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政治

湖北省鄂州市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主要涵盖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的文科综合内容,包括法律、家庭、诚信、公民权利与义务、党史、德治与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两岸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担当、宪法意识、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梦以及全球发展等多个方面。题目设计旨在考察学生对这些领域基本概念和最新动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法律、家庭、诚信、公民权利与义务、党史、德治与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两岸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宪法意识、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梦以及全球发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鄂州市202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95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題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題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1. 有人说,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下列对“家”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B. 家只是一所房子

C. 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D. 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家的认识和把握。

ACD:根据所学知识,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人,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及时代代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故ACD说法正确;

B: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更是亲情的存在、感情的依托,故B说法错误;

本题未逆选题,故本题选B。

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对犯罪分子开展“天网行动”,“国内”、“国外”一起抓,说明了法律( )

A. 是由国家制定的 B. 是由国家认可的

C. 具有国家强制力 D.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東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法律特征的认识和把握。

D:根据题文描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对犯罪分子开展“天网行动”,“国内”、“国外”一起抓,说明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東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D说法正确;

AB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认可的;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都是法律特征,但在题文中未体现;故AB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3. 汉朝的季布,十分重视承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做到。乡亲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体现了( )

A.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外在表现 B.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C.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D. 孝亲敬长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品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诚信的认识和把握。

C:根据题文描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体现了诚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所以C说法正确;

ABD: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外在表现;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孝亲敬长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品质,在题文中均未体现,故AB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4. 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以下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 )

①依法纳税 ②依法服兵役 ③劳动 ④受教育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公民权利义务的认识和理解。

③④:依据所所学材料,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故③④说法正确;

①②:依法纳税 、依法服兵役都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是基本权利,故①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5.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教育的通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旧民主主义革命

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认识和把握。

②③④:依据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故②③④说法正确;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并没有取得成功,也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故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6. “德润人心,法安天下”。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

B. 法治与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C. 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D. 德治重教化作用,法治重规范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BCD: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BCD说法正确; A:错误,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 故本题选A。

7. “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根是对文化力量的借喻和对文化品格的自我认同。以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

A. 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革命文化

C. 植根于外来文化 D.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和把握。

ABD: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以ABD说法正确;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是外来文化,故C说法错误;

本题为逆选题,故本题选C。

8.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视察湖北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21年我国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在长江流域实施“十年禁捕”的举措。这说明建设生态文明( )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②要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准则

③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就是造福人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生态文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认识和把握。

①③④:依据题文描述,“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视察湖北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说明生态文明建设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故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生态文明建设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9. 2020年9月20日,第二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大会上发表致辞,强调我们坚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着眼点和落脚点就是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 )

A. 一个中国原则 B. 和平统一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祖国统一的认识和理解。

A: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的原则,A说法正确;

B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统一的基本方针,故BC说法错误;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关于民族地区的基本政治制度,故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10. 当今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家是( )

A. 美国 B. 中国 C. 印度 D. 德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和把握。

B: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是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家,所以B说法正确;

ACD:美国、印度、德国都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倡国家,故AC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1. 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以下体现中国担当的是( )

①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②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③国家秩序的维护者 ④世界经济的领导者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国担当的认识和把握。

①②③: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家秩序的维护者,这些都是中国担当的体现,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但不是世界经济的领导者,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2. 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我们不能( )

A. 讲好中国故事 B. 传播好中国声音

C. 妄自菲薄 D. 展现中国风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

ABD:根据题文描述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貌,所以ABD说法正确;

C: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要不卑不亢,故C说法错误;

本题为逆选题,故本题选C。

13. 【增强宪法意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实施,增强宪法意识,彰显了宪法精神和力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两项国家增强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

(2)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答案】(1)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宪法主题公园,宪法宣传,宪法诵读等

(2)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解析】

【详解】本题借助宪法的材料,考查学生对宪法意识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1)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的举措。依据教材知识,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宪法主题公园、宪法宣传、宪法诵读等方面作答。据此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意识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答出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即可。

14. 【创新驱动发展】

材料一 美国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直接制裁中国的通信企业,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中兴公司、华为公司提供产品,包括高端芯片,目的是抑制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面临哪些问题?

(2)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答案】(1)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整体不高: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

(2)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活动: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树立创新意识;多动脑(勤思考);培养好奇心等

【解析】

【详解】本题借助美国制裁中国的通信企业、 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等材料,考查学生对科技创新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1)本题考查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依据教材知识,从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整体不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方面作答。据此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青少年创新精神的认识。依据教材知识,答出参加科技小发明活动、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培养好奇心等角度作答即可。

15. 【中国人中国梦】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儿女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目前,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最伟大梦想是什么?

(2)如何实现这一梦想?

【答案】(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解析】

【详解】本题借助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材料,考查学生对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1)本题考查中国梦内涵的认识。依据教材知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最伟大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据此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中国梦实现路径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识记题。依据教材知识,答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等方面作答即可。

16. 【积极谋求发展】

材料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竞争不断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时不我待,中国要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际竞争力。

材料二 2013年,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截至2019年7月,中国政府与“一带一路”的136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5份政府间合作协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如何促进发展?

(2)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是怎样的关系?

【答案】(1)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a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b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c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解析】

【详解】本题借助“一带一路”的材料,考查学生对携手促发展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1)本题考查我国促进发展的认识。依据教材知识,从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角度作答。据此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答出优势互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分享发展机遇即可。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877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