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广西桂林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2016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的一部分,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以及实验探究题。题目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见物质的性质、溶液的相关知识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试卷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反应类型、实验操作规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溶液的组成与性质、化学用语的应用、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水的净化过程、化学与健康的关系、有机合成材料的识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pH值的测定方法、浓硫酸的脱水性及其反应产物的鉴定。

2016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6·桂林)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自然环境的是(D)

A.治理工地扬尘 B.使用无磷洗涤剂

C.垃圾分类处理 D.大量使用农药

2.(2016·桂林)规范操作是实验顺利进行和人身安全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

C.向试管里加粉末 D.量取液体

3.(2016·桂林)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A.干冰人工降雨 B.植物光合作用

C.木材燃烧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4.(2016·桂林)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B)

A.量筒 B.试管 C.烧杯 D.集气瓶

5.(2016·桂林)下列有关NaCl的叙述,错误的是(A)

A.不溶于水 B.溶液呈中性

C.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D.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6.(2016·桂林)碳酸氢钠的俗名是(A)

A.小苏打 B.苛性钠 C.烧碱 D.纯碱

7.(2016·桂林)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用水可以除去铁锈 B.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C.铁生锈不是缓慢氧化 D.铁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

8.(2016·桂林)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A)

A.15 B.16 C.31 D.46

9.(2016·桂林)有人认为“氮肥壮叶,磷肥壮果,钾肥壮茎”,小王家的柑橘树结的果实偏小,小王应向柑橘树施加下列化肥中的(D)

A.硫酸钾 B.硫酸铵 C.碳酸氢铵 D.过磷酸钙

10.(2016·桂林)家用LED台灯常用到砷化镓(GaAs),已知砷化镓中Ga的化合价为+3价,则As的化合价为(B)

A.﹣2 B.﹣3 C.﹣4 D.﹣5

11.(2016·桂林)已知化学反应:4Al+3MnO23Mn+2Al2O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C)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2.(2016·桂林)下表是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

某地土壤呈碱性,则该地适宜种植的作物是(D)

A.马铃薯 B.茶树 C.水稻 D.莲

13.(2016·桂林)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D)

A.Na+Cl2NaCl B.H2O2H2↑+O2↑

C.4P+5O2═2P2O5 D.Fe+CuSO4═FeSO4+Cu

14.(2016·桂林)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剂一定是水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无色

15.(2016·桂林)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C)

A.步骤① B.步骤② C.步骤③ D.步骤④

16.(2016·桂林)下列实验操作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C)

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火星四射

B.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变白

C.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火焰呈淡蓝色

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17.(2016·桂林)下列应用,利用了氧气物理性质的是(A)

A.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 B.用氧气气焊金属

C.氧气供潜水员呼吸 D.用氧气炼钢

18.(2016·桂林)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B)

19.(2016·桂林)小明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相应结果错误的是(B)

20.(2016·桂林)由乙炔(C2H2)、乙烯(C2H4)、乙烷(C2H6)组成的混合物28g,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36gH2O和一定质量的CO2,混合物中C2H2、C2H4、C2H6的分子个数比可能为(A)

A.3:2:3 B.3:2:1 C.1:2:3 D.6:3:2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6分)

21.(2016·桂林)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氮分子 3N2 ;(2)镁离子 Mg2+ ;

(3)2个氢原子 2H ;(4)硅元素 Si 。

22.(2016·桂林)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丰富的材料、良好的环境,而能源、材料、环境这三个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化学.

(1)塑料是常用的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垃圾随意抛弃,会造成所谓“ 白色污染 ”,下列物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B .

A.玻璃杯 B.矿泉水瓶 C.硬币 D.瓷碗

(2)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它的主要成分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

(3)碳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一氧化碳 会造成“煤气中毒”,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煤气中毒”的方法是 开窗通风 (写一种).等质量的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3.(2016·桂林)化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A.鱼肉 B.米饭 C.西红柿 D.苹果

(2)缺 碘 (填元素名称)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食用富含该元素的海产品如 海带 (填一种)有利于人体摄取该元素.

(3)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吸烟 B.过量饮酒 C.均衡饮食 D.食用霉变花生.

24.(2016·桂林)河水含泥沙、细菌等杂质,需要净化处理成自来水,某市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为了使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 明矾 .

(2)沙滤池可将 难溶性杂质 过滤除去.

(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 疏松多孔 的结构.

(4)常用于杀菌池消毒的物质有多种,请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HClO .

(5)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 肥皂水 ,搅拌,如果观察到 产生大量泡沫 ,则样品为软水.

25.(2016·桂林)如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从表中数据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KNO3 ,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在 A (填字母序号)之间.

A.20℃~30℃B.30℃~40℃C.40℃~50℃

(2)20℃,将50g硝酸钾与100g水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的溶液是硝酸钾的 饱和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升高到40℃,该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3.3% (精确到0.1%).

(3)保持温度为20℃,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11分)

26.(2016·桂林)多数金属以矿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金属矿物可用来冶炼金属.

(1)工业上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与CO在高温下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Fe2O3+3CO=2Fe+3CO2 .

(2)用氧化铝冶炼金属铝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2O3=4Al+3O2↑ .

(3)若从铅的矿物中冶炼铅,可使用上述方法中的 热还原法 ,理由是 铅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锌和铜之间 .

27.(2016·桂林)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最常见的物质,已知B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D含有钠元素,A含有两种元素,C、D分别含有三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以下转化关系,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B可分别与A、C、D反应,C与D可以反应.

(1)A属于化合物中的 氧化物 (“酸”、“碱”、“盐”或“氧化物”).

(2)反应A→C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化合 反应,D溶液与足量的B反应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Na2CO3=CaCO3↓+2NaOH .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16分)

28.(2016·桂林)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用实验仪器或装置: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常用来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C (填字母序号).

(2)小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并装入试剂瓶备用.

①要完成该实验,如图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天平 (填名称).

②该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加快氯化钠固体的溶解速率 .

(3)用试纸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是:将小片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在pH试纸上 ,与标准比色片比较,读出pH,若pH试纸事先用水湿润,测出的食醋pH值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29.(2016·桂林)课堂上,老师取20g蔗糖放入不烧杯中,加少量水使它润湿,注入10mL浓硫酸,搅拌,同学们看到蔗糖先变黑后“发酵”形成“黑面包”,同时还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同学们判断黑色固体是碳,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强 脱水性 .

形成“黑面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使黑色固体膨胀.

【查阅资料】

Ⅰ.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中有SO2、CO2两种气体.

Ⅱ.SO2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Ⅲ.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实验探究】

为验证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产物,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如图实验:

【事实与结论】

(1)请将能得出对应结论的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2)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2SO4(浓)CO2↑+2SO2↑+2H2O .

(3)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产生大量的SO2和CO2,使黑色固体膨胀,形成“黑面包”,猜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

(1)小明同学提出,因老师的演示实验没有进行加热,所以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无意义,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说法,理由是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

(2)若B、E中试剂交换, 不能 (填“能”或“不能”)得出有CO2产生的结论,理由是 SO2和CO2均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判断是否有CO2产生 .

(3)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SO2,防止干扰CO2检验 .

五、计算题(共7分)

30.(2016·桂林)葡萄糖(C6H12O6)溶液与银氨溶液[主要成分是Ag(NH3)2OH]反应,可以在玻璃表面均匀地镀上一层银,工业上可用于制镜,该反应为:C6H12O6(葡萄糖)+2Ag(NH3)2OHC6H15O7N(葡萄糖酸铵)+2Ag↓+3NH3↑+H2O.请回答以下问题.

(1)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为 1:2:1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

(2)若制镜需要用银21.6g,列式计算需要葡萄糖的质量。

解:

(2)设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x

C6H12O6(葡萄糖)+2Ag(NH3)2OHC6H15O7N(葡萄糖酸铵)+2Ag↓+3NH3↑+H2O.

180 216

x 21.6g

x=18g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397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