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

苏教版八年级中考古文复习题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主要围绕《小石潭记》和其他相关文言文进行考察,包括文言文词汇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和情感分析。试卷不仅测试了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考察了他们对文章情感和写作手法的理解。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翻译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重点涵盖了文言实词、句子翻译、情感分析和文章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中考文言复习 《小石潭记》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或短语。

乃记之而去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

不可名状  伐竹取道 水尤清洌

翠 蔓 俶尔远逝 佁然不动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悄怆幽邃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以其境过清(         )  (2)窥谷忘反(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高耸仰卧),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qīn 高耸) 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怡然不动。( )

③负土而出( ) ④寻山口西北道(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3、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作者在游小石潭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水必躬亲》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

泥于掌故 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 潴有浅深

非相度不得其情 非咨询不穷其致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昔海忠介治河

布袍缓带 横索一钱

计利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远嫌而避怨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5.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11分)

(一)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二)刚峰宦囊

都御史刚峰海公①卒于官舍,同乡宦②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苏点其宦囊③,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④、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风洲⑤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⑥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以此评乎?

   ——(选自《金陵琐事》

【注】① 刚峰海公,指海瑞。刚峰,海瑞的字。②宦囊:指海瑞死后的遗物、遗产。囊,口袋。③葛布:即夏布。端:布以六丈为一端。④王司寇风洲:指王世贞。⑤断:判断,评论。⑥加:超过、胜过。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     (2)同乡宦南京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

(2)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

14.(一)文中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4分)   

15.《治水必躬亲》和《刚峰宦囊》两篇短文表现了海瑞的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阅读《治水必躬亲》和《大禹治水》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乙)禹伤先人父鲧(gǔn)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禹因父亲治水不成被杀而悲哀,就尽心尽力去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向鬼神表明自己的诚心);卑宫室(使自己居住的房屋矮小),致费于沟淢(xù沟渠)。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qiāo古时走泥路所用工具),山行乘榉(jǔ)。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开通)九(虚数,言其多)州,通九道,陂(bēi添塞)九泽,度(duó翻越)九山。令益(人的名字)予众庶稻,可种卑湿(潮湿、低洼的地方)。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史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泥于掌故 ( ) (2)劳身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3、在你心目中,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联系选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对海瑞作出尽可能全面的评价。

“干国家事,读圣贤书。”--海瑞所题自勉对联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海瑞墓园对联(为海瑞手书)

4、请从《治水必躬亲》中概括出两个成语。

5、请你从《治水必躬亲》中摘录能够证明观点“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的原句在下面横线上。

6、阅读《大禹治水》,请你列举出大禹值得我们学习的举动。

7、我国历史上治水的名人有许多,你能再列举几个吗?

一、1. (1)忧伤(的样子)  (2)像蛇一样  (3)离开  (4)大约,大概   (5)凄清,冷清清  (6)说出   (7)砍   (8)呆呆的样子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3)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4)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    (5)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6)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7)(鱼)时而静止不动,时而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二)1.(1)因为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3.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19.略

20.略

21.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22.躬亲、清廉(用原文“冒雨冲风,亲给钱粮,不扣一厘”也行)

23.略(可参看课本练习一P204)

24.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治水必躬亲》阅读复习练习答案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一、词语解释:

1.躬亲(gōng qīn):亲身。    2.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3. 泥(nì)于掌故:拘泥。 4.掌故: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

5.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原因是,是因为。 6.潴(zhū):水停聚的地方。   

7.势: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8.相度(xiàng duó):观察和测量。

9.情:真实情况。    10.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11. 非咨询不穷其致穷:彻底摸清,追究到底。其:它的,指水的。致:事理。  

12. 是以:因此,所以; 以:因为。

13. 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躬:古义,亲自。

14. 胼胝(pián zhī):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15. 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16. 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尝:曾经。。  横索:横行勒索。

17.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完成,做好  

18. 计利而忘义: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计:盘算,考虑。 

19. 好逸而恶劳:喜好安逸,害怕辛劳。

20. 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远:远离,远远躲开。 

21. 兴:兴办,兴修。 

二、翻译

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2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三、阅读:

1,“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盖地有高低......不穷其致

2,作者认为治水成功必须要避免哪些不良现象?(2分)   

答:执一,泥于掌故,妄意轻信人言;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3.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4分)   

答:躬亲、清廉。   

4.请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作为领导者,海瑞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4分)   

答:从“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可看出海瑞是一个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律下属的人。

    3.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泥于掌故              (泥:                )  ②潴有浅深              (潴:                )     ③非咨询不穷其致        (咨询:             穷: 致 : ) 

④布袍缓带   (缓带:              )⑤必如是而后事可举      (是:                )

⑥不可执一              (执一:              ) (7)非相度不得其情  (相度: )     4.辨别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     ①情:非相度不得其情    (           )     以情动人(          )     ②致:非咨询不穷其致    (         )     错落有致(          )     ③躬: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     鞠躬尽瘁(           )     ④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举世闻名(           )

(5)而: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如好逸而恶劳( )

计利而忘义( )远嫌而避怨(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

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必如是而后世可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是如何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好逸恶劳、见利忘义 27: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开通)九(虚数,言其多)州,通九道,陂(bēi添塞)九泽,度(duó翻越)九山。 28:遇到困难全力以赴,不畏艰辛,尽心尽力为老百姓谋求利益,十分节俭,做事情讲究方法原则。 29:孙叔敖、李冰父子、王景。 (其它都很简单,自己写!)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226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