(1)第③节中引用《魏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什么?

(2)第④节中着重介绍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有何作用?

17.简要分析第⑦节画线句中加点字“绝不能”的表达效果。(3分)

19.下列对文章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说明了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演变过程。

B.文章多处引用典籍诗句,真实地说明了古代服饰在不同时期的审美追求。

C.中国古代服饰的审美意识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人们的个性化追求。

D.文章意在告诉人们在继承中结合现代需求,设计符合时代特点的服饰精品。

(四)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13分)

雪国里的精灵

李存葆

①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上了雪后的崂山。

②从哨所直线下山,无路可行。我与哨长扶石踏雪,当来到一处向阳处的山坳里时,我俩俨然成了雪人。

③此处有平畴半亩许,东西两边山崖下,古松奇槐相见,北面是一片竹林。竹丛旁有暗泉流动,像木琴一样敲打出丁冬丁冬的乐音。沉甸甸的积雪,缀满竹的枯枝黄叶,把亭亭玉立的竹竿压弯。整片竹丛竟像一群周身缟素的云鹤,交颈而眠。

④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⑤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面,正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面,呈现在面前的竟是一片美艳的小花。我也快速而细心地用双手扒着雪层,但见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顿时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

⑥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篷帆轻易降落。

⑦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它们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⑧又是很多年前,去北疆早春的大森林,虽然萧索且寂寞,但它却赠我以深邃和幽远;雪国的大洁白虽然凝滞而单调,但它却深埋了一切龌龊,使我远离了远方的喧嚣和骚动,雪国的大洁白以诗意般的沉默赐我以诗意般的思索。

⑨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安睡着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的,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

⑩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几乎能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此时,我的惊讶之状,绝不亚于在崂山中的那次寻找。

⑾几朵蓝色的小花,使我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满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小小的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就是这漫漫雪国里的精灵!

⑿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⒀人们惯常吟诵刺破青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人们也惯常喜爱咏唱那报春的腊梅,好像只有它才是唯一的傲雪斗霜的花魁。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夏的预报和序曲。

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们,谁也没有权力去有意无意地践踏它们……

19.请简要概括作者两次偶遇小花的经历。(2分)

第一次: 在雪后崂山的雪层中发现一簇簇充满生机的小花。

第二次:

20.文章把小花称作“雪国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2分)

21.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2分)

但见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

(2)说说第⒀段划线句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夏的预报和序曲。

22.作者在写平凡的小花前,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雪之大而广?(2分)

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花喻人,在赞美平凡小花中寄寓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B.“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仅指小花外观,也指小花精神。

C..结尾意在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要像小花小草一样默默无闻,自强不息。

D.文章长句和短句结合,多用排比,语言富有变化,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三、作文(50分)

请以“不必羡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2年初三语文测试卷(二)参考答案 2012.6.

一、(25分)

1.(10分)

温故而知新

山重水复疑无路

燕然未勒归无计

物是人非事事休

奉命于危难之间

千里共婵娟 我寄愁心与明月 带月荷锄归 月下飞天镜,

2.(2分)B

3.(2分)D

4.(2分)A

5.(3分)(1)③ 荣幸 (2)⑤ 上演 仪式(颁发仪式) (3)B A

6.(2分)D B A

7.(2分)例句【A】毕业纪念册里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每个脚印都是一个故事,回首脚印串,心中感慨万千。

【B】学海无涯,扬帆勇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对同学最美好的祝愿与激励。

8.(3分)D

二、(42分)

(一)(4分)

9.(2分)声音响亮,水浪巨大。亭亭。

10.(2分)B.

(二)(13分)

11.(4分)告诉、对……说(2)面对(3)刚刚(4)借鉴(照镜子)

12.(2分)D

13.(4分)(1)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喻。

(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

14.(3分)乘马:提倡休养生息。乘舟: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休息:善于纳谏。

(三)(12分)

15.(3分)(1)色彩华丽开放(对美的大胆追求、追求时尚)

(2)淳朴淡雅

(3)服饰华丽异常(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

16.(3分)(1)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的影响之深。突出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个性解放。

(2)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说明唐代人追求时尚,追求服饰色彩华丽的审美意识。

17.(2分)“绝不能”语气坚决,不容置疑。突出强调清朝等级森严,黄色服饰只有皇室成员才能穿戴。

18.(3分)C(审美意识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四)(13分)

19.(2分)在北疆雪后杉树林里偶遇蓝色小花“白头翁”。

20.(2分)稚嫩、孱弱;坚韧刚强;美丽有活力(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

21.(4分)(1)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雪层下美艳小花的繁盛、顽强而富有生命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眼前小花的赞美之情。(抓住叠词分析也行)

(2)“浩歌”指大树、腊梅这些名声显赫的花木,“寂寞”指在艰苦环境中悄悄绽放的无名小花。

22.(2分)运用衬托手法,(1分)写雪之大而广,表现气候之严寒,烘托出小花生长环境的恶劣,更能突出平凡小花坚韧顽强、充满活力的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1分)

23.(3分)C

三、(50分)

书写3分。

译文: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古时候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事。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谕。见他对着饭菜准备吃饭时,便问他:‘你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回答说:‘不知道。’我说:‘凡是播种、收获的农事都很艰难辛苦,全靠农民努力务农,不去占用他们劳作的时间,才常有这样的饭吃。’看到他骑马,又问他:‘你知道马是怎样来的吗?’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是能够替人代劳的东西,要使他既劳作又得到休息,不耗尽气力,这样就可以常有马骑。’看到他乘船,又问他:‘你知道船是怎样运行的吗?’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船好比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能浮载船,也能推翻船,你不久将做君主了,怎能不畏惧!’看到他在弯曲的树下休息,又问他:‘你知道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树虽然弯曲,打上墨线就可以正直成材。做君主的虽然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诤就可以圣明,这是傅说讲的道理,可以对照自己作为鉴戒。”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071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