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江西省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包含了江西省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涵盖了多个重要知识点,如氧气的性质、溶质与溶剂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基本操作、空气污染物、物质的分类、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性质与反应类型、化学用语的书写、化学与社会的发展、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推断及转化、实验与探究等。试卷设计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覆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技能、物质性质及其应用等多个方面,重点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物质分类、溶解度、化学用语、化学与社会等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江西省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

下列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故答案选择B

考点:氧气的性质

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固体、液体或气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溶液的溶质状态可以是气体、固体、液体,故答案选择D

考点:溶质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答案】D

考点:基本操作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氮气 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污染物为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烟尘为可吸入颗粒物;故答案选择C

考点:空气污染物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变化 C.分子的体积变化 D.分子的种类变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化的结果,故答案选择A

考点:微粒的特征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碳酸氢钠俗称苏打 D.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C

考点:铁生锈的条件、水的净化、物质的俗名。温室效应

7、下图是四种物质a、b、c、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D.物质c可能是一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分子中含有一个乙原子,和2个丙原子,故成物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2,是正确的叙述,答案选择A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

8.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答案】A

考点:溶解度曲线

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总结的规律正确的是( )

A.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C.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D.酸、碱、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B选项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电子带电;D选项酸、碱、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盐酸中没有金属元素;故答案选择B

考点:知识归纳

10、下图是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是下列物质中的 ()

A.H2 B.H2CO3 C.CH4 D.KO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基本类型生成水,题中已存在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和化合反应,A选项可通过置换反应生成水;B选项可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水;C选项甲烷生成水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D选项可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故答案选择C

考点:物质的性质、基本反应类型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锰钢 B.红磷 C.硝酸钾 D.

【答案】A 空气

考点:物质的分类

12、下列基本营养素中能给人提供能量的是 ()

A.水 B.维生素 C.油脂 D.

【答案】C 糖类/蛋白质

【解析】

试题分析: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为糖类。油脂、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故答案选择C符合题意的D为糖类/蛋白质。

考点: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13、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保存较好的玉器非常罕见。对玉石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NaAlSi2O6)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含有3个氧分子 B.钠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23:27

C.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4% D.相对分子质量为

【答案】B 202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物质的分子有原子构成;B选项钠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23:27,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202×100%=11.3%;D选项相对分子质量为202;故答案选择B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子的构成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分离食盐和泥沙——蒸发结晶

B.除去氯化钙中的碳酸钙——高温煅烧

C.检验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入无色酚酞

D.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答案】B 取样,加水测温度/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闻气味等

考点:实验方案评价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

B.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D.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X的溶液,则物质X可能是

【答案】C 稀盐酸或者稀硫酸

考点:图像题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6、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成语相关内容中带点的字:

(1)如胶似漆:胶中含有碳、氢、钙等元素,写出其中一种非金属的元素符号 ;

(2)争风吃醋:醋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

(3)信口雌黄:雌黄即三硫化二砷(砷元素符号As),三硫化二砷的化学式 ;

【答案】(1)C/H (2)H+ (3)As2S3

【解析】

试题分析:(1)胶中含有碳、氢、钙等元素,其中一种非金属的元素符号为C/H;(2)争风吃醋:醋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表示为H+(3)三硫化二砷的化学式为As2S3。

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

17、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1)能源化学——使用新能源的汽车可节约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 ;

(2)农业化学——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属于 (填“氮”、“磷”或“钾”)肥;

(3)医药化学——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由青蒿酸(C15H22O2)合成青蒿素(C15H22O5)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材料化学——为防止食品变质常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隔绝 ;检验塑料包装袋是否为热塑性塑料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 。

【答案】(1)石油 (2)氮 (3)化学 (4)空气/氧气;取样,灼烧,看塑料是否熔化

【解析】

试题分析:(1)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尿素【CO(NH2)2】中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故属于氮肥;(3)由青蒿酸(C15H22O2)合成青蒿素(C15H22O5)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过程,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4)为防止食品变质常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隔绝空气或氧气;检验塑料包装袋是否为热塑性塑料的方法取样,灼烧,看塑料是否熔化。

考点:化学与社会发展

18、南昌大学研发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技术”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是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2)氮化镓(GaN)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传统制备氮化镓的化学原理是:GaCl3+NH3 一定条件 GaN+3X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69.72;B;(2)-3 (3)HCl

考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微粒结构示意图

19、高锰酸钾是常用的氧化剂。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上制备高锰酸钾晶体的操作流程:

(1)完成操作③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填一种即可);实验中通过操作②所析出高锰酸钾晶体,说明高锰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2)操作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氢氧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煅烧,生成锰酸钾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玻璃棒/烧杯;增大(2)二氧化锰;(3)4KOH+2MnO2+O2高温 2K2MnO4+2H2O

考点:物质的制备

20、赣南的客家围屋如同城堡,可以抵御外敌入侵。现有五种物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作为围屋的守护“卫士”,只有相邻物质间能发生反应才能组成守护的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物质A常用于铅酸蓄电池中,其浓溶液有脱水性;物质C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提示:碳酸钡不溶于水)

(1)A物质是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与E反应时的实验现象为 ;

(3)现有下列物质作为“外敌”分别对围屋发起进攻,若该物质与两位相邻的守护“卫士”都能发生反应才能攻破防线,那么能攻入围屋的物质是 (填序号)。

①铁 ②氧化铁 ③二氧化碳 ④氢氧化钡

【答案】(1)H2SO4(2)NaOH+HCl=NaCl+ H2O;产生白色沉淀;(3)④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叙述可知A为硫酸、B为氢氧化钠、C为盐酸、D为碳酸钠、E为氯化钡故(1)A物质为硫酸;(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 H2O;A与E反应时的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3)根据题意可知,氢氧化钡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硫酸反应,故选择④

考点:物质的推断及转化

四、实验与探究题

21、请你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仪器B的名称是 ;

(2)实验室欲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需在图一中选用A、B与 (填序号)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二是两套干燥气体装置,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 (填“甲”或“乙”),不能选择另一套的原因是 。

【答案】(1)试管;(2)D、F; CaCO3 +HCl= CaCl2+ H2O+CO2↑(3)甲;碱石灰中的氢氧化钠以及氧化钙吸水后会与二氧化碳反应

考点:仪器的选择与组装、气体的净化

22、下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6NaOH+4CuSO4 3Na2SO4+Cu4(OH)6SO4 ↓,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 (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 (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和反思】

(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 ;

(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列 (写出反应物即可)。

【答案】2NaOH+CuSO4 =Na2SO4+ Cu(OH)2↓;﹤;中; 甲组实验生成了Na2SO4,若它显酸性,在此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蓝白色沉淀; 炭与氧气

【解析】

试题分析:【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 =Na2SO4+ Cu(OH)2↓;【实验与结论】根据结论猜想一成立,故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7,溶液呈酸性;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说明其溶液呈中性,故猜想Ⅱ不成立;【交流和反思】(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甲组实验生成了Na2SO4,若它显酸性,在此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蓝白色沉淀;(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的例子为炭与氧气等。

考点:物质成分探究、碱和盐的性质

23、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晟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 (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 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

②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 (填序号)。

A.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答案】温度达到着火点;Ⅱ;2Al+3ZnCl2=3Zn + 2AlCl3 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D; 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

【解析】

试题分析:(1)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锡纸”的活动性比金属锌强,故猜想二成立,反应的方程式为2Al+3ZnCl2=3Zn + 2AlCl3;【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以便充分反应;② 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溶液中的金属应该在金属锌之后和金属锡之前,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故选择D硫酸亚铁溶液;【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

考点:燃烧与灭火、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五、计算题

24、小新用20g含碳酸钠53%的天然碱制取氢氧化钠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杂质不参加反应)。操作过程如下:请计算:

(1)2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g;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需蒸发水 g.

【答案】(1)10.6;(2)4%; (3)120

【解析】

试题分析:(1)2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0g×53%= 10.6 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的稀释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410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