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

22.阅读:现代诗 新闻 戏剧 其它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包含三首现代诗的赏析题目。第一首《怀念花溪》通过四季的变化展现了花溪的独特魅力和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第二首《雨伞》通过拟人、象征等手法,刻画了雨伞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形象。第三首《我用残损的手掌》则通过诗人的手触摸到的不同土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沉之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包括季节变换、象征意义、情感表达等方面。

(2015·贵州贵阳)

文段(四)

怀念花溪

西 篱

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

蓝色 如同宝石

如同矢车菊的花瓣

在云贵高原上摇曳

鸟儿的歌声从山那边飘来

飘来四月

花溪的水从东流到西

又悄悄的流回他们的巢定

四月金黄的花海

就在溪畔生长

直长到贴近蓝色的天空

爱梦的女孩

就在花蕊的中央做梦

  请随我在没有栅栏的春天远行

驾驶童年的那只蜻蜒

 你看溪底的水草疯狂地舞蹈

像自由的女妖倾泻她们的激情

我想知道

还有没有另外的人

和我一样

在选芙丽的水进成长

如果是五月

绵绵细雨北会涨满它的,心房

涨满它多情的愿望

我在十月南方的人群之中

抬头看见天边的花澳

那风和阳光的声音将诗歌吟唱

心灵在清澈之中开始激踌

我知道

即使寒冬降临、大雪纷飞

花癯也依然碧绿

运载若采朵雪花

流向远方……

23.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5分)

23.示例:

(l)全诗紧扣“怀念”一词,以一个问句起笔“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用一位游子的口吻,在回忆中向读者娓娓道出故乡花溪那独特的美。花溪的水美丽而清澈,这份记忆在作者心中就像宝石一样珍贵。作者怀念如同宝石和矢车菊花瓣的花溪水,怀念鸟儿的歌声、金黄的花海、溪底的水草、五月的绵绵细雨、风和阳光,这一切都是作者在花溪水边成长过程留下的片片美好记忆。如今,即便身在他乡,但故乡在他心中依旧保持着美丽的模样,天空的湛蓝会让作者随时想起故乡那条名为“花溪”的河流,浓浓的故乡情在诗句中流淌,在花溪水中流淌.在作者心中流淌。

(2)诗歌按照时间顺序表现了花溪的四季。第一节总写花溪水的色彩,然后用三节篇幅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春天花溪的明媚动人,鸟儿歌声的悦耳动听,金黄花海的灿烂美丽,清澈溪水下水草的“疯狂舞蹈”。五月初夏,花溪在绵绵细雨中变得朦胧缥缈,溪水涨势就像作者的浓情溢满整个花溪河畔。金秋十月,远在他乡的作者看见蓝色的天空,就像蓝色的花溪水一样流淌,此时的花溪清澈宁静,就像一首诗歌在作者心中吟唱。冬天的花溪依然生机勃勃,朵朵雪花满载情思,随着潺潺流动的溪水,流向下一个春天,流向读者的心里。

(3)这首诗歌三处写到“花”,表现了“花溪”之美,这是一条流淌着鲜花和芬芳的溪流。作者笔下,“就像矢车菊的花瓣”这个奇特的比喻让读者体会到的不仅是溪水的流动,同时似乎看到阳光下、微风中,这条美丽的溪水流光溢彩。蓝色的溪水与天空相辉映,溪畔还有金黄的花海,同时伴着鸟儿的呜叫,“爱梦的女孩”和读者一起陶醉在这美好的意境里。在诗歌最后一节,作者寥寥数笔,描绘出严冬酷寒之下“依然碧绿”的花溪,更为绝妙的是,溪水。上“朵朵雪花”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冬季的花溪仍然是花的海洋。从春到冬,花满四季,情满溪流,读者的情思随着花朵、溪水流向美丽远方……

(4)这首诗歌动词的运用精练而传神,展现出极具灵性的动态之美。一个“摇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辉映下花溪水的婀娜多姿;一个“飘”字,准确地描绘出轻柔悦耳的鸟鸣与潺潺流动的溪水声演奏出曲曲天籁之音。还有那“直长到”天际的金黄油菜花、“疯狂舞蹈”的溪底水草、“涨满”心房的五月细雨,这一连串动词勾画出一条洋溢着激情的河流,点燃了作者对花溪无限的爱意。在诗歌结尾,即便是冰天雪地中,花溪绝不会是一片死寂,朵朵雪花随着溪水“流”向远方,这流淌的动感,彰显了无穷的生命力和无尽的诗情。(只要抓住一至两个赏点,能做正确的赏析评价,合乎情理,内容具体,表达流畅即可)

(2015·湖北恩施)23.欣赏下面的现代诗,完成(1)~(2)题。

雨 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

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

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

(1)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

(2)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并作简要的分析。

23.(4分)

(1)(2分)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

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2)(2分)示例一:拟人。全诗采用第二人称,将雨伞人格化,运用“陪伴”“撑开”“创造”等词语,赋予雨伞以生命,生动传神。示例二:象征。诗人笔下的“雨伞”象征了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人。或“乌云”“风雨”象征了“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示例三:烘托。诗人借“乌云”“风雨”来营造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烘托出“雨伞”形象的高大。

评分说明:任选一种、联系诗句分析,意近即可。

(2015·湖北江汉 油田、潜江市、天门、仙桃)

(2015·山东东营)

(三)(8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4.诗人的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2分)

“ ”: →“ ”: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15.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3分)

16.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

14.示例:“摸索”:痛苦和仇恨→“轻抚”:热爱与幸福

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答“情感变化”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5.①实指诗人被残害的身体。②象征民族遭受的伤痛和屈辱(或象征祖国残缺的版图)。表明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的爱。

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6.示例:虚拟:诗人虚拟祖国的广大土地就在眼前,随着思维变化转换空间,既可观其形色,又可感其冷暖,嗅其气味,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

想象:借助“无形手掌”的活动,想象国土的今昔变化和不同区域不同的色彩、情景,形成诗歌的丰富内涵,寄寓深厚情感。

对比:国土沦陷前后对比,突出表现祖国遭受的苦难及作者凄楚忧愤之情;沦陷区和“辽远的一角”对比,表达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待、向往以及坚定的信念。

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3分,指出写法1分,赏析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2521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