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梳理:
原子的构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2.相对原子质量:
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注:1.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碳-12的质量×1/12,并不是碳-13或者其他的碳的同位素。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相对值,没有单位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从含义上来说: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是分种类不计个数,但是原子时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从使用范围上来说:元素常常用来表示物质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但是原子时从微观上描述物质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是由哪些原子构成,或者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构成。
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元素符号:
A:定义: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B:书写原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C: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D: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E: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F: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十八个竖行,分为七个周期,十六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原子序数———— -----——— 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5.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④此外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原子结构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7.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
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
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
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离子表示形式:
(1)离子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
(2)离子符号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3)表示意义的注意事项: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两个镁离子
A: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B: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省略不写。如:阳离子:Na+、Ca2+、Al3+等, 阴离子:Cl-、S2-等
(4)常见原子团离子:
SO42- 硫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NH4+ 铵根离子
9. 化学式
(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写法
A.单质的化学式
①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
②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B.化合物的化学式
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同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例如:四氧化三铁:Fe3O4;氯化镁: 2;硫酸钠: 2SO4
(3)几点注意事项:
A: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时,要考虑到元素的排列顺序,还要考虑到表示原子个数的角码应写的部位。
B:一般化合物的中文名称,其顺序和化学式书写的顺序正好相反。
(4)化学式的涵义(以SO2为例说明)
①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碳。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分子的构成: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Ca表示钙元素显+2价 (或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S表示硫元素显-2价。
Ca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S2-表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3)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离子的个数。
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4)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A: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B: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为正价。
C:非金属与氢或金属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负价;非金属与氧元素化合时,
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D: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E: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常见根(原子团)的化合价
口诀:
一价钾、钠、银、氯、氢
二价钙、镁、钡、氧、锌
一、二铜,二、三铁,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四、六硫,二、四碳,
正价负价要分清!
负一氢氧硝酸根
负二碳酸硫酸根,负三磷酸最特别,
正一价的是铵根
1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
重难点例题解析
1. 构成物质的微粒
例1 关于氧气和铁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别由氧元素、铁元素构成 B. 分别由氧分子、铁原子构成
C. 分别由氧原子、铁原子构成 D. 分别由氧分子、铁分子的构成
分析: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概念形成物质时用“构成”表示,元素是宏观概念,形成物质时,用“组成”来表示,故A不正确。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故C、D不正确。
答案:B。
例2 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得到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中含有
A. 氧气 B. 氧分子 C. 氧元素 D. 氧化物
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可能由物质组成。
答案:C。
习题:
1. 下列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铁由 构成,氯化钠由 构成,水由 构成,氧气由 构成。
2. 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铁酱油”、“高钙奶粉”、“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铁、钙、氟是指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单质
答案:1. 原子 ; 离子; 分子、分子 2. A
2. 微粒的构成
例1 在下列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有(用序号填空,下同) ,属于阳离子的有 ,属于阴离子的有 ,属于同种元素的有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通过以上各图可以总结出,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在于:
⑴ ⑵
简析:原子是不带电荷的微粒,核外电子数与核内电荷数相同,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少于核内质子数(即原子核的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多于核内质子数(即原子核电荷数)。
答案:①②⑤;④;③;④ ⑤ ⑴ 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
⑵ 离子核外电子数多于或少于核内质子数。
例2 某微粒最外层有8个电子,该微粒
A. 一定是阳离子 B. 一定是阴离子
C.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 无法确定
简析:微粒最外层有8个电子,趋于相对稳定状态,可能由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也可能由非金属元素得到电子而形成,也可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因此无法确定。
答案:D。
习题:
1. 区别元素的种类依据是
A.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B.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C.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2. 下表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一组原子是
A. 甲、乙和丙 B.丙、丁和戊 C. 甲、丙和丁 D.乙、丙和戊
答案:1、B 2、A。
3. 化学式
例1 蔗糖(C6H12O6)是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品,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简析:从化学式知道,蔗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每个蔗糖分子由6个C原子、12个H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根据C、H、O三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出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答案:三;(c)::m(H): m(O)=72: 12: 96=6: 1: 8
例2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分子质量分数为16%,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蛋氨酸是氨基酸中的一种,化学式为C5H11O2NS,求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合格奶粉的质量标准为:每奶粉中含蛋白质约,现测得某奶粗含有蛋白质中氮元素的质量为,这种蛋白质是否合格。
简析:本题用的物质的化学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奶粉中含氮元素,
答案:(1)9.4% (2)不合格
习题
1. 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份,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
航天等领域。已知氮、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N Si 。推测氮化硅的化学式为
A.Si3N4 B. Si4N C. Si3N7 D. Si7N4
2. 下列各种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Fe3O4、Fe2O3、FeO B. FeO、Fe3O4、Fe2O3
C. FeO、Fe2O3、Fe3O4 D. Fe2O3、Fe3O4、FeO
4. 化合价
例1 有5种物质按下列顺序排列:①X;②Cl2;③HClO;④KClO3;⑤KClO4。根据它们这种排列的规律,X应该是
A. HClO3 B. NaCl C. Cl2O7 D. Cl2O3
简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物质是以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X、 物质X中氯元素应该是负价。
答案:B。
例2 含磷洗衣粉中含有Na5PxO10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少城市已全面禁止销售含磷洗涤剂。该物质中磷元素为+5价,则x值为
简析: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以确定x的值。钠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和-2。
答案:A。
习题:
1. 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和H2SO4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因为酒中乙醇的能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绿色物质Cr2(SO4)3。在K2Cr2O7和Cr2(SO4)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和 。
2. 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以YmOn、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保持不变)。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Y元素呈 价,YmOn的化学式是 。
答案:1. +6; +3 2. 四;+3; Y2O3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纯净物②化合物③无色无味④氧化物⑤单质⑥具有可燃性⑦凝固点是
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⑦ D.①④⑤⑥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净化后的空气是纯净物
B.氧气的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C.空气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空气是几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3.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有: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锌1.5毫克、锰1毫克。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 )
4.硫隔绝空气加热后的蒸气中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S8,关于S8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
A.19.AA、A、A 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它是一种单质
C.它的一个分子中有8个硫原子 D.相对分子质量为256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B.倾倒液体试剂时,瓶上标签应向着手心
C.加热试管前要将外壁擦干
D.用漏斗过滤液体时,液面稍高于滤纸边缘
6.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 )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7.铁匠将烧红的铁器打制后放入冷水时,升腾起一团“白气”,“白气”是由 ( )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发生分解形成的
C.铁汽化形成的 D.铁和水反应生成的
8.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的方法是 (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9.在大气层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原因是( ) 25 C、D
A.由实验室逸出的CO2增加
B.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C.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D.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10. (07常州)鱼油中富含的DHA(C22H32O2)是大脑细胞形成和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DH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HA由三种元素组成
B.DHA是有机化合物
C.DH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3︰4︰4
D.DH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1(07自贡)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2SeO3 B、Na2SeO、NaSeO3 D、Na2SeO2
12.(08年烟台)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化学式为C6H8N2。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苯二胺属于有机物
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D.对苯二胺能被人体少量吸收
13.(08年福州)图3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
A.原子序数 B.元素名称
C.元素符号 D.中子数
14.(09眉山)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烧时,主要反应为:5O2 + X 3CO2 + 4H2O,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 )
A、CH4 B、C2H、C3H8 D、C3H8O
15.有H、O、S、K四种元素,按指定化合价( 、、、 )组合,最多可以组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种数是 (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16.有一不纯的硫酸铵样品含氮量为19%,若只含一种杂质,则其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 )
A.CO(NH2)2 B.NH4HCO.NH4NO3 D.NH4Cl
二.非选择题
17.(1)写出化学符号或符号的含义:
氦元素________ 3个氮原子________2个氢分子________ 锌离子________
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2价的钙元素__________。
18(09眉山) (4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元素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表包含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完成以下填空:
(1)1869年,科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请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19.(08年哈尔滨)若分别用和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分别组成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属于纯净物中的
(2)若用A代表、B代表,请用A.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在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若不慎将体温计打破,散落出来的汞产生汞蒸气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此时可以撒一些硫粉在止面,使硫与汞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硫化汞(HgS)。写出硫和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现象___ _________。
21.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又称作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CT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推测“CT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右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
(2)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共有______种;
(3)地壳中Al元素的含量为_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占第二位的
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________。
三.
23.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氨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装置编号);
(2)收集氨气,应采用的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
(3)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吸收。最好选用下列_______装置吸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24.在公共场所有如右图广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肥中所含主要物质的化学式是 ;
(2)纯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该化肥的纯度(即化肥中NH4HCO3的质量分数)因故缺损了,请你补上 (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25.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每人每日的摄入量控制在以下。若在米面食品中加入明矾(胆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474),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 (填字母)。
A.铝元素 B.铝单质 C.铝合金 D.只有明矾
(2)明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K∶Al∶S∶O∶H= ;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上述面食品,通过计算说明其摄入的铝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
参考答案
一.
1.A 2.C 3.B 4.A 5.D 6.D 7.A 8.A 9.B 10.D 11.A
12.A 13.D 14.C 15.A 16.B
二.
17.略。
18. (1)门捷列夫 (2) 得到 (3)Na2O(Na2O2)
19. (1)化合物 (2)A2+B2 点燃 2AB(或A2+B2 点燃 2BA)
20.略
21.(1)CCl4;+4(2)易挥发;不可燃,不助燃 22.略
三.
23(1)A (2)E (3)水;B;吸收效果好,防止倒吸
四.
24.NH4HCO3;17.7%;96.0%
25.A;39∶27∶64∶320∶24;5.7%;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