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

2018年昌平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包括书法鉴赏、文字理解与应用等。其中,第一部分要求学生识别书法作品的类型和特点,第二部分则通过一段关于北京中轴线的材料,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所涉及的知识点

该试卷涵盖了书法艺术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两个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书法家的作品风格,并理解北京中轴线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昌平区2017- 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第二次模拟练习

语文试卷

2018.5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局部),填空。(共3分)

唐代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从书体上判断,上面的___①___(填作品名称)是其作品。这幅作品结构(布局)___②___,笔画锋棱明显,书风遒媚劲健。另一幅是怀素草书巨制,结构松散灵活,笔画___③___,书风狂放烂漫。

2.为了深入了解北京城市文化,学校开展了“了解北京中轴线,感受古都魅力”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收集整理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6)题。(共12分)

材料一

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______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______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这条中轴线如一根脊梁,又如同一条“龙脉”,它既是古都北京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象征。

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区域,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______的城市之一。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对称(chèn) 脊梁(jǐ) “区”字的第二笔是“丿”

B.对称(chèng) 脊梁(jí) “区”字的第二笔是“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145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