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并根据注音,将相应的词语用正楷书写在横线上。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百年岁月cāng sāng,百年风华正茂。重任在肩,bù xiè奋斗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zuò tán会上深情寄语,勉励每个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fù xīng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答案】沧桑 不懈 座谈 复兴
【解析】
【详解】注意“沧桑”的正确书写。“座谈”不要写成“坐谈”。注意“懈”的偏旁。
2.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吟唱(yíng) 修葺(qì) 深宵(xiāo) 锲而不舍(qiè)
B. 胆怯 (què) 演绎(yì) 侍候(shì) 怒不可扼(è)
C. 镶嵌(qiàn) 闲暇(xiá) 狼籍(jí) 屏息凝神(píng)
D. 匀称(chèn) 枯燥(zào) 抉择(jué) 不知所措(cu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吟唱(yín)。
B. 胆怯(qiè)、怒不可遏。
C.狼藉、屏息凝神(bǐng)。
D.正确。故选D。
3.对下列加点粗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排”:摆出。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也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运用比喻手法表现闻一多先生书写工整,体现了他治学严谨的精神。
C.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寂寞”在文中是指孤孤单单的意思。
D. 母亲是个好劳动。--“好劳动”是指劳动的好手。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正确。
C.有误,“寂寞“本意指“孤单冷清”,文中写出多种花树的栽培,景物不单调。故此“寂寞”文中指“景物单调”的意思。故选C。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乃”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B. 《简•爱》是美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C.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过后是“雨水”,“小寒”过后是“大寒”。
D. “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这一句话标点符号没有错误。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正确;
B.有误,《简•爱》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故选B。
5.默写填空。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诗经•兼葭》)
(2)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5)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7)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牡牧《赤壁》)
(8)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只要坚持下去,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
【答案】 (1). (1)白露为霜 (2). (2)落红不是无情物 (3). (3)独怆然而涕下 (4). (4)落英缤纷 (5). (5)无可奈何花落去 (6). (6)江山如此多娇 (7). (7)铜雀春深锁二乔 (8). (8)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此题要注意“怆”“缤纷”“娇”“锁”等字词的书写。
二、综合性学习(共14分)
6.班级将举行“和”文化综合探究活动
【多姿多彩的“和”】
(1)请你搜集古人与“和”有关的资料,如成语、名言、故事等,仿照示例,谈谈你对“和”的理解。
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忍让与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威仪尽失,礼崩而乐坏,政治上的多元状态造就了思想上的极度自由和解放。一时间,社会上各种思想流派如同绚丽的百花竞相开放,被称为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由此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这为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是泛指,其中对中国后世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在诸子百家几百年的发展中,思想不断的交锋与融合,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由此奠定。
读到这段历史,小明同学深有感触,想写一副对联,还没写好,请你帮他完成。
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多彩流派群芳绚
( ),博采众长大美中华( )
【魅力无穷的“和”】
(3)①2019年4月,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湘潭市派出由部分优秀教师组成的访问团,赴新西兰交流。②我市教师为新西兰人民表演了书画、民舞、诗词朗诵等节目。③这些节目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缘故。④此次活动,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和”的魅力。
这段文字中,有一处语病,请标出序号并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放学后,你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操场上准备打篮球。这时,又来了另外一个班的同学。“我们先到!场地该归我们。”“凭什么?场地又不是你们班的。”大家互不相让,此时,请你用“和”理念来劝说,化解这场争吵。(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从“将相和”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谦逊与认错。 (2). (2)文化融合; (3). 底蕴深。 (4). (3)③这些节目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是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5). (4)大家为要吵了,大家都各退一步吧。球场这么大,我们完全可以一起来玩呀。这样不是比争吵要好很多吗?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问常识积累。写出古人与“和”有关的成语、名言、故事等,仿照示例,谈谈对“和”的理解。成语如:唇亡齿寒、覆巢无完卵、休戚与共、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等;俗语如:单麻不成线,双丝搓成绳;单麻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一根铁丝容易折,十根筷子拗不弯等。仿照示例,用两个词语解释“和”的意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对联的知识分析作答。对联的要求实际上是运用对偶的修辞格: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尤其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还有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本题可结合材料中内容“思想不断的交锋与融合,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由此奠定。”用“文化融合”来对“百家争鸣”,用“底蕴深”来对“群芳绚”。
(3)第③句“是因为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缘故”句式杂糅,应把“的缘故”删掉。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可结合“和”理念来劝说,化解这场争吵。要以商量的口吻,谦虚的态度,恳切的语气,用语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如:“和”是谦让与合作,我们大家不如一起来玩?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创造了无数的工程奇迹。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首个“智能码头”上海洋山港……这些超级工程涉及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体现了我国整体实力的巨大飞跃,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强大保障。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表
【材料二】在这些超级工程建设中,超级装备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装备均由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自主研发,或工艺精湛,或速度①_____,或功能完备。它们不仅在我国建设中发挥着②_____的作用,而且具有世界影响力。目前,千吨级以上的门式起重机(又称“龙门吊”)基本为中国所独有,“中国天眼”是③_____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这些超级装备已成为我国的“大国重器”。
【材料三】无数的奇迹后面有着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24载,8000多个日夜,为了追逐梦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鹜,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邓稼先,28年置身大漠,潜心研究,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被称为“两弹元勋”。
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者、量子计算机的参与者、海水稻的培育者、首艘国产航母的研制者……他们用智慧、青春为祖国的强大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
(1)请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什么是“超级工程”。
(2)材料二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迅捷 举足轻重 迄今为止
B.迅捷 一言九鼎 古往今来
C.便捷 一言九鼎 古往今来
D.便捷 举足轻重 迄今为止
(3)综合三则材料,说说我国超级工程和超级装备取得重大突破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1)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体现了我国整体实力巨大飞跃,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强大保障的,涉及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的工程。(2)A(3)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超级装备;无数甘于奉献的科技工作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下定义的能力。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其形式是什么是什么。仔细阅读文章,可抓住材料一中内容“这些超级工程涉及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体现了我国整体实力的巨大飞跃,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强大保障。”用“超级工程是……的工程”概括作答即可。
(2)迅捷:迅速敏捷。便捷,指便当直捷、灵活、方便轻捷。①空形容速度,应用“迅捷”; “举足轻重”解释为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②空形容“超级装备的巨大作用”,应用“举足轻重”; 迄今是指从古至今,是一个时段。目前为止,到现在为止。也可表达为至今为止。古往今来,意思是从古到今。泛指很长一段时间。“迄今为止”符合③句语境。故选A。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本题可依据材料一中“体现了我国整体实力的巨大飞跃”材料二“超级装备发挥了巨大作用”材料三“他们用智慧、青春为祖国的强大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概括分条作答。
三、阅读。(共16分)
8.阅读课内文段,按要求答题。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节选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选文中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请结合第②段,列举两个能称之为“中国脊梁”的历史人物。
(3)综合选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有怎样的特点?
【链接材料】2019年5月初,美国发表声明:停止向华为公司出售包括芯片在内的一切零部件。华为下属集团海思科技总裁致信每一位员工:“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十年‘备胎’,一朝转正……我们知道前路至为艰辛,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面对美国霸凌行为,华为人依靠科技优势,战略“备胎”,风雨无阻,稳健前行。
【答案】(1)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2)毕昇;商鞅。(3)我认为“中国的脊梁”的特点有:埋头苦干,拼命硬干、有巨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有确信,不自欺。
【解析】
【详解】(1)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特别是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的能力。本文段论点在第一段末尾句“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中国的脊梁”指的是那些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及其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民族精神,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坚强“脊梁”。围绕“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几类人举例即可,如:墨子为救宋国,只身前往楚国游说,平息了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为了弘扬新思想,不惜牺牲自己;孙中山为拯救中华民族,毕其一生之力努力奋斗。这些都可称为“中国的脊梁”。
(3)结合材料中“前路至为艰辛,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 风雨无阻,稳健前行”和文中“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等重点语句筛选词语回答即可。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亚夫军细柳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为动 为宫室、器皿
B.居无何 居天下之广居
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见渔人,乃大惊
D.使人称谢 长跪而谢之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答案】(1)C(2)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被偷袭而俘虏的。(3)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戒备森严,军纪严明。②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③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解析】
【详解】(1)A.不同,为:被/为:做,指雕刻;
B.不同,居:经过/居:居住;
C.相同,均为“于是、就”的意思;
D.不同,谢:告知、告诉/谢:道歉。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其,那里。固,当然。句意: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被偷袭而俘虏的。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解答。课文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铺垫并由此引出多处对比。对比之中突现了细柳营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以看出细柳军军队戒备森严,军纪严明;从“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从“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点睛】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10.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2)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
【答案】(1)“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渲染了残破凄凉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2)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做此题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悉古诗内容,再进行赏析。深”字用的好,这个字体现了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以此表现国家残破、人烟稀少,视野从满城到花鸟,给人以满目凄然的感觉。
(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是: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诗人的愁绪源自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四、阅读(22分)
1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注①瘿:(yǐng)颈瘤病。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解释下面加粗字。
①凡饮之者辄病瘿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
(2)文中画横线句子体现了南歧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这则寓言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1)①得大脖子病②好(2)因为南岐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外方人。(3)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病:得大脖子病;
②句意为: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善:好。
(2)本题考查理理解重点语句及人物心理分析的能力。重点语句的理解可结合句意,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意思是“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有句子“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可见南岐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及其得到的启示。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这则寓言可概括为“”南岐之见”,南岐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外方人。结合故事内容,不难看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孤陋寡闻,混淆黑白。也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结果往往也会不同。
点睛】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单细胞生物“科学家”
柳静
①人类被称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命体,具有强大的思考与设计能力。但是你知道吗,地球上竟然有一种单细胞生物的智商远远超越了科学家们的预期。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只是一团毫不起眼的黏糊物--黏菌,一种已经存在了几亿年之久的真核生物。
②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黏菌的避光性,以光点模拟日本地形,然后在地形上对应东京几处重要地铁站的地方放置食物。结果发现,黏菌能以最省时和最科学的铺展路径取得这些食物,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网络!而这个逐渐形成的网络,竟和错综复杂的东京地铁路线几乎一模一样。也就是说,黏菌用短短的26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群顶尖工程师花几十年才完成的事情。
③那么,这一团黏菌既没有大脑,又没有神经元,怎么会具有如此强大的设计能力呢?这一切要从黏菌的生物性说起。黏菌为了寻找食物,会先朝四面八方延展,定位所有食物位置后,它们便会收缩回来,继而形成一个高效率的传输网络将食物联结起来。如此一来,它便能自由自在地通过这些网络来吸收食物的养分,而这些网络的架构也不会太复杂,否则会消耗黏菌太多的能量。
④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单细胞生物“科学家”的身上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呢。
⑤首先是风险评估能力。在实验中,若通往某个食物源的路线只有一条,那就很有可能因发生意外而中断。因此,黏菌会在主要路线旁建立次要路线,以备不时之需,达到了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完美平衡。
⑥其次是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给黏菌一些外在刺激,例如吹风或光照,使黏菌的生长受挫。持续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会突然中断这些刺激。而此时的黏菌如同有了记忆一般,会在原本应该出现刺激的时间点减缓生长速度,仿佛能够预测刺激的到来,并以减缓生长速度减少损伤。
⑦最后,黏菌是靠每个细胞自动自发地同步脉动来传输外界讯息,并在内部建构一个复杂的认知体系。这套独特的资讯处理方式,不同于电脑或人类的大脑,它是用单一的中央处理器来思考并整理资讯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发现即将改变人类未来的电脑和网络形态。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1期,有删改)
(1)文章为什么称黏菌为单细胞“科学家”,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2)第②段中加粗词语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而这个逐渐形成的网络,竟和错综复杂的东京地铁路线几乎一模一样。
(3)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1)是单细胞生物,却具有强大设计能力、准确的风险评估能力、极强的记忆力与学习能力、独特的资讯处理方式。(2)不能删去,因为“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这里表明黏菌形成的网络接近错综复杂的东京地铁路线,但与东京地铁路线并不是一模一样。 若删去,则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3)作比较,说明黏菌有一套独特的资讯处理方式。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二段“黏菌能以最省时和最科学的铺展路径取得这些食物,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网络”,第三段“黏菌为了寻找食物,会先朝四面八方延展,定位所有食物位置后,它们便会收缩回来,继而形成一个高效率的传输网络将食物联结起来”,第五段“首先是风险评估能力,黏菌会在主要路线旁建立次要路线,以备不时之需,达到了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完美平衡”,第六段“其次是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第七段“最后,黏菌是靠每个细胞自动自发地同步脉动来传输外界讯息,并在内部建构一个复杂的认知体系”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几乎”是接近的意思,结合“这个逐渐形成的网络”“错综复杂的东京地铁路线”可知,这里表明黏菌形成的网络接近错综复杂的东京地铁路线,但与东京地铁路线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若删去,则与实际不符。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第⑦段中画线句子“不同于电脑或人类的大脑”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是说明黏菌是用单一的中央处理器来思考并整理资讯的。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白湖荡
余飞鱼
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他水草。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水面有菱角,青嫩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
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等到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小王叔叔就会出现,来时,骑着匹大白马。小王叔叔吃着菱角,还有嫩藕。棒子就跑过去,羡慕地摸着大白马的鬃毛。
小王叔叔笑道,“想骑?”棒子点点头,“当然。”
小王叔叔就老气横秋地说:“小鬼,太矮了,脑袋高过马背时,才能骑。”棒子噘着嘴,暗地里和白马比比,头刚刚挨着马背。他想,再过一年就高过马背了,就可以了。
可是,离开后,小王叔叔却再没有来过,他牺牲了。那天,棒子撑着一只小划子,藏在苇草里,等着小王叔叔送信来,没有等到,几声鸟鸣后,他等来的是一个陌生人,是张叔叔。
棒子忙问:“小王叔叔呢?”张叔叔红了眼圈,轻声告诉他,小王叔叔遭遇了小鬼子,牺牲了。棒子眼睛顿时模糊了,他喃喃地道:“怎么会?小王叔叔有大白马,又高又大,跑起来飞快。”
张叔叔叹息,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跑起来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快多了。棒子咬着牙,狠狠地道:“东洋马,真可恨!”张叔叔也点点头咬着牙说:“我们要报仇。”
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原来,张叔叔这次来,是传达上级命令的。最近,一支新四军骑兵营要经过这儿,准备和湖东新四军二团会合,端掉小鬼子的碉堡。张叔叔告诉棒子,骑兵营来时,希望棒子能给带路。棒子高兴极了,说声是。
骑兵营来时是在一个晚上。张叔叔带头,将骑兵营营长介绍给棒子。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骑兵营营长开玩笑说,没骑过吧?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样子。逗得骑兵营营长笑了,张叔叔也笑了。
湖里芦苇丛中隐藏着一条暗道,在湖中间,有新四军的监察哨把守着。棒子当然能带人顺利通过,因为棒子是新四军的通信员啊。他手一挥,带着骑兵营出发了。
已经是后半夜了,湖上月光变得更亮更白。苇草深处,不时传来露珠滴落声,还有“咚”的一响,是青蛙跳水的声音。棒子带着部队,静静地走着,沿着那条路走着,新四军监察哨看见了,没有阻拦。棒子带着骑兵营走到一处湖湾处,将两根手指插入嘴里,“嘘”地吹响一声口哨。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抱着身边的张叔叔,“扑通”跳入湖水深处的苇草丛里。
湖里的月光顿时碎了。
枪声响起,打破湖面的寂静。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在枪声中倒下,不一会儿,全被消灭。随着战斗的结束,棒子浮出水面,拖着肚子已经灌满水的张叔叔。
张叔叔不是什么通信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
大木三郎一直想破获新四军的交通线,就悄悄盯上了小王叔叔,枪杀了小王叔叔。然后,自己扮成通信员,哄骗棒子,准备带着日军特种部队,假扮作新四军骑兵营,将湖东新四军一举歼灭。
他最终自投罗网,却弄不清自己究竟在哪儿露了马脚。
棒子得意地说,是你自己吐露了真相的。
棒子说,大木三郎曾告诉自己,东洋马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高大。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他终于清楚,他遭遇了日军。因此,发出鸟鸣,让提前防备着的新四军出击。
大木三郎一听,傻了眼。
棒子随着新四军战士押着垂头丧气的大木三郎,迅速消失在月光下的苇丛中。月光慢慢变淡了,照着湖面,苇丛里有只小划子,如一牙月亮,一晃一晃的。
(选自《2017年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有删改)
(1)赏析文中加粗的句子。
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样子。
(2)按时间顺序,把小说情节归纳完整。(不超过50字)
①棒子得知通信员小王叔叔被小鬼子杀害,下决心为他报仇。
②新来的通信员张叔叔告诉棒子,新四军骑兵营准备和湖东二团会合,端掉鬼子碉堡,希望棒子带路,棒子同意。
③
(3)简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4)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棒子有哪些性格特征。
【答案】(1)“点头”“傻乎乎”写出了棒子当时的动作与神态,他故意装作对骑兵营营长无比相信与羡慕的样子,以此来迷惑他们,为下文给他们带路途中设计消灭他们作铺垫。(2)③棒子带着骑兵营走到湖湾处发出口哨,湖面上发出枪声,将骑兵营一举歼灭,原来骑兵营是日军假扮的,早被棒子识破。(意思相近,不超过50字)(3)句子通过环境描写,以露珠滴落、青蛙跳水的声音表现夜晚的寂静,表现当时棒子内心的平静,与下文激烈的枪战形成对比,突出棒子的沉着与机智。(4)棒子能正确判断出张叔叔的身份,并将假扮成新四军的日军带入湖中,以提前发出信号的方式,将日军消灭,并活捉日军间谍,表现出他的机智、勇敢、为人的沉稳与爱憎分明。
【解析】
【详解】(1)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使劲地点头”是动作描写,“傻乎乎”是神态描写,结合下文故事情节“随着战斗的结束,棒子浮出水面,拖着肚子已经灌满水的张叔叔。张叔叔不是什么通信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棒子其实早已识破他们的身份,将计就计,故意装“傻”,为下文给他们带路,活捉日军间谍作铺垫。
(2)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本题围绕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棒子带着骑兵营走到一处湖湾处,将两根手指插入嘴里,‘嘘’地吹响一声口哨。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抱着身边的张叔叔,‘扑通’跳入湖水深处的苇草丛里。枪声响起,打破湖面的寂静。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在枪声中倒下,不一会儿,全被消灭。”概括即可。
(3)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作用通常有:推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一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学生能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分析。“已经是后半夜了,湖上月光变得更亮更白。苇草深处,不时传来露珠滴落声……”是自然环境描写,以声衬静,棒子安稳沉着应付敌人,这里的“静”与下文“枪声响起”形成对比,反映出棒子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敢。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把握。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棒子非常喜欢通信员小王叔叔的大白马,可他的头刚刚挨着马背,还不能骑。陌生的通信员张叔叔解释说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更快。张叔叔希望棒子给新四军骑兵营带路,会合湖东二团起打鬼子。这时,心细的棒子发现骑兵营的马都高过自己的脑袭,将计就计,让湖东二团歼灭了假扮新四军的日军,活捉了日军间谍大木三郎。表现出他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与保家卫国的精神。
五、作文(50分)
14.按要求作文。
题目: 的力量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书写工整,标点规范,不少于600字。(4)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答案】坚持的力量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听说过一个故事:据说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出合适的灯丝,尝试了两千多种材料,有人劝他放弃,但爱迪生却说起码他已经知道有两千多种材料不合适作灯丝,那时的我,觉得爱迪生有些傻劲。
于是这个想法在我脑海中存在了许多年,直到那时。
我从小喜爱绘画,为了绘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画我曾经画到半夜。当我看见了全区绘画比赛的告示时,我自然报了名。
虽然我并没有多大把握可以获奖,但我仍是信心满满地报了名,自以为有把握获奖,可临近比赛两周时,我却彻底慌了,不知如何是好。
美术老师告诉我,我应该取我最擅长的材料,我最擅长的种类便是水粉,于是我同意了老师的建议,选画水粉画。
紧张的训练开始了。为了不影响学习,我每天早上早起一个小时,练习水粉画。那时正值冬日,谁不想赖床一会儿?可为了比赛,我便苦苦坚持着,每天都不间断。
光是早晨训练也来不及,我中午一放学便飞一样的冲回家,吃饭是小事儿,我提笔铺纸便画,一画便到下午上学的时间。我依然坚持着,没有放弃。
晚上写完作业后,除去复习仍有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我也不闲着,自然也便是练画,这一练有时便直入深宵。
早晨实在不想起床时,我总会逼迫自己迅速起来,有时甚至都为了起床,我还会用力掐自己一下,中午练习自然无困意,但迎来的是疲劳与饥饿,晚上,我头昏眼花,有时一张作品还要被我改来改去不成样子,再被我撕成一堆扔入垃圾桶。每当这时,我总想放弃练习,可是……我的坚持与付出如何能得到回报?
终于到了那日,不负这十几天的坚持,我捧回了一等奖。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坚持的力量。原来爱迪生并不傻,他很聪明,并且他也坚持着不放弃。都说了,坚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与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态度,是习惯。所以才说坚持的力量无限强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写好这类作文的关键是补好题,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先由考生按照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本题中所填写的词语应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如“自信”“成功”“挫折”“爱”“批评”“失败”“微笑”等等。补题后还要认真审题,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或记叙散文。“力量”点明了题目中所填词语对“我”的重要意义,这是本题的写作重点。注意要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在记述的时候,要以记叙为主,同时要用抒情、议论、描写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满,有血有肉,读后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