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

2013届中考语文专题检测7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两篇阅读理解材料:一篇是散文《灵魂的港湾》,讨论精神寄托的重要性;另一篇是短篇小说《对门送来绿豆糕》,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误解。通过这两篇文章,试卷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精神寄托的意义、人际关系中的沟通与信任问题。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包括情感态度、人物性格分析及细节理解。学生需要通过文本内容理解精神寄托的重要性,并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晨读美文

灵魂的港湾

罗 兰

为了使自己经常保持一种宁静泰然的心境,一点精神上的寄托是很需要的。

所谓寄托,完全是属于你私人灵魂深处的东西。它不一定有很大的意义,不一定有什么积极的目的,它只是你精神上的一片私人的园地,是你灵魂的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是你躲避世俗牵绊的堡垒,是你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和自己心灵恳谈的一个秘密的花园。

会处理生活的人,一定懂得怎样给自己安排一片不受干扰的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这里,你可以想你所要想的,做你所要做的,躲开一切你所要躲开的,逃避一一切你所要逃避的。这片小天地就是你寄托灵魂或你自己真正的地方。[来源:学|科|网]

给自己的灵魂找一个寄托,那并不是消极的逃避,那正是一种积极的养精蓄锐。正如有位名人说的“我休息是为了工作”。我们也是一样,让灵魂去休息一下,养一养它在尘间奔波所受的伤,然后好再去奔波。

人生真是一连串不停地奔波!

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人,能够成天地做他自己喜欢的事,过他自己所愿意过的生活。

每个人都必须被动地做些他并不想做的事,表演一些他并不喜欢表演的角色,过一种他所不愿过的生活。所以,我们发现,有些人一有时问就吸烟,有些人一有时间就看小说,有些人一有时间就写文章。这些一有时间就想做的事,才真正是他所喜欢做的事。但是,因为他必须应付许许多多生活中的琐事,他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只管做他所喜欢做的。因此,这些小小的嗜好,就成为他生活中的一点寄托。

他从这里面找到他自己,得到生活的真味,暂时忘掉了世界的烦嚣。

假如你懂得生活,同时你也懂得自己,那么,你一定会在生活中找到那么一点使你安心,使你忘忧,使你沉醉的所谓的寄托。

这寄托有时很容易找到。一本书、一张唱片、一支笔、几张纸,或集邮、或摄影、或游山玩水,只看你兴趣近于哪方面,只看你是否诚心去找。

辛勤地工作,然后用你的爱好去美化并充实你的生活,这样,物质与精神才可以平衡。

匆忙的牛活使我们忽略了许多美好的、值得欣赏的东西。只有当你找到寄托你心灵的处所之后,你才能有余情去欣赏这世界可爱的一面。才有机会去享受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点评

在这个快节奏、缺失个性的社会,我们更需要“一点精神上的寄托”,能“找到他自己,得到生活的真味,暂时忘掉了世界的烦嚣”,所以,本文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本文语言流畅,哲理四射,如“人生真是一连串不停地奔波!”“匆忙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许多美好的、值得欣赏的东西。只有你找到寄托你心灵的处所之后,你才能有余情去欣赏这世界可爱的一面。才有机会去享受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人生。”文章具有较强思辨性与可读性。

晚练金题

对门送来绿豆糕

郭震海

“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

“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不熟悉!”老郭说。

“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

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

“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老张媳妇说。

“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老郭媳妇说。w w w .x k b 1.c o m

“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

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

“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说。

“啥意思呢?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老郭媳妇说。

“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会是什么呢?”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

“那咋整,送回去?”“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

“咋整?”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灌了她一鼻孔。

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

“早啊!”老张媳妇说。

“你也早啊!”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

“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w w w .x k b 1.c o m

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

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

“是吗!”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你家没啥事吧?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口,咱们是对门嘛!”

“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

“真没有?”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x k b 1 . c o m

“真没有啊!”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

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

(选自《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50字内)(4分)

2、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3分)

3、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3分)

4、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简述理由。(3分)

1、答案示例一:收到对门送来的绿豆糕,老郭夫妇猜测她的用意,其实,老张媳妇只是为了让他们尝尝绿豆糕的味道(或许只是乡下的一种习惯)。

示例二:对门送来一碗绿豆糕,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第二天老张媳妇告诉他们真的没有什么事。

示例三:老张媳妇按乡下的风俗给对门送去一碗绿豆糕,结果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这让老张媳妇很不明白。

2、答案示例:老郭媳妇认为来自乡下的老张媳妇送绿豆糕一定是有求于她,很世俗很势利;她为了一碗绿豆糕一晚上睡不好,担心自己被人利用,谨小慎微;她不相信老张媳妇真的没事,多疑猜忌;她明明担心老张媳妇会给她带来麻烦却口是心非假装热情,虚伪不真诚。

3、答案示例:“灌”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绿豆糕麻油香味的浓郁,又暗示了绿豆糕代表的老张媳妇淳朴真诚的邻里情谊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4、答案示例一:有必要,作者这样着意交代人、物、风俗都来自乡下显然别有深意,是为了说明乡下人待人真诚,乡下的民风淳朴,以此和以老郭夫妇为代表的城里人的自私世俗形成对比。w w w .x k b 1.c o m

示例二:有必要,作者这样是为了说明老张媳妇这样的乡下人没有沾染上城里人的世俗势利,他们仍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民俗。

示例三:没必要,因为城里也有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人与人的隔膜根源不在于城乡的差别。

系列资料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243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