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储备与答题技巧(2)
8.品味题目
题型:
(一)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四)给文章加(换)题目。
示例:1《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x k b 1 . c o m
2《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3《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4《长在岩石上的小花》( 2006重庆)运用比喻,形象地点明了主旨,暗喻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
5《六个馒头》(2006河南,2008浙江奉化)
① 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② 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③ 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丰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
6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好吗?为什么?“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这里珍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这里也是真挚感情的寄托。其他题目则显得平淡直露。
7地下没有鳌鱼题目好不好?简要评析一下言之成理即可。(说明文)
好。既是对古人认识地震的一种否定,又能引出现代科学的解答,生动,吸引人。
不好。不直接,不能一目了然,不如《地震的原因及危害》来得实在。
8《火车6年不到站》( 2008年湖南省长沙市)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6年”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①原标题好,因为对弟弟的照顾并未完结,强调这种责任的持久性,突出了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深情和高度的责任感。
[来源:学_科_网]
②改后的题好,突出了哥哥6年如一日付出的艰辛,强调“不容易”,难能可贵。
9、《城市农夫》,如果把本文标题改为“我的打工仔舅舅”好不好?为什么?(2008年郴州市)
不好。理由:文章写了舅舅以及像舅舅一样的农民在城市这块“庄稼地”上的生活,用“城市农夫”这个题目就把城市和农民联系在一起了。这个标题比“我的打工仔舅舅”更贴动。
好。理由:这样一改显得更有亲切感,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舅舅的怜悯、理解和同情。
10、《青春的门槛》(2008年大连市)用“青春的门槛”比喻人生两个阶段之间的界限,/以此为题目点明题旨,/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深层思考
技巧:1、先看题目本义:词语含义
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
2、再思考深层含义:
主旨:与主旨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
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态度;是作者感情触发点)
结构:线索、悬念
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
(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
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
一般来说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用具体如下:
(1)象征手法: ……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8)文章开篇的常见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开头
(9)文章末尾的常见写作手法有:
A、抒情议论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主旨。(又称卒章显志)
B、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C、 戛然而止,发人深省
D、照应开头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语势,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议论文中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表达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来源:学§科§网]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 结合语境分析结合内容分析语意的变化(主旨、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从修辞、语气、句式、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表达效果。
句式: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不能换,“××”用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换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不能换。
[来源:学#科#网Z#X#X#K]
15.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三是言简意丰
系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