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道德与法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25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25分)
1.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份建议是开启_______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清晰擘画了中国面向未来的新蓝图。( )
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全面建设美丽中国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时事题,解析略。
2. 2020年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_____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A. 60 B. 70 C. 75 D. 9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时事题,解析略。
3. 2021年4月24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日启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仪式上,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______号”,该火星车已于5月22日到达火星表面,并开始巡视探测。( )
A. 天问 B. 祝融 C. 北斗 D. 嫦娥
【答案】B
【解析】
【详解】时事题,解析略。
4.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获得者_______“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颁授勋章奖章。( )
A. 袁隆平 B. 李兰娟 C. 屠呦呦 D. 钟南山
【答案】D
【解析】
【详解】时事题,解析略。
5.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__________。( )
A. 18周岁 B. 16周岁 C. 14周岁 D. 12周岁
【答案】D
【解析】
【详解】时事题,解析略。
6.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连续发生20多次地震,其中最大一次震级为6.4级。截止到5月22日15 时,全州已造成3人死亡,32人受伤。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掌握必要的自救常识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应对措施错误的是( )
①在家中可以选择坚固的桌下、床下或墙角处等地方避险
②高层住户应选择乘电梯的方式迅速撤离
③躲避时要避开吊灯、吊扇等悬挂物,并用被褥、枕头等护住头部
④室外遇到地震时,要立即跑进建筑物或者高楼下、桥下等地方避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守护生命。
①③:依据教材知识,当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可以选择坚固的桌下、床下或墙角处等地方避险;躲避时要避开吊灯、吊扇等悬挂物,并用被褥、枕头等护住头部。故①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②:高层住户应该选择从安全通道逃生,乘坐电梯容易被困,故②做法错误;
④:室外遇到地震时,要跑到空旷地带,远离高大建筑物、高楼和桥下等,故④做法错误;
故本题选C。
7. 夏季来临,雷雨天气进入多发期。在遇到雷雨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户外可以到茂密的大树下避雨
B. 站在户外的高处接打手机
C. 切断电视机的电源,并拔掉电源插头
D. 撑着金属杆的雨伞在雨中奔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理解。
A:在户外到茂密的大树下避雨,这可能会造成雷击事件,故A说法错误;
B:站在户外的高处接打手机,也可能会造成雷击事件,故B说法错误;
C:在遇到雷雨时,切断电视机的电源,并拔掉电源插头,这是正确的做法,故说法正确;
D:这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 近年来,每到夏令时节,尤其是到了暑假期间,溺水事件会时有发生。为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绝不到不知水情和没有安全保障措施的水域去游泳
②在河边、池塘边嬉戏,追逐打闹
③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就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④发现有人落水时,不可贸然下水施救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保护自己、自救自护的方法与技能。
①③④:为防止溺水事件发生,就要做到:不到不知水情和没有安全保障措施的水域去游泳;不在河边、池塘边嬉戏打闹﹑追赶玩耍;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就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发现有人落水时,不可贸然下水施救。故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河边、池塘边嬉戏打闹﹑追赶玩耍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9. 2020年12月2日是第九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是“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骑自行车时要安全文明出行,我们应该做到( )
①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严格按照信号灯的指示行驶
②过马路时既要看信号灯,也要看清是否有过往车辆
③为愉悦身心,藏上耳机边骑车边听音乐
④上下学路上骑车时,不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遵守社会规则的知识。
①②④:题文中强调我们要会知危险避险,安全文明出行,这就要求我们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行驶,“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行人在过马路时既要看信号灯,也要看过往车辆;学生在上下学路上骑自行车时,不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所以①②④的说法是正确的;
③:骑车的时候,要一心一意,注意交通安全,所以“藏上耳机边骑车边听音乐”既容易分心,又会因为听音乐影响听汽车喇叭,使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所以③做法错误,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D。
10. 2021年1月20日,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启动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防止校园欺凌的发生,不做校园暴力的制造者,我们中学生应该( )
①自觉增强道德、法律意识,尊重他人生命
②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发泄自己的情绪
③做事考虑后果,做到“三思而后行”
④慎交友,不结交不良少年,不沾染不良习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自觉守法、谨慎交友等相关知识。
①:分析题干可知,校园欺凌会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是违法行为,我们要自觉增强道德、法律意识,尊重他人生命,①正确;
②:我们要合理控制情绪,不能随时发泄自己的情绪,②错误;
③: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事考虑后果,做到“三思而后行”,③正确;
④:我们要谨慎交友,多交益友,不结交不良少年,不沾染不良习气,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本次修订将原来的“四大保护”发展为“六大保护”,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两章,完善了多项规定,着力解决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②我国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③有了法律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
④“六大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认识。
①②④:依据题文描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表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我国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六大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有了……就能”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 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C。
12. 2021年4月9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后上海首次以高空抛物罪提起公诉的案件,当庭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於某某因犯高空抛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罚金人民币五千元。该案件的依法审判告诉我们( )
①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凡是高空抛物都是犯罪行为
③人民法院依法享有审判权 ④我国法律规范人们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特征、法律作用和人民法院职权。
①③④:依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相关规定,被告人於某某因犯高空抛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表明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我国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人民法院依法享有审判权等,故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只有触犯刑法才会是犯罪行为,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3. 2020年8月26日,一男孩爬泰山时突发头晕胸闷,恶心脱力,身体极度不适,孙崇彰等5名来自山东滕州的少年见状,合力将男孩从十八盘拾到距离最近的南天门救助站。2020 年9月1日,滕州市文明办等五部门联合授予五少年“学雷锋好少年”称号。向他们学习,我们应该( )
①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善待他人
②坚持集体利益至上,不以任何形式追求个人利益
③诚实守信,及时兑现对他人的承诺
④传递温暖,共同营造友善和谐社会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活出生命的精彩。
①④:题文内容说明孙崇彰等5名少年具有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品质,他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做到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善待他人、关怀他人,他们的举动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有利于营造友善和谐的社会,所以①④说法正确;
②:坚持集体利益至上,并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②错误;
③:诚信要求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并不意味着要及时兑现对他人的承诺,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4. 2021年4月15日是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机关依据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对李某某等28名重大贡献人员、张某某等54名重要贡献人员进行了表彰奖励。这有利于( )
①公民依法打击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
②增强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③调动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④杜绝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维护国家安全的知识。
②③:国家安全机关对李某某等28名重大贡献人员、张某某等54名重要贡献人员进行了表彰奖励,这体现了国家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视,对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进行奖励,这都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安全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也可以对公民起激励作用,调动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②③的说法是正确的;
①④:“依法打击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是国家执法部门应该做的事,公民不能“依法打击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所以①说法错误;“杜绝”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说法太绝对,是错误的,所以④说法错误,故排除①④;
故本题选D。
15.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新任命的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铎、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依法进行了宪法宣誓。国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依据有(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政府机关享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④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宣誓制度的认识。
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我国之所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是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责,政府机关无权监督宪法实施,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些名言警句寓意深刻,经过岁月的沉淀,闪烁着时代的光芒,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迪。从下列名言警句中得到的启示,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表明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做更好的自己,故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体现了孝敬父母,故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体现了生命的短暂,我们要珍爱生命,故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体现了团结的重要性,我们要维护集体团结,而不是民族团结,故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 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心系贫困山区教育事业,二十多年来家访行程10万多公里,身患绝症仍坚守岗位,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都取得了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她以实际行动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把一生全都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她的高尚品德体现在( )
①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③意志坚强,信仰坚定 ④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爱岗敬业等知识。
①②③④:题文中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心系贫困山区教育事业,身患绝症仍坚守岗位,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这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不求回报,只是在付出;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教育事业有自己坚定的信仰,对自己严格要求,有着坚强的意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所以①②③④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本题选D。
18.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注: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中国向世界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表明( )
①环境保护是我国今后10年乃至40年的中心工作
②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③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了大国责任和担当
④中国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成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国担当的认识。
①: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 故①说法错误;
②③④:依据题文描述,我国向世界作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表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中国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成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故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19. 2021年2月26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国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等方面取得原创成果,高速铁路.关键元器件和基础软件研发取得积极进展,涌现了“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一批国之重器。这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取得,表明( )
①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
③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已超过世界发达国家
④科技创新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知识。
①②:题文中强调“十三五”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涌现了很多创新成果,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结果,也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创新,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因此①②说法是正确的;
③④:我国虽然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没有超越发达国家,③说法错误;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所以④说法错误,故排除③④;
故本题选B。
20. 漫画的寓意是( )
A. 裁判必须对球场上出现的越位行为进行判罚
B. 公民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C.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D. 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都应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A:没有正确理解漫画的寓意,故A说法错误;
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故B说法错误;
C:漫画用制度规范国家权力运行,表明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故C说法正确;
D: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是刑事责任,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1. 2021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近3000人,齐聚一堂 ,共商国是。大会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等。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B. 全国人大代表享有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
C. 全国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D. 民主集中制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人大代表的职权的知识。
C:题文中强调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通过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等,这体现了全国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所以C是正确的;
AB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根本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所以A说法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不是全国人大代表,所以B说法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所以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2.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你认为其原因主要有(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③党和政府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④我国的经济总量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经济取得成就的原因。
①②③:依据题文描述,中国之所以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是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党和政府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我国经济总量没有远超其他国家,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3. 2021年5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就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增长提出了五点意见,得到了与会国家的广泛认同。这表明( )
A. 中国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 合作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C.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D. 中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级大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国担当的认识。
AC:习总书记出席全球健康峰会发表的讲话得到与会国家的广泛认同,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故A不符合题意;C说法正确;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故B说法错误;
D: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不是世界超级大国,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4. 2021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合规师、易货师、碳排放管理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新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社会环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就业观念等一系列因素发生改变、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新职业岗位的产生( )
①为就业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②是社会分工的要求,当代青年都应选择这些最新出现的职业
③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创造价值的机遇,也必将给予优厚的回报
④为创业者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更多途径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职业认识。
①④:依据题文描述,新职业岗位的产生,为就业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为创业者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更多途径,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都应选择”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②;
③:“也必将”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D。
25. 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首届消博会通过搭建全球精品展示交易平台,汇聚全球头部品牌,荟萃全国消费精品,汇合国内外重要采购商,既为各国消费精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展示、交易机会,也为中国各地和各国消费精品销往世界各地创造商机。首届消博会的举办( )
①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
②表明了我国已经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③说明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④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的知识。
①③④:题文中强调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通过搭建全球精品展示交易平台,既为各国消费精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展示、交易机会,也为中国各地和各国消费精品销往世界各地创造商机,这体现了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注入新的活力,也体现了各国经济的往来密切,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所以①③④的说法是正确的;
②: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但我国并没有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所以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25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4个大题,共25分)
26.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2020年11月20日,泰安市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在泰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自觉落实创城的一系列要求,用一举一动展现了良好的文明素养;各行各业的“泰安小美”志愿者走上街头疏导交通、清理垃圾,用实际行动“集小美成大美”,汇集起了推动泰安文明发展的巨大力量。
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作为泰安市民的你将如何去做?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做到文明有礼。②增强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市民怎样提升自身文明素质。依据题文描述和所学知识,围绕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做到文明有礼;增强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等方面回答即可。
27. 材料一 2021年3月29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三年来,一大批黑恶犯罪分子依法得到了严惩,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了保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实践。
材料二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广大政法干警和党员干部敢于亮剑、勇于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美的英雄凯歌;面对黑恶势力背后的“关系网”“保护伞”,冲破层层阻力,坚决一查到底;在办理涉黑涉恶大案要案中,恪守法治信仰,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把案件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既是一场“国家行动”,又是一项“民心工程”,请从这两个角度谈谈你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大意义的认识。
【答案】(1)国家方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行动,维护了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2)民心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意义。按照设问要求,国家的角度,从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行动,维护了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回答;民心方面,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方面回答即可。
28. 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移民们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攻坚克难,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为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事迹。
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因自然条件差,历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称。位于西海固腹地的杨岭村曾是西海固地区最贫困的村子之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总书记的关心嘱托成了村里脱贫的巨大动力。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依托养牛的传统,牵手大型养殖企业,在村里组建合作社,建起生态牧场,发展高品质肉牛繁育。后来,村里还发展了高产骊羊、蜜蜂等产业。有了产业,杨岭村发展有了底气,他们硬化村道、造林绿化、种植花卉,改造厕所,实施污水处理,完善水、电、网等基础设施,新建标准化的卫生室、幼儿园,还建起了乡村风情的杨岭小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经过艰苦努力,2020年11月,西海固地区终于摘下了贫困的帽子,杨岭村的村民们过上了美好幸福的新生活,昂首阔步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分析上述材料,说说杨岭村的发展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有哪些启示。
【答案】①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②重视经济建设,因地制宜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用劳动和实干创造美好生活。④走共同富裕之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进民生福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借助扶贫电视剧《山海情》中福建对口帮扶宁夏西海固人民脱贫的事迹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本题要回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主要回答有哪些有益的做法,可以从坚持党的领导,重视经济建设,因地制宜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坚持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来回答即可。
29. 新华社北京2021年5月2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学党史﹑悟精神、跟党走”主题教育班会,请你一起参与。
【千秋伟业照初心】
主持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1)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请列举其中两项。
【党的精神代代传】
主持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
(2)请从“文化”的角度,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
【坚定步伐跟党走】
主持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3)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请将下面的倡议书补充完整。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百年潮起共读史,砥砺奋进新征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在此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让我们红心向党,奋进作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某市某初中学校九年级(1)班全体同学
2021年××月××日
【答案】(1)答案示例:
①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了起来。
②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
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②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华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3)
①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和党领导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
②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要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感党恩、颂党恩,把党的恩情转化为我们成长的动力。
③坚定步伐永远跟党走。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承担历史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成就,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列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答案具有开放性,符合题意即可。如: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了起来;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本题考查民族精神。
分析题干可知,题干要求分析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的原因,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这些伟大精神是我国的民族精神,所以可从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可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华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等方面概括。
(3)本题考查坚持党的领导。
题干要求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解答时要从“青少年”角度分析坚持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的具体行动。答案具有开放性,可从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坚定步伐永远跟党走等方面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