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

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了多个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涉及语文知识、历史文化、文学作品分析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介绍婺州名人吕祖谦及其学术贡献;参观金华市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的体验与感悟;分析《山里的夜》这篇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环境描写;解读《卢重斋遗事》中的文人形象及其行为特点;以及根据提供的诗歌进行赏析和联想。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涵盖了语文基础知识、文学作品分析、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

2022年浙江金华中考真题

语文

走进婺里去

活动一:梦回明招山 纵笔访群贤

八百多年前的一个清晨,金华武义城东的明招山下,悠悠的晨钟声像往常一样响起。一批批 ________而来的名流学子,从四面八方会聚在明招寺的讲堂里。他们静静地肃立着,等待着老师从朝(A.zhāo B.cháo)阳的光芒中走来……是谁点燃了他们沸(téng)▲ __________的思想?又是谁,引领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探寻和思考呢?

他,就是一代理学大师吕祖谦(浙江金华人)。他开创了“婺学”,主张经史并重,学术上采取(jiān)▲ __________容并包的态度,是中国思想史上“坐标式”人物。

1.根据上面文字,完成(1)一(3)题。(4分)

(1)填人文中_________ 的词语,符合语境的一项是(▲)(1分)

A.莫名 B.慕名

(2)加点字“朝”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zhāo B. cháo

(3)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沸(téng) ▲_____________

(jiān)▲____________ 容并包

2.淳熙二年(1175),吕祖谦邀请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在信州鹅湖寺举行一场南宋史上最高级别的学术大辩论——鹅湖之会,当时文化思想界的名流纷纷闻讯而来,真可谓“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2分)

3.根据下面材料和你的积累,推断吕祖谦名(祖谦)与字(伯恭)的联系。(2分)

吕祖谦的得意弟子洪无竞,请他为自己取一个别字。吕祖谦主张既不能过度追求,也不能没有追求,于是针对“无竞”之名为他取别字为“求仲”。“仲”在古汉语中是“中”的意思,“求仲”就是中正、中和、不偏不倚。

4.陆九渊雕像前有“百世大儒”四个字。假如在吕祖谦雕像前补充类似信息,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须眉 B.尊君 C.先贤

活动二:稻源东方溯 文明万年前

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是金华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某校社团因为疫情,组织线上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参观后,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5.林西莉的《汉字王国》有一段关于水稻的表述(见链接材料)。大家认为这一表述需要修改请结合展板内解释修改原因。(3分)

链接材料:

大量的碳14 测定数据证明,早在公元前5000年农民就在长江三角洲的沼泽地上大量种植水稻。当人们1976年挖掘石器时期的村落河姆渡时,到处看到水稻的遗存……

那里发现的水稻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

(《汉字王国》,2017年第2版)

6.说明语言有生动(如《时间的脚印》)和平实(如《中国石拱桥》)之别。体会展板上解说词的语言风格,探究设计者选用这种语言风格的意图。(3分)

7.本次特展以“稻·源·启明”为主题,结合展板内容,阐述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5分)

走进云里去

活动三:文学照万象 童心探本源

山里的夜

戴明贤

天黑了。妈妈拎了条小板凳坐在鱼塘边,双手接着常乐,常乐觉得进了一个妖怪的大黑洞,一层又一层的黑涌过来,涌过来,淹没了他,憋得他咕噜咕噜吐泡泡。常乐把脑袋埋在妈妈膝盖中间,小声说:

“妈妈,外婆也看了,我们回去吧!”

“为什么?”

“害怕!”

“害怕?怕哪样?”

“哪样都怕!”

妈妈很奇怪:“你不是说乡下样样都好玩吗?”

常乐说:“白天是好玩,黑了就,就害怕。”

“到处都是人,怕哪样?”

“我想回家。”

“妈妈也想回家呀!这里就是妈妈的家,外婆就是妈妈的妈妈。你想想,要是你二十年没有回家看我了。今天看到一眼,明天就走了吗?”

常乐问:“妈妈,你真的是在这里长大的?真的是?”

“当然是真的嘛!”

常乐躲在妈妈膝盖中间,长长吐口气说:“幸好你走了!”

“幸好!”妈妈笑道,“走出五里路我就哭了,一哭哭了几百里……”

常乐想问为什么,忽然响起一片古怪的声音。满池塘都在怪叫。常乐像皮球一样弹到妈妈怀里,大叫:

“水里有怪物!”

“青蛙。”妈妈说,“哪样怪物!”

常乐一听,真是几十只几百只青蛙在一起叫。像学校鼓号队看见贵宾来了,指挥的小棍一挥,预备起!马上鼓号齐鸣,整齐无比。“呱——呱——”“呱——呱——”常乐哈哈笑起来。

“青蛙儿童蚊香!”

妈妈扳住乐乐的脑袋向着天上,喊道:“快看!”

一颗很大的星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从天上滑过去,好远好远才消失掉。常乐这才发现。原来外婆家晚上的天空不是大黑洞,而是蓝湛湛的,蓝闪闪的,像一块蓝颜色的大丝绒幕布.上面嵌着几千颗几万颗星星,大的小的,密密麻麻,流光泻辉。黑黝黝的大山剪影,从天那边镶到天这边。连绵不断。高高矮矮。胖胖瘦瘦。一座不同一座,跟卡通片里一模一样。常乐从来没看见过这样的星星天空。他目瞪口呆。连连说:“哗!哗!哗!”去年“六一”节他们全班去看童话剧,幕一拉开,就是这样一片星星闪烁的蓝天。女生们惊喜得喘不过气来。满场只听见"哗——哗——”散了戏,常乐他们几个还学她们哗呀哗的。气得女生们骂他是“自以为是”现在轮到他自己只晓得哗呀哗的了。

“妈妈!”常乐刚一开口,几十只几百只青蛙忽然一齐停住不叫了。周围一点声音也没有了。真奇怪!谁在指挥它们呀!准是一只最大最大的青蛙王在命令它们:“预备——起!”“预备停!”青蛙王可能有脸盆那么大!

“乐乐!你要讲哪样?”

常乐回过神来:“妈妈,外婆家肯定是全世界星星最多最亮的地方!”

“又说憨话!”

“肯定!”常乐指导妈妈“那是北极星。看见没有?最亮最大的那颗。那是北斗星!那边那边!七颗,排成汤勺一样。”老师带常乐们去参观过天文馆。

妈妈说:“那是七姊妹!①”

常乐觉得妈妈什么也不懂。“北斗星!‘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没听过少儿唐诗VCD吗?还是你给我买的哩……那么,大熊星座又在哪里呢……唉!外婆家星星太多了!”

呱——青蛙鼓号队突然开始演奏,把常乐吓了一下。他哈哈大笑。妈妈来机说:“乐乐!我们多陪外婆几天吧!”

“好!”常乐答应了,又叹口气说,“净是些大人!有一个同学也好玩点!”妈妈说:“明天看大姨去,她家有小朋友。”

“要是带着舒俐跟我们来就好了!”常乐说。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瞌睡了

(节选自《走进云里去》 )

【注释】①七姊妹:北斗星的一种民间说法。

【小说·联结】

8.结合选文,仿照示例,完成填空。(4分)

示例:黑夜降临,常乐感到害怕,这一感受让我联想到杜小康随父亲放鸭初到芦荡的陌生和害怕

黑夜降临,常乐感到害怕,这一感受还让我联想到《简·爱》中简·爱▲_________;

仰望星空,常乐▲_________,这一感受让我联想到《海万里》中阿龙纳斯▲_________;

“几十只几百只青蛙忽然一齐停住不叫了”常乐惊奇万分。这一感受让我联想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小鲁迅▲_________。

【小说·重现】

“弯弯的山路,云雾缭绕;云里的故事,古老淳朴。这些,对在城市长大的小男孩常乐来说,是他心里一幅永远清新纯洁的简笔画!”(小说封面语)请从文中选择一个触动你的画面,给它取个标题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4分)

【小说·品味】

10.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山村景象在常乐眼里是另一番光景,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常乐?(2分)

(2)“妈妈说:‘那是七姊妹。’”常乐认为妈妈什么也不懂。妈妈真的什么也不懂吗?联系上下文,简述你对妈妈这句话的理解。(3分)

【小说·探意】

11.小说结尾,常乐自豪地说:“都走进云里去了!”这与选文开头“我想回家”相比,常乐对山村生活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结合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探究常乐这段山村经历的意义。(5分)

链接材料:

常乐不断回头看那些山,回忆是不是去过。旁边一个叔叔发现了,问道:

“来过暑假的?”

常乐点头。

“去过哪些地方?”

常乐指着那些山:

“那里面。那里面。都走进云里去了!”

(《走进云里去》结尾)

走进书里去

活动四:诗意通今古 书中天地宽

卢重斋遗事

[明]叶盛

中书舍人卢儒字为己,号重斋,昆山人。博学能文善笔札。文学韩柳书法欧颜,自负甚高,诚亦时流罕及。或请文稿,曰:“吾有腹稿耳。吾昔备顾问翰林,一日上促《雪赋》急,诸公未即就,小子一扫,萧状元见之,吐舌走去。”其文今多不传,然其为人,颇类迂僻。陈孟东①者招饮,入门偶见胡仲子②文一册,席间饮食外,手读此文不已,不与众接一谈,虽诮之,不复顾也。一日,乡显宦往候之,读书阁中,久不出。其子侄请之至再,曰:“客候久矣。”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来③!”

(选自《水东日记》)

【注释】①陈孟东:陈,遍读群经。②胡仲子:胡翰,浙江金华人,著有《胡仲子》集。③来:句尾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咧”。

送徐子春往四川

[明]卢儒

千峰明月夜猿啼,雁自南来客自西。

远近水声滩上下,周回山色路高低。

石门驿畔沽春酒,松子矶边候晓鸡。

回首姑苏渺何处,想应吟遍卷中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或请文稿 或异二者之为

B.然其为人 吴广以为然

C.手读此文不已 惧其不已也

D.不复顾也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每部分限断一处)(2分)

①博学能文善笔礼

②文学韩柳书法欧颜

14.张大复的《梅花草堂集》中记载:是尝命作《雪赋》,顷刻立就,尽屈其同事者。作《雪赋》一事,卢儒是如何让他人受屈辱的?请从选文中找出相应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5.联系选文,体会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

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来!”

16.阅读诗歌后,诗中熟悉的意象引发同学们热烈的讨论,请补全对话。(7分)

小金:读这首诗,我脑海里总会跳出一些诗意相近的诗句。当我读到“千峰明月夜猿啼”,我就想到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①▲_________________”。

小华:我也有同感。读到“周回山色路高低”,以描写路况来表达②▲____________(填情感),这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两句异曲同工。

小语:我很赞同。温庭筠《商山早行》中“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两句与“松子矶边候晓鸡”,不都是在鸡鸣中“动征铎”吗?

小文:还有“回首姑苏渺何处”一句,极写回望来路时的惆怅,让我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⑦▲____________”那放眼前路的迷茫。

假设选文中“往候之”的不是乡里显宦,而是诗中的徐子春,卢儒仍会“久不出”吗?请结合诗歌和选文内容推断,并简述理由。(4分)

18.卢儒走进书籍,找到自己的天地:我们阅读名著,会发现“他们”也在“走进”。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对该人物“走进”的理解。(120字左右)(6分)

张学良(《红星照耀中国》)

孙悟空(《西游记》)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法布尔(《昆虫记》)

走进心里去

活动五:岁月有回响 落笔存心田

19.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50分)

题目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了解到喜欢再到以此为乐,是逐步“走进”的过程。回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讲述你在语文学习之路上走向“乐”的经历。

题目二:有人认为,“走进”永无止境,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走进”:也有人认为,“走进”的同时也要学会“走出”,不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对此,你怎么看?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文题自拟: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书写(3分)略

走进婺里去

活动一:梦回明招山 纵笔访群贤

1.(1)B (2)A (3)腾 兼

2.①谈笑有鸿儒 ②往来无白丁

“无竞”意为“无求”,显得处世较消极:根据吕祖谦的主张,取别字“求仲”便是对“无”的弥补与矫正。谦的“谦”有“谦虚”之意,“恭”有“恭敬”之意,均为君子之风,名与字相为辅佐,互为解释。

4.C

活动二:稻源方溯 文明万年前

5.《汉字王国》说,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水稻是目前人们所知道最早的,距离现在有700历史址中发现的炭化稻米已有超过万年的历史,且有水稻栽培、酿酒的证据。《汉字王国》中这段话没有吸收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

6.本解说词语言生动。从细微处人笔,讲述的角度新颖贴切;帮助观展者加深对展馆图片的理解;极具画面感的描述,具有代人感,让观展者仿佛看到上山人的生活场景;抒情化的语言洋溢着民族文化自豪感,表达了文化自信;作为解说词,让整个观展过程环节清晰、目的明确,引导观展者有序观展。

7.稻是上山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上山人是最早的农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先民;上山文化遗址群是定居文明的开端;上山遗址中有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器;稻作技术和稻作文化,延续至今并影响了整界。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跑者、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颗“启明星”。以“稻·启明”为主题,突显上山考古的主要发现,概括出上山文化的源头地位,彰显民族自豪、文化自信

走进云里去

活动三:文学照万象 童心探本源

8(1)示例:初次走进洛伍德学校的陌生与恐惧

(2)目瞪口呆(惊喜/吃惊);示例:初次跟随着船长在克里斯波岛海底森林散步时的新奇和震撼(3)示例: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

9.示例一:星空下的母子。夜幕缓缓拉拢,白天里的一切在黑暗中都变了模样。常乐把小脑袋埋在妈妈的膝盖中间,黑夜像妖怪的大黑洞阴森可怖。妈妈抚摸着常乐的小脑袋,一点一点冲淡了常乐的陌生与恐惧。

示例二:蛙鸣遐想。夜幕降临,人声渐退,池塘的蛙声此起彼伏,既而一齐响亮了起来。“那不是水里的怪物”,常乐痴痴地笑着,歪着脑袋,盯着池塘出了神:这么响亮的蛙鸣,像学校鼓号队看见贵宾一样整齐,莫不是有个脸盆大的青蛙王在指挥它们吧?

示例三:仰望星空。一颗飞驰的流星吸引了怯怯的常乐,他静静地仰望,才看清天空的脸庞:黑黝黝的大山剪影勾勒出星空的轮廓,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星子,闪烁着宝石般的光芒。“哗!哗!哗!”常乐松开紧握着妈妈的小手,欢喜得鼓起掌!

示例四:母子论星。繁星满天,常乐倚靠在妈妈身上,抬头望星。只见常乐双手在空中比划着,“指导”妈妈看北极星和北斗星,脸上洋溢着得意。妈妈站在常乐边上,凝视星空,目光悠远。

10.(1)真实存在的山村景象,在常乐眼里却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儿童世界,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富有童真童趣的常乐。

(2)妈妈的回答富有地域色彩,留存着对童年的美好记忆;她将这浪漫美好的知识与儿子分享,让山村多了一层神秘和魅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常乐,拉近着他与山村自然的距离。

11.该题分层赋分。

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解释这段山村经历。

示例:常乐是一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在外婆家住了一段时间后,能够适应并喜欢上这里的山村生活。

第二层:有一定理解,能联系选文和链接材料简单阐述。

示例:常乐的这一经历,让他能够从中得到愉悦与享受,从而适应并喜欢山村生活,使他对山村生活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

第三层:理解深刻,能联系选文和链接材料综合阐述。

示例:常乐这段山村经历,让他体验到山村生活带来的愉悦,对山村生活的态度也发生明显转变。小说结尾,常乐自豪地说“都走进云里去了”,说明常乐真正爱上自然,感受到山村生活的真实和美好。常乐的这从城市到山村外婆家的经历,释放了童真童趣,从而慢慢融人自然,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这一经历也让我们反思:风景的感受、知识的获得、亲情的理解,都应该源自真切的生活体验。

走进书里去

活动四:诗意通今古 书中天地宽

12.C

13.①博学能文/善笔札 ②文学韩柳/书法欧颜

14.卢儒把自己和其他翰林顾问做对比,突出同事才思不及自己敏捷;并用萧状元看了他的文章后都自愧不如的反应,来衬托自己的卓尔不群。

15.这句话的意思是:他马上回答说,你怎么知道他们读过什么书呢!回答中含有对子侄的嗔怪,觉得这些来见他的“乡显宦”是鄙陋的,流露出对“乡显宦”的不屑,突出他“自负甚高”“颇类迂僻”的性格特点。

16.①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挂与不舍之情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轮台东门送君去)

④雪上空留马行处(去时雪满天山路)

⑤鸡声茅店月

⑥人迹板桥霜

⑦风烟望五津

17.我觉得卢儒对待徐子春定不会拒之门外,而是喜笑相迎。因为卢儒在诗歌中充分表达了对友人离开的不舍之情,其中“想应吟遍卷中题”一句更是通过想象,表现自己和友人志同道合。他拒绝乡里显宦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人与他不是同道中人。

18.示例一:张学良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和艰难抗争,终于走上抗日道路,从而走进思想坚定而有意义的人生。随着对共产党停止内战的诚意和团结抗日决心的深人了解,张学良不再摇摆,最终通过西安事变这一实际行动,走进了抗日的新征程,明晰并坚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于张学良而言,“走进”就是寻找正确的道路,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

示例二:孙悟空的“走进”其实是一个融入团队和找到自己价值的过程。孙悟空一开始愿意跟随唐僧西行取经,只是出于报恩,没有真正把自己当作团队中的一员。当他杀了几个强盗后,无法理解唐僧的指责便回到花果山。后来,孙悟空又经历两次离队,逐步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和价值。百般历练,蜕变成了斗战胜佛。

示例三:保尔的童年充满苦难,他富有反抗精神,却彷徨不知所从。在朱赫来影响下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受到《牛虻》启发,他毅然投身到前线,走进革命征程。面对命运的一次次考验,保尔越磨砺越坚定。身体残疾后,他又拿起笔来顽强写作,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生命的誓言。走进革命的过程,是保尔不断战胜自我寻找人生方向的过程。

示例四:法布尔带着科学的探究精神、敬畏生命的态度走进昆虫世界。在观察中认真感悟生命的每一种表现,并陶醉其中。法布尔由热爱自然,逐渐上升为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法布尔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都灌注在昆虫世界,通过《昆虫记》传达“观察中的个人体验”与“思考得出的对人类社会的见解”。走进昆虫世界,法布尔便走进了探索生命的旅程。

走进心里去

活动五:岁月有回响 落笔存心田

19.略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163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