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

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七)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现代文阅读中的关键句理解和应用展开。题目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关键句的识别、分类和作用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段落中心。试卷中的例题提供了详细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中找到和理解关键句,并将其应用于阅读理解和解题。

所涉及的知识点

通过识别和理解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段落中心。

七、重点句(关键句、信息句、中心句)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阅读说明文,特别要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什么是关键语句呢?就是指能提示文章的主旨、集中体现段落及文章的中心的句子。有些关键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给阅读带来了一些障碍,所以,对理解关键句的方法有必要进行一番研究、探讨,为阅读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知识新*课*标*第*一*网][来源:学#科#网]

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说明类的文章亦是如此。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依据“句不离篇”的原则,其实就是考查对文章内容或者主旨的理解。1、抓住能表达主旨的中心句2、品读能体现内容的概括句3、连缀能体现思路的标示句。

关键句的把握与理解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解答这种方法与技能,相信在语文复习中会事半功倍。具体来说,除了上面的几种句子之外,还可注意下面的方式:

1、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2、抓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

3、抓转承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如北京中考《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一文中“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有外在的事物对地球的威胁转入人类对自己的威胁。

4、抓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5、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如:《故宫博物院》最后一句话:“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这组句子既蕴涵着作者对对故宫博物院建组的伟大的赞叹,也体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爱和钦佩。当然,警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

6、抓矛盾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苏州园林》文中的“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此句表面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苏州园林的美是妙不可言的。

7、抓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如:《大自然的语言》第三段最后一段中的“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作者直抒胸臆,懂得大自然的语言的好处。

8、抓特殊句。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

9、抓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如:《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段,运用拟人手法。“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将大地说成“苏醒”赋予其人的特征,生动有趣,引人注意。

10、抓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如:《向沙漠进军》末段的尾句“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说辞恳切,说服力强,表达了作者对沙漠治理可以治理好的信心。

(三)例题解析

例一

向低碳经济迈进

任勇

低碳经济最初是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发表的白皮书中提出来的。经过2005年在英国召开的由20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环境和能源部长参加的“向低碳经济迈进”的高层会议之后,低碳经济概念很快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低碳经济,是对化石能源依赖度较小、温室气体排放较低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或模式。就像“知识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中的较高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循环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循环利用一样,“低碳”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出的又一个新的要求。

从欧美国家的实践看,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有四:一是调整经济结构,降低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产业的比例,改变生产模式;二是改变生活方式,建立资源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三是开发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例,改变能源结构,并清洁使用化石能源;四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其中,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效是重点。在这一重点中,技术创新是重中之重,即研发低碳技术。低碳技术包括四大领域: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太阳能、风力、水力、生物质能、海洋温差、潮汐、海浪、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及其电力转换技术;能源效率技术;碳捕获技术等。

推动低碳技术发展的关键政策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激励与约束手段,如提高化石能源价格、征收碳税、建立碳交易市场等。欧盟计划到201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12%,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20%。英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达20%的目标。自2001年以来,美国已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发方面投入了近100亿美元。目前,全球有50多家机构,围绕低碳产业开发,投资已达到了13万亿美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预测,未来全球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到2030年预计超过20万亿美元。

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将形成以能源环境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国际发展实力的竞争浪潮。谁在能源环境技术创新中领先,谁就将主宰绿色发展的潮流,谁就是未来世界的最大赢家。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建立创新型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新的战略政策与实践,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目前需要高度重视的是,一方面要将低碳经济的要求主动融入现有相关政策与实践当中去,发挥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对策的协同增效功能,助推国内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另一方面,要特别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工作,切实加大投入,制定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价格、税收等经济政策,引进、吸收、转化与自主研发相结合,至少要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并力争处于领先之列。

1、“低碳经济,是对化石能源依赖度较小、温室气体排放较低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或模式。”请说一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解析:关键句是指能提示文章的主旨、集中体现段落及文章的中心的句子。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揭示段意的重要语句。主要抓住段的起始句、终结句及结论性的句子。2.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此类句子主要是指在文章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主要抓住文章挈领性的、过渡性的、总括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内层次的语句。“低碳经济,是对化石能源依赖度较小、温室气体排放较低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或模式。”这句话告诉我们“低碳经济”的定义,它也是揭示段意的重要语句。像“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谁就是未来世界的最大赢家。”这一句里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态度,可直接看出作者的褒扬贬抑。

2、“推动低碳技术发展的关键政策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激励与约束手段。”说一说这句话的作用?

解析: 这句话是这一段内容的概括句,把推动低碳技术发展的关键政策体现了出来,这一段基本是围绕这一点展开。文章中心句的呈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时它开门见山于文首,下文就需要围绕它展开叙述或议论,为其穿上厚实的大衣;有时它卒章显志于文尾,前文就需要层层蓄势,处处铺垫,以见水到渠成。不管是哪种结构,段意却是集中的,而段落之中也可能包含着意蕴集中的概括句,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贯通前后,加以品读。

1、结合全文,你认为“低碳”指什么?

2、阅读全文,你认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什么?

3、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实施低碳生活?试想两种方法。

4、你认为我国如何应对低碳经济的契机?

参考答案1、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2、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效是重点。在这一重点中,技术创新是重中之重,即研发低碳技术。3、示例:多步行,少坐车;节约用水、用电

4、融入现有的政策和实践中,制定有利的政策,加大科研力度,积极转化科研成果。

例二

探寻眼泪的奥秘

刘东梅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中国“飞人”刘翔,因伤病不得不退出北京奥运会时,眼含伤心之泪。可见,哭是由悲伤引起的。

哭既是感情行为,又是社会行为。当人们交往时出于某种需要,或道德规范的要求,会在适当的场合哭。小孩向父母撒娇、恋人之间的要挟,往往会掷出眼泪这炸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美洲印第安的卡瓦族中的女人为死去的哥哥送葬时,不仅嚎啕大哭,还要做出投身墓穴的动作,这是当地一种风俗。

在灵长类动物中,只有人类会哭,会流泪。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就不会。

其他陆栖动物,凡有眼睛和泪器的,也能流泪,但它们流的可不是伤心泪,而是源于动物的本能,为防止角膜或结膜的干燥,减少眼睑活动的摩擦。

海栖类动物流泪和人哭时的流泪有本质不同。它们是由于眼器中有盐类腺,腺中储存着浓盐水,为了排出体内过多的盐分,它们便流泪。不喝淡水的海鸥也有盐类腺,若吃了太咸的食物就会流出眼泪。

人为什么哭,许多年来这个问题与人类祖先的水栖学说紧密相联。有人认为,作为人类祖先的类人猿,很久以前曾生活在非洲大陆的树上,大约1200万年前,地球发生大规模旱灾,他们逃出干旱的树林,跑到热带大草原求生。可是大草原有很多猫科猛兽,一部分猿被消灭,另一部分则逃往海边避难。当猛兽追来时,他们又逃到浅海水中,这才免遭覆灭。一来二去,他们学会了海栖生活。

那时,类人猿流泪也是为了排除体内多余的盐分。当猛兽放弃追逐,危险性排除后,他们又逐渐回到陆地,但仍留有海栖的痕迹,那就是流泪。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人类今天流泪已不是为了排除盐分,而是有了新的效用。有学者发现,大哭流泪,可起到镇静作用,使悲愤激动的情绪得到缓解,达到心理平衡,以维护人体健康。此即为“泪是医伤的特效药物”。

最近一些学者提出,哭还可以医治肉体创伤,人的眼泪是微碱性透明液体,除含有少量蛋白和无机盐外,还含有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A,因而不仅能使眼球润滑,杀菌清洁,进入血液后,还可提高某些外伤的治愈率。前苏联心脏医学研究所进行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把鼠的皮肤刺伤一块,然后又用刺激物使鼠流泪,果然那块皮肤外伤很快就好了,愈合时间提早12天。反之,如果切除鼠的泪腺,它的伤口就会延迟痊愈,甚至恶化。

(来源:《科学之友》)

1、说一说下列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哭既是感情行为,又是社会行为。

解析:“哭既是感情行为,又是社会行为。”这句话处在段首,说明了哭的缘由。它是揭示段意的重要语句。这种类型的句子可能会出现的位置是段的起始句、终结句。

2、依据文中观点,人类是海栖动物还是陆栖动物演变而来?

3、结合内容试说明海栖动物流泪的原因。

4、根据文中的观点,归纳出人类的衍变过程。X K B 1.C O M

参考答案:2、海栖动物。3、因为吃了太咸的食物。4、非洲大陆—热带大草原—海边—陆地。

例三

尿,宇航员的新“饮品”

谈笑生

人口渴了应当喝些什么?有人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还用问,水啊!

目前,国际空间站每年需要至少的淡水,这至少每年要花费2400万美元的代价。此外,国际空间站储存淡水也要浪费宝贵的空间。到2009年,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将会增加到6名,到时将需要更多的生活用水。每年要将这么多钱花在国际空间站的“水费”上,NASA显然已经感到忍无可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让宇航员们喝自己的“尿”来解渴。

NASA专家已经发明出了一种可以将宇航员的尿液、汗水、生活污水甚至太空实验室的老鼠尿转化成纯净水的高科技机器。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工程师雷尼•卡特是“尿液循环机”的负责工程师。尿液循环机又称做“水回收系统”,卡特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对这一机器进行了最后阶段的测试。

美国NASA计划从2009年开始,让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正式喝“尿”解渴。那么宇航员们是否赞成这种惊世骇俗的做法呢?卡特称,美国宇航员对将来要喝“尿”解渴都抱理解态度。

当国际空间站装上这一机器后,第一步,宇航员小便后,“尿液循环机”上一个化学装置将会向尿液中添加化学物质,防止尿液化学反应,阻碍微生物生长;第二步,这一混合尿液将被泵抽向一个蒸馏圆筒,圆筒迅速旋转,导致尿液在圆筒壁上形成薄雾,然后将尿液加热到摄氏40度,而里面的压力却只有0.05个大气压,所以尿液会迅速蒸发,形成蒸馏水,经过一次次蒸馏后,直到尿液中85%的水分都被重新回收;第三步,剩下15%的废尿将被装进“进步号”货运船内的一个桶中,当上面的垃圾装得过多后,它就会被投射出去,在大气层中烧毁;第四步,通过尿液提取出来的蒸馏水会和其他生活废水一起流进一个的水箱中,准备通过“水处理设备”进一步净化;第五步,一个过滤器会过滤掉水中任何大于0.5微米的粒子;第六步,水会流过过滤网筛掉其余溶解的污染物;第七步,水会流过一个加热到的催化剂反应器,过滤水中的酒精和丙酮,而高热也能杀死水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第八步,机器会向每升水中加入1到4毫克碘酒,防止以后水中衍生微生物,这些循环回收的纯净水将泵进一个的储存桶中,供宇航员重新使用。

“尿液循环机”在太空中的使用,对人类探索太空将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当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建立月球基地时,“尿液循环机”将是月球基地上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毕竟,“尿液循环机”今后将为美国NASA每年节省上亿美元的水费。当宇航员再次登陆月球时,他们将不能随便浪费自己的尿液。

1、说一说下列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1)“NASA专家已经发明出了一种可以将宇航员的尿液、汗水、生活污水甚至太空实验室的老鼠尿转化成纯净水的高科技机器。”

2) “当国际空间站装上这一机器后,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第七步,……;第八步,……供宇航员重新使用。”

解析: 1)这句话作者用较为凝练概括的语句将自己的观点集中表达出来,阅读文章时如果能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并能较为准确地理解文章观点与材料、整体与局部、开篇与结尾、线索与思路等的安排与设计,从而能快速地找到答题的方向与角度。2)这几句是连缀能体现思路的标示句。 句构成段,段组成篇,段与段之间总有一个过渡与衔接,“第一”“第二”“第三”……连缀这些能够体现文章思路的标示句,就可以窥见文章的思路与线索,这里可以看出尿液是转换成纯净水的过程。

2、为什么国际空间站要使用尿液循环机?

3、为什么尿液加热到摄氏40度,就会迅速蒸发?

4、尿液的处理过程怎样保证的它的纯净?

参考答案:2、从地球运输淡水发费高昂的代价,国际空间站的空间有限。3、因为蒸馏圆筒里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只有0.05个。4、添加化学物质、过滤、蒸馏、高热、加碘酒

例四

细菌产石油

高育红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粉红色的霉菌。这种霉菌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可以让植物枝叶发酵,转化为燃烧值特别高的柴油气。这个发现为植物能源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是科学家在寻找可再生能源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发现。

在目前能源逐渐紧缺的形势下,寻找可再生能源是各国科学家正在探索的事情,其中植物能源大受欢迎。因为植物可以再生,利用植物的枝叶生产能源不会影响生态环境。在2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植物发酵可以产生燃烧性气体,这种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俗称“沼气”。

然而,沼气的密度小、燃烧值低,因此不是很理想的燃料。于是,科学家希望能够从植物废料中提取到更好的燃料。美国科学家加里•斯特贝尔就找到了这样一种原料,他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粉红粘帚霉,这种霉菌可以把植物的枝叶转化为燃烧值比沼气高得多的柴油气。

斯特贝尔在心叶船形果木树的树干上发现了寄生的粉红粘帚霉。他对粉红粘帚霉的生存特性特别好奇,因为这种长在植物枝干上的霉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可以消灭附近的其他真菌,让它独享植物枝干的“美食”。斯特贝尔希望弄清楚这些气体为何可以作为粉红粘帚霉的武器,结果发现这些气体不过是高浓度的碳氢化合物,可让其他真菌窒息而死。

斯特贝尔等人在实验室内检验粉红粘帚霉的性能,用以燕麦为基础的果冻和纤维素培养它们。研究人员利用抽风机把粉红粘帚霉排出的气体抽走,并将它们收集起来。他们对粉红粘帚霉发酵植物原料释放的气体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富含8种柴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如燃烧值很高的辛烷。

与现在世界各地的植物燃料工厂生产的生物乙醇相比,粉红粘帚霉发酵产生的这种气体燃烧效果更好。这个发现让斯特贝尔十分惊喜,他说:“地球上还没有其他已知生物能让植物发酵出柴油气。这种气体混合物可以驱动发动机,直接作为机械的燃料。”

更令人振奋的是,粉红粘帚霉可以生长在纤维素上。目前,植物能源科学家要攻克的难题就是怎样利用植物的纤维素,纤维素中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但是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都特别难分解。斯特贝尔说:“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但大多数给浪费掉了。”

斯特贝尔的研究还有可能揭开石油形成之谜,传统石油形成理论认为,石油是植物被埋在地下时,在地壳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但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一些浅层油田的成因,根据斯特贝尔的研究,粉红粘帚霉或其他微生物很可能在石油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来源:《知识窗》第4期)

1、说一说下列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然而,沼气的密度小、燃烧值低,因此不是很理想的燃料。于是,科学家希望能够从植物废料中提取到更好的燃料。

解析:这句话是文章中的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如“然而”“因此”“于是”。了解了这句话,也就了解了粉红粘帚霉出现的前因后果了。

2、阅读全文,说说植物能源受到科学家的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x k b 1 . c o m

3、粉红粘帚霉产生的气体,为何能燃烧?前景如何?

4、斯坦贝尔的发现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参考答案:2、因为植物可以再生,利用植物的枝叶生产能源不会影响生态环境。3、这种气体富含8种柴油中的碳氢化合物, 这种霉菌可以把植物的枝叶转化为燃烧值比沼气高得多的柴油气,因而前景不错。4、为植物能源的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有可能揭开石油的形成之谜。

系列资料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248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