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答题前,请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答案标号涂黑。
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宣传单
李新
①移到桥西头的太阳,掉进楼房背面,王可从城区澴水河东岸的机配制造公司下班了。
②忙碌一天,虽然疲惫,想到妻子可口的饭菜和聪明伶俐的女儿,回家路上,王可不禁哼唱起了《农民工之歌》,“昨天我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城市的新主人意气风发……”
③回到桥东街道最尽头的住处,进得厨房,王可向妻子递上一个鼓嘟嘟的大红包,得意地说:“俺的奖金。”(感叹号,表示语气的强烈,体现王可获得先进人物称号后在妻子面前的得意与自豪)。惊喜不已的妻子,忙端上饭菜,顺手递过一张宣传单。
④王可瞅了一眼,上面写着“高薪招聘焊接技术工。”展开细看,是一家生产大型风电设备的国有企业招聘,最基本应聘要求高中文化、5年工作经历、有焊工证、埋弧焊等操作经验。王可全都符合。
⑤“你干了这么多年电焊工,一个月才赚3000多元,这是个好机会,试试吧。”妻子说,用手指着传单的大红字体,“看清楚,这月薪可是9000元起呀。”
⑥王可是偏远的大山村里人,读了3年职业高中,学的是机电专业。毕业后在广东打工时认识同乡的妻子,结婚有了女儿后,便进了县城机配制造公司当电焊技工。收入虽不高,养家糊口还成,工作还算稳定。王可常对在超市打工的妻子说,“咱一个山旮旯的农民当上工人,也算知足了吧。”
⑦王可所在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按客户订单要求,由车工、钳工、焊工、钣金工等照订单图纸设计的流程加工和组装。工作尽管辛苦,但王可有一席用武之地,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上周,王可又获得年度先进人物称号,今天从财务部领回4000元奖金。
⑧去年初,公司引进最新的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从用料到加工、组装、再到装车发货,所有工序一气呵成,员工需要做的只是在生产线旁进行数控操作。
⑨智能生产线上马后,工作轻松了,也不需要那么多员工。80多人的车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自然减员到19人。王可较幸运,他不懂数控技术,公司上智能生产线时,王可获得商家培训员工的机会,最终保住了岗位。但商家培训只针对该设备的基础操作,为期仅15天。说是数控操作,其实只是照本宣科。超出设备之外的,比如最关键的自动化编程,王可连常识都不懂。这给王可带来了危机感。
⑩工作虽然保住了,但因为劳动强度下降,工资也跟着降掉了500元,拿到手3500元。加之,家里最近在县城贷款买房,孩子快上初中了,经济上捉襟见肘,妻子只能敦促他加劲努力赚钱。
⑪工资少了,妻子一直耿耿于怀。王可只是告诉她想自费报自动化编程培训班,学费7500元,每周上课一天半,学习一年半。当初培训工程师说:“如果学会自动化编程,一个月拿1万元工资不成问题。”目标很是激励人,但公司不给员工进修提供任何资助。妻子说又费钱又误工,不同意。
⑫今天,王可盯着宣传单上“9000元起”的数字,对妻子摇头说:“我怕是干不了这个活。”“你不试一烙铁,又怎晓得呢?”妻子激将着王可。
⑬眼见王可不自信且犹豫的怪样,妻子便直接打开手机免提语音,替王可拨通传单上电话。对方询问年龄、工作经验后,问道:“机械加工的数控切割编程熟练吗?”
⑭王可迟疑着说:“这个……能看懂,但,不熟。我现在干的都是固定编程的几种部件。”对方公司又抱着希望耐心地问:“图形转换编程可以吗?”王可再度结结巴巴,对方随后又问了几个数控编程方面的问题,终于,失望地挂断电话。
⑮王可把传单递给旁边的妻子,说:“真的不行,丢掉吧。”
⑯妻子这时不再说话,转身进了房间。出来时,拿着3500元连着刚才的红包递给王可说:“明天就去交自动化编程培训班的学费吧。”
⑰王可愣着神,妻子把宣传单往桌子上一拍:“吃饭!”王可笑呵呵地看着妻子,也把桌子一拍:“好!吃饭!”
(选自2019年5月7日《孝感日报》,有删改)
1. 梳理全文,完成下表。
2. 小小宣传单,却在王可和妻子的生活中起到了大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3. 联系上下文,品读第⑯段划线句子,说说妻子此时心里是怎么想?
4. 本文在叙述故事时匠心独运,采用了插叙的方式,其中介绍王可“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5. 仿照第③段中对感叹号所做的阅读批注,为第⑭段中的省略号做阅读批注。
6. 你觉得王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文用这个人物表达了什么主题?
【答案】1. (1). (1)感到满足(知足) (2). (2)应聘被拒(应聘失败) (3). (3)重拾自信(兴奋开心)
2. 宣传单是催化剂。没有宣传单,王可和妻子还沉醉在自我满足的生活状态中,虽然也有危机感,却没有化危机为动力。宣传单的出现,让王可和妻子意识到智能时代已到来,不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
3. 看来丈夫以前想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不应该再犹豫学还是不学,也不再考虑学费贵不贵了;应该用实际行动支持丈夫。
4. 说明王可是一个勤奋上进的人,有一定工作实力;为下文写王可想学习新技能做铺垫。
5. 省略号表示说话的停顿、断断续续(结结巴巴),反映王可不自信的心理和迟疑的态度。
6. 王可是一个工作上努力上进,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
主题:智能时代来临,即使是很优秀的人,如果固步自封,也会落后于时代。所以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解析】
【1题详解】
梳理情节及人物心理变化。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和心理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和心理。如(1)空,可分析第6段王可“咱一个山旮旯的农民当上工人,也算知足了吧”一句,即可得出“感到知足”的答案。(2)空,可分析第14段,写应聘被拒。(3)空,可分析最后一段,妻子的鼓励使王可“重拾自信”。
【2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小小宣传单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读文章后,在文中找到相关情节后分析作答。宣传单没有出现前,王可和妻子自以为天下太平,没有化危机为动力。宣传单出现后,王可和妻子才意识到不加强学习就会丢掉工作,落后于时代。所以说小小宣传单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题详解】
考查文句所反映的人物心理。一定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特别要结合上文“王可只是告诉她想自费报自动化编程培训班”一句分析。“妻子这时不再说话”说明妻子终于想通了:丈夫以前想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转身进了房间”是说妻子要用应该用实际行动支持丈夫,不再考虑学费贵了。于是才有了下文的“拿着3500元连着刚才的红包递给王可”。
【4题详解】
考查情节的作用。“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从内容上看,说明王可是一个勤奋上进的人,有一定工作实力和工作业绩。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写王可想学习新技能蓄势,使下文情节的发展变得顺理成章。
【5题详解】
做阅读批注。本题给出了批注方向,即仿照第3段中对感叹号做阅读批注的方法来为第14段中的省略号做阅读批注。所以首先要了解好第3段对感叹号做阅读批注的方法特点,然后根据第14段这句话上下文的情节分析作答。注意上文是招工单位问“机械加工的数控切割编程熟练吗”,所以很容易判断出“这个……能看懂”中的省略号意味着什么,即通过说话的断断续续的状态,反映王可不自信的心理和迟疑的态度。
【6题详解】
一问,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文章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王可有了工作压力便想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等情节即可概括出他是个工作上努力上进,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二问,通过主人公王可在工作上受到阻力后,决定到自动化编程培训班提高自己的事件,反映出智能时代来临,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而被淘汰。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品紫砂壶
余显斌
①一个茶人,拿着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茶,坐在古柳大树下的青石上,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简直是山水田园般的生活。这一刻,什么名利,什么得失,都已了无踪迹,心中唯有茶花如雪,清香细细,唯有蝉鸣声声,山泉溅溅。
②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不是山中饮茶,是都市茶寮饮茶。山中饮茶,当用紫砂壶,与田园生活,与篱笆豆角的山村风光很是吻合。
③陶渊明诗歌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茶饮还不普及,紫砂壶更未出现,否则“归去来兮”的他,捏着一把紫砂壶,在东篱下一边品茶一边观赏着菊花,真有一种“人淡如菊”的情态。
④紫砂壶的出现,要晚于许多茶具,譬如邢瓷、青瓷、兔毫盏等。可是紫砂一出,后来居上,竟然成为一品茶器,也成为文人的喜爱之物。文人,竟然将一把紫砂壶,当作一方宣纸世界,作为抒发情感的对象。于是,造壶已经不只是匠人之事,也成为一些文人写诗填词之余的爱好。
⑤紫砂壶能葆茶香,能提茶味。明末文震亨谈论紫砂壶的妙处时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壶让茶香清新如初,毫无异味,毫无变更。紫砂因茶而兴,茶也得紫砂而香远益清。
⑥文人收藏紫砂壶,已不仅仅是为了品茶,更是为了在闲暇之余,在竹影琳琅、绿影映墙之时,拿在手里细细把玩,修身养性、涵养品德。紫砂壶也因之成为文人梦寐以求的茶具,甚至千金难求,罕如美玉。紫砂壶名家供春所制紫砂壶,清朝时期成为极品。雍正年间的状元周澍曾得到一款供春的紫砂壶,绘画著文之余,泡茶独品,清雅非常。此壶价钱,用他的文字描述:“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年,则值金一笏。”
⑦紫砂壶古朴厚重,如君子的为人;紫砂壶外实内虚,如君子的品德;紫砂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特质,如君子的 。文人赞美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
⑧这说的是紫砂壶,也是中国文化的君子风度。
⑨一品的紫砂壶,一品的君子人格。
(选自2019年5月1日《中国教师报》,有删改)
7. 上文用细腻的笔触分别介绍了紫砂壶的出现时间、特点、______、______、文化内涵等内容。(请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8. 联系上下文,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两字词语。
9. 细读全文,选出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 拿着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茶,会使人忘却得失,感受田园生活般的宁静。
B. 紫砂壶的出现晚于许多茶具,但一经出现,立即成为一品茶器,也成为文人的喜爱之物。
C. “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这句话主要意思是紫砂壶壶形各异,不是方形就是圆形。
D. 紫砂壶能保持茶的清香如初,又无熟汤气,常常融入文人制作的心血,一把名壶的价值可以罕如美玉。
【答案】7. (1). 功用(妙处) (2). 收藏价值(或价值)
8. 风骨(气节、节操) 9. C
【解析】
【7题详解】
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如第5段写的是“紫砂壶的妙处”,第6段写的是“文人收藏紫砂壶,已不仅仅是为了品茶,更是为了……”,即收藏价值。
【8题详解】
根据语境填空题要注意两点:(1)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2)明确要填充的词语内容后,要考虑到语意的连贯性。解答时首先要弄清所叙述对象的特点。如上文是“紫砂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特质”,再联系“君子”一词,很容易联想到“风骨”或“气节”或“节操”等表示宁折不弯人格的词语。
【9题详解】
C“不是方形就是圆形”说法不符合文意。“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紫砂壶壶形各异。即使是方形的,也都不是一种“方”;即使是圆形的,也不是一种“圆”。都各有特点,形状各异,避免雷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停下来,做个发现者
张勇
①李斌先生在文中谈到,大学时的老师来北京出差,邀请三两门生去喝茶。老师亲自沏茶、斟茶,并传授洗杯、闻杯、品茶的技巧。临走时老师特别叮嘱:“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给自己留出一点品茶静思的时间。”
②忙是一种节奏,是一种标志,也是一种生活。现在社会,何人不忙?何事不忙?生活的逼迫,学习的压力,梦想的追求,常常让我们行色勿勿,不肯停下前进的脚步。于是,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感到无力,彷徨,孤单……与其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停下来。
③立陶宛有一种叫做“螺旋树”的松树,这种树在幼年时,长势过快,一味地疯长,顶端的幼芽就显得柔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每当刮风下雨,这些脆弱的幼芽往往是不堪一击,几乎全被毁掉。顶芽被毁后,螺旋树就生长出许多侧芽来顶替,这样一来就渐渐地长成了弯弯扭扭的螺旋树。
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人可以精力无限、奔腾不息,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适度的停顿犹如登山过程中的休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激昂迈向激昂的必经阶段。就像电影镜头,长短镜头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缤纷多彩的画面节奏; 。
⑤古人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赶路,让人们在“停”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走得更快捷。“停”是为了更好地走,这是中国古人智慧在“亭”中的形象体现。
⑥“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仁者爱山,智者乐水,面对山之厚重,水之浩淼,难道你就不会有些许所感所悟么?那些洗净铅华,浮躁的心灵同样可以清丽脱俗,摄人心魂,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现在你,需要整装待发,重新起航。不偶尔停一下,你如何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呢?不偶尔停一下,你又怎能成为生活的主人,美的发现者、欣赏者。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0.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偶尔停下来”会有哪些收获?
11. 选出下面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当我们行到水穷处时,与其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停下来,坐看云卷云舒。
B. 举螺旋树的例子是从正面论证人如果急于求成,不懂得适当的停顿就会根基不稳,以承受生活的重压。
C. 只有学会劳逸结合,在停中补充体力,才能为今后的行路增添力量。中国的“亭”形象地诠释了这一智慧。
D. 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尽情领略生活的美好。
12. 请在第④段横线上补写一个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
【答案】10. ①可以发现不同的自己;②可以使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让生命更精彩;③可以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④可以成为美的发现者。(谈出其中三点即可) 11. B
12. 示例一:适度的停顿就像歌曲中有副歌,才会与主歌形成起伏的乐曲变化,使歌曲悦耳动听。
示例二:适度的停顿就如绘画中的留白,是对主题的补充和延伸,也是画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解析】
【10题详解】
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如文中“偶尔停下来”的收获可分别提取第1段“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第4段“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第5段“让人们在‘停’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走得更快捷”,第6段“不偶尔停一下,你又怎能成为生活的主人,美的发现者、欣赏者”等句进行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11题详解】
B“从正面论证”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举螺旋树的例子是从反面论证人如果急于求成,不懂得适当的停顿就会根基不稳,以承受生活的重压。
【12题详解】
要求补写一个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实际上也是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本题要求比喻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适度的停顿犹如……”的句式结构,同时注意比喻的贴切,分句之间的关系。内容要注意陈述的主体不能变,要写出“适度的停顿”的意义。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13.按要求默写填空。
(1)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4)高度决定视野,古代许多诗文包含这样的哲理,请写出上下相连的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自在娇莺恰恰啼 (2). (2)拣尽寒枝不肯栖 (3). (3)先天下之忧而忧 (4). 后天下之乐而乐 (5). (4)示例一:欲穷千里目 (6). 更上一层楼/示例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示例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娇莺”“拣”“栖”等字词的书写。(4)的答案比较开放,只要是写出表达“高度决定视野”这一哲理的上下相连的古诗文名句即可。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4. 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______。
15. 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4. 思绪之绵长(无穷)
15. 写法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考查词语的表现力。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诗句或语境中去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所以这里的“悠悠”运用叠词的手法,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按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15题详解】
比较阅读。一问,写法上的共同点。甲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为用典,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乙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借汉文帝的荒唐对当权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也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所以两首诗都使用了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二问,通过对写作手法的分析,即可归纳出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甲词借对孙权的赞颂,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乙诗通过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等史实,对像贾谊一样怀才不遇的人寄以同情,对命运的坎坷磨难发出自己的慨叹,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对造成这一结果的上层统治者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讽刺和揭露。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良将李牧
司马迁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⑥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⑦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⑥让:责备。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6. 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B.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C.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D.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17.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军细柳/上自劳军
B. 居无何/常居雁门
C. 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他人代将
D. 已而之细柳军/赵之良将也
18. 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 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 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 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 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
1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20. 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答案】16. B 17. C 18. A
19. ①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②像这样连续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损失。
20. 共同点:①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②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
独特之处: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B。即: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译为: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此题要注意把几件相关的事情之间划开。
【17题详解】
C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都是“派遣”之意。A前者“驻扎”,后者“军队”。B前者“经过”,后者“驻守”。D前者“到、往”,后者“的”。
【18题详解】
A“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对甲文理解分析有误。“天子为动,改容式车”:意思是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在横木上。这是侧面在写周亚夫的军威。而不是要表现皇上的威严。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①关键词:约——规定;驱驰——纵马奔驰。②关键词:是——这样;数岁——多年。
【20题详解】
比较阅读。一问,要求答出李牧、周亚夫两人在治军方面的共同点。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好两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从治军严谨、坚持原则等角度作答。二问,要求答出李牧的独特之处。认真阅读乙文,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分析“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厚遇战士”等句,即可归纳出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这一点。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二)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
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大败匈奴,斩杀匈奴人马十多个。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片段一]
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它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21. [片段一]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
22. [片段二]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23. 选出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
A. 法国作家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正是由于凡尔纳无限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海底两万里》才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B. 《儒林外史》中作者吴敬梓把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楔子”,是以王冕为例,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C. 当我们读到《艾青诗选》中“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样鲜活的诗句时,我们不仅惊叹其非凡的想象力,还从内心激起了对“黎明”和“希望”的巨大渴望。
D. 法布尔的《昆虫记》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昆虫的另一面:勤劳的蚂蚁竟然是残暴的掠夺者;看似笨拙的圣甲虫,竟是个能工巧匠;看似恶毒的朗格多克蝎,却对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
【答案】21. 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喊他们“喂”,而应该称呼“同志”(或“小鬼”“红小鬼”)。
22. 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这体现了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红星照耀中国》有关要点内容的理解。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一群“红小鬼”们。在作者斯诺的笔下,他们一个个活蹦乱跳,有趣可爱。而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所以当“我”用“喂”向他们打招呼时,他们毫不理睬。他们认为应该称呼“同志”或“红小鬼”。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后才放行彭德怀的。结合“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一句分析,少年先锋队队员这样做体现了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
【23题详解】
B“以王冕为例,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不正确。王冕是一个有才华而厌恶官场的人,是作者所歌颂的正面人物。王冕的故事,与后文那一群埋首经卷、只知追求功名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于那些通过读书科举当了官的老爷们的鄙视和排斥。
二、综合运用
24.根据拼音工整地写出相应汉字。
谷雨,一个散发着稻香的名字,湿lù lù( )地站在暮春的田埂上,在布谷鸟一声近一声的催促中,投入夏的怀抱。
【答案】漉
【解析】
【详解】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漉”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而“湿漉漉”:形容湿透的样子。所以也可据义定形。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合理。
2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 、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 、安于现状;能力再强,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 、不思进取。
A. 置身事外 自甘平庸 踟蹰不前
B. 置之不理 自甘平庸 犹豫不决
C. 置之不理 自甘落后 踟蹰不前
D. 置身事外 自甘落后 犹豫不决
【答案】A
【解析】
【详解】(1)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自己不上台”属于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所以选“置身事外”。(2)自甘平庸:自己乐意做一个寻常而不突出的人。自甘落后:情愿落后。语境批评的是不上不下的平庸之人,所以选“自甘平庸”。(3)踟蹰不前:迟疑不决,不敢前进。犹豫不决:迟疑。拿不定主意。横线下文是“不思进取”,强调的是不敢前进,所以选“踟蹰不前”。
2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2019年中华经典诵读展演会上,内地与澳门学生将中华经典诗文与音乐、舞蹈、舞台声光电技术等艺术元素相结合,淋漓尽致地呈现中华语言之美。
B. 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选择。
C.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文化精品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增添了不少新的形式和手法,诗与歌、与情相得益彰。
D. 电影《老师·好》中,起初性格各异、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老师的教育感召下,走向了成熟。开心相聚的那天,师生们共享天伦之乐。
【答案】D
【解析】
【详解】D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天伦之乐”是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不能形容“师生们”在一起的情况。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27.4月28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这场“长城脚下的世园会”,以植物为媒介,以园艺为信使,向世界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班上开展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仔细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会徽
【材料二】
在2019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只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才能让子孙后代过上绿色文明的生活,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着见青山、闻见花香。
【材料三】
近年来,孝感市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让生态惠民,绿富同兴。
例如,相关部门对河汉湖周边散乱的养殖场进行了清理和整治,退田还湖,引导群众转换观念,走产业转型之路。不久的将来,闪汉湖湿地公园将以绿色生态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
(1)此次世园会会徽名为“长城之花”,请仔细观察它,解读其设计的巧妙之处。
(2)请依据材料二、三,补充完成以下宣传语:
“生活与绿色相约, ”(填写的下句应与上句形成对偶)
【答案】(1)①整体来看,会徽以花为主体,六片花瓣翩翩起舞,与园艺博览会的主题吻合。②中心部分既是花蕊的形态,同时似起伏的古老长城,又像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交代了世园会举办地点,也暗示了此届世园会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举办的。③六瓣的和平花,承载着哲学观念,六合常用于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象征和平和谐,召示了此次世园会宗旨。
(2)示例一:发展与生态同行
示例二:美丽与家园同在
示例三:环保与发展共进
【解析】
【详解】(1)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如此题注意“花朵”的图案,英文、阿拉伯数字、汉语拼音。结合徽标名称分析其含意。会徽取名“长城之花”,设计风格端庄大气。三色六瓣的和平花,寓意世界和平、和谐共处。而六片不同颜色的花瓣围绕长城翩翩起舞,生动呈现“长城脚下世园会”的特色。青色的花瓣,看上去仿佛是青山,寓示世园会“绿色生活”的主题;橙色的花瓣,化作丰硕的果实,象征世园会是世界盛会;红色的花瓣,俨然是花海,代表中国人的热情似火,欢迎四面八方的客人。整体给人感觉端庄大气,渐变的叠印表现手法具有科技与气息,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花蕊与长城的融合既有外在的气质,又具备内在的东方文化脉络,将元素与世界表达结合一起。
(2)要求完成宣传语的后半部分。且填写的下句应与上句形成对偶。从内容上看,首先要读懂材料二、三的大意。抓住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同步进行。然后提取关键性的词语。如可提取材料中的“发展”“生态”等词语进行构思。从形式上看,上联“生活与绿色相约”整体上是主谓结构,“生活与绿色”是并列结构。如拟为“发展与生态同行”则内容与形式都符合要求。
三、写作表达
28.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道写一篇600字以上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①请以“终于等到你”为题作文。
②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答案】终于等到你
爬过千山,越过万水,终于寻到你——题记
这一天,初次遇见了你,只为了心灵上的那一抹平静。
你苦苦的寻找,却只见冷冷清清,忧伤夺去了春夏的和煦,抢走了你悠闲的赏花兴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那是多么的寒冷呀?应该是冬日早晨的寒风急袭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黄昏时节,望着西边降落的太阳,不禁让人想起旧日的相识。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我终于见到了你,你的智慧大方,让我期待着下一次的邂逅。
身在小院,梅花原比桂花富有情意,但你偏偏喜爱幽静深处的桂花。“暗淡轻黄体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你让我知道了花群丛中默留香的才是最好的。“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一个着意打扮的初恋少女,偷偷想念着自己的心上人。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终于等到了你,你的清丽端庄,令我畅想着下一次的重逢。
重阳佳节,清晨稀薄的雾气笼罩着浓浓的云层,虽然丈夫远隔千里,但阻挡不了你的心。“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与夫分离,你离愁深重,即把自己关在一个幽静凄迷的境地中,只因相思痛而你却“人比黄花瘦。
当我转身,你我在同一世界。我终于等到你——李清照。
【解析】
【详解】(一)作文标题“终于等到你”。有些等待是值得的,是令人期待的,但是要花费时间和耐心。当等待的时间越长,我们就会对达成目标之后多一份期待。“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这就是标题“终于”的意义,要把“等”的艰难过程写出来。而标题中另一个字眼“你”,为第二人称,亲切的称呼能缩短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你”是谁?“你”可以是人,可以是景,可以是物。古今中外,思路打开。以人为例,“你”可是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塑像,可以是报刊亭挂着的图片的主人公,可以是街头弹吉他的青年。以景为例,“你”可以是北京什刹海,可以是首都博物馆,也可以是地方小吃。“你”可以是现实中遇到的;假如是想象中的一次驻足,似也无妨。还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本题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宽容度较大。如何让自己的叙述表达别具一格,那就得在结构形式上下功夫。都写记叙文体时,选用日记体、书信体、对话体、梦幻体,肯定就会有异峰突起、柳暗花明的美感,助你的作文脱颖而出。
(二)诗歌材料作文。《煤的对话》这首诗看来似乎写得很平静,没有激昂豪迈的措词,没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没有号角般的壮烈情绪,然而这首短诗,却那样耐人寻味。诗歌中把“煤”拟人化。而且让“煤”自报家门,自报历史。这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使人感到煤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写作文时,可从两个角度立意:其一,煤长期埋藏在地下,沉睡千年,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然而,它们具有一种优秀的品格——遇着火就会燃烧,就会发光发热,为人们做贡献。所以可从奉献的角度立意。其二,诗人以“煤”来写苦难的中华民族,从而赞颂了不甘平庸,不愿受压迫,抓住机会就能奋起的精神。所以可从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的角度立意。
【点睛】此作文又是个“二选一”题目。对于作文“二选一”的新变化,一点都不意外,不新鲜。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选择空间,也挺好的。写作指导:二选一个写,怎么选?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体裁一致,都为记叙文,但主题不一,如一篇写人,一篇写物;另一种可能是体裁不一,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对于这两种可能,对学生来说都算是福利,难度不大。若是在记叙文或议论文中挑,我们比较建议学生写记叙文。初中生毕竟还是最熟悉记叙文体,相信95%以上的学生都会选记叙文。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对于二选一的选题作文,考生要在宝贵的考试时间内,快速选定题目,不要举棋不定。考生应该以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的内容为选题的标准,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